落尽桃须,抽穷笋眼,时又移暮。
叶渐稠枝,梅将肥豆,色重回酥雨。
依然金谷,重施罗幛,仍似未容春去。
啼声嘤,烟外柳深,暗藏莺署。
新浓一径,侵衣欲润,低让何方且住。
映浅非疏,笼寒自密,空意隐昏曙。
东风开合,闲园窈窕,葱茜漫怜嘉树。
斜阳淡、伤心恰在,故花多处。

永遇乐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词作,此词写暮春景色,抒发对国事的忧虑。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与景浑然一体。全词以景起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译文:
桃树的叶子渐渐变稠,豆苗抽长了眼睛。时序推移到了傍晚时分。
树叶渐多枝干渐密,梅花正肥嫩如初。雨后色彩又回到了酥润的春天。
依旧在金谷园中重施罗幛,依然没有让春风离开这里。
柳树上传来小鸟啼鸣声,烟笼杨柳深处,莺鸟藏身其中。
一条新修的路旁,小径湿润欲滴,低处让路让人驻足。
映入眼帘的并非稀疏,而是一种寒意自生的氛围,仿佛黎明前的黑暗。
东风轻轻吹动,闲静的花园显得窈窕迷人,茂盛的树木惹人怜爱。
斜阳渐渐暗淡,伤心之处恰似故花所在之地。
赏析:
这首《永遇乐·壬午春日感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日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深深忧虑和无奈之情。

整首词采用了典型的宋词风格,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词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使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同时,词中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展现了词人的才情和胸襟。

这首词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词人的情感相融合,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感慨和思考。这种艺术手法使得整首词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