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夏萧森,犹自馀寒,襟袖时洒。愁来还似荷珠,不定虽多难把。盈樽浊酒,总来凭仗消除,片时依旧相萦惹。若拟绘愁形,这三毛谁写。
东冶。有徒能赋,旋释髡钳,日边云下,长乐钟声,仍近漫听频打。柔成绕指,人道垒落刘琨,欲惭方外狂司马。便使赋归兮,较渊明迟也。

诗句:浅夏萧森,犹自馀寒,襟袖时洒。

译文:深夏时节,树叶稀疏且带着一丝余寒,我时常感到冷,不禁颤抖着。

注释:“浅夏”指的是初夏季节,“萧森”描述树木稀疏的样子,“余寒”指天气仍然寒冷,“襟袖时洒”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寒冷而发抖的情景。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初夏感受到的寒冷,以及这种天气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

赏析:王士禄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季节变换和气候变化的敏感与感慨。首句“浅夏萧森”直接点明了时节,紧接着用“犹自馀寒”来强调尽管已是初夏,但依然残留着冬季的寒意。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季节特征,也反映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此外,“襟袖时洒”这一意象,既表现了诗人的体感,也增添了一种动态美,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颤抖的身姿和凉风中衣袂飘扬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