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梦雨,又涨绿霜波,细尘曲洒。照落枫临岸,丹黄对展岩画。林表蟾镜挂。迎扁舟东下。渐岁晚,缱绻寒卮,却背乡社。
牵惹。酒悲顿起,倦理双溪渔隐话。便赢取、青山落手,沉吟钓竿把。荡人海气,恣曼衍、鱼龙修夜。问甚日,细听回帆鼓打。
【注释】
芳草渡 · 还乡未旬,旋复别去。经碧浪湖作
滴梦雨:形容雨点如梦般细小而飘洒。
又涨绿霜波,细尘曲洒。照落枫临岸,丹黄对展岩画。林表蟾镜挂。迎扁舟东下。渐岁晚,缱绻寒卮,却背乡社。
牵惹:牵动、撩拨。
酒悲顿起:饮酒后突然悲从中来。
倦理双溪渔隐话:疲倦地听着渔人谈论。
便赢取、青山落手,沉吟钓竿把。荡人海气,恣曼衍、鱼龙修夜。问甚日,细听回帆鼓打。
赢取青山:指赢得江山。
沉吟钓竿把:《晋书·陶潜传》载:“尝言‘五六年乃知生之暂来’。”《南史》:“陶潜,字元亮,或云渊明,私谥曰靖节。居田里,读书诗琴棋以寄志,与东晋大诗人陶侃(字士行)、范蠡(字少伯)为族中之冠。”
“沉吟”二句:陶潜曾隐居于庐山东林寺,这里用他的形象比喻作者的抱负和理想。
“荡人海气”三句:指作者胸怀壮志,意欲在江湖之中施展才华。
“问甚日”三句:陶潜在《归去来兮辞》中有“聊乘化以归尽”“策扶老以流憩”等语,表明其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态度,这里用来表现自己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
【赏析】
此词是作者在经过碧浪湖之后所作,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词以景入词,情景相融,借物抒情,情蕴其中,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首句点题:“芳草渡”,即渡口,这是作者从江南到江北的必经之路。“还乡未旬,旋复别去”,表明作者刚刚回家不久就又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外地。这一句写出了旅途的艰辛和离别的苦楚。“经碧浪湖作”,写经过碧浪湖时的情景。“滴梦雨”、“又涨绿霜波”四句,描绘了湖上景色的变幻无常。湖水被雨水滴落在湖面上,仿佛是梦中的雨,又似秋霜一样洁白。湖面波光粼粼,细尘在湖面上飞扬,像一曲哀婉的歌声。“照落枫临岸,丹黄对展岩画”,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时候,红叶覆盖在岸边,宛如一幅精美的山水画。“林表蟾镜挂”一句,描写月光如镜挂在树上,照得树林里的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见。“迎扁舟东下”,写船儿迎着月亮向东方驶去。“渐岁晚”,意思是渐渐到了年底。“缱绻寒卮”,意为饮宴至深更时分才罢。“却背乡社”,意思是远离了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整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过片“牵惹”,意思是触动、撩拨。“酒悲顿起”,指饮酒后悲感突然涌上心头。“倦理双溪渔隐话”,意思是疲倦地听着渔夫谈论捕鱼的事。“便赢取、青山落手”,意思是想要赢得那美丽的江山。“沉吟钓竿把”,意思是沉思地握着钓鱼竿。“荡人海气”,意思是使人心旷神怡。“恣曼衍、鱼龙修夜”,意思是尽情地欣赏着夜晚的美丽风光。“问甚日,细听回帆鼓打”,“甚日”指何时。“细听回帆鼓打”意思是仔细聆听着船只归来时鸣响的鼓声。这两句通过想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夜晚景象。
结尾三句“问甚日,细听回帆鼓打”,是对前文的进一步扩展。这里的“甚日”,既表示疑问,也表示期待。作者在询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回到家乡。“细听回帆鼓打”,意思是仔细倾听着船儿归来时传来的鼓声。这既是对前文的延伸,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整首词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富有诗意。它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幻无常,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未来的期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