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驾三王,平视恽吴,画圣自传。忆秋风归棹,莼鲈信美,春江晓别,师友留连。一样荆关舒腕底,殆摩诘、前身穷妙诠。神往处,把淋漓墨沈,化尽云烟。
当年。小窗共对,定寒喧事了,抵掌眉轩。听蛩啼声切,远怀六一,月明杯满,遥想青莲。记得桃花庵里句,待知己、重逢离绪宣。无限感,听沧桑几换,不负林泉。
【注释】
凌驾三王:凌驾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家(指齐、楚、燕)之上。
平视:比喻平等地看待。
六如:指苏轼。
师友:指文同,苏轼的好友和学生。
荆关舒腕底,殆摩诘,前身穷妙诠:荆关,即荆浩、关仝,都是山水画高手。“舒腕”是说作画时手腕舒展自如。摩诘,指唐代画家吴道子,以画人物著名。
当年:回忆过去。
小窗共对:当年两人在小窗下共同观赏风景。小窗,指小窗画。
定寒喧事了,抵掌眉轩:形容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忘记了寒暄和世俗礼节。定,决定。抵掌,击掌。眉轩,指眉毛舒展,面带笑容的样子。
听蛩啼声切,远怀六一:蟋蟀叫声悲切,引起诗人对苏轼的思念。苏轼号东坡居士,六一词为他的词集名。《东坡志林》,是他与朋友书信往来的文集名称。
月明杯满,遥想青莲:苏轼曾自比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桃花庵里句: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中诗句:“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知己:知音,志同道合的人。
离绪宣:抒发离别的哀愁。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田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极大。
【赏析】
此篇为题咏王石谷画中的诗意图之作。诗分前后两节。后一节写诗人观画后的感兴。
前节从绘画的角度描写画中内容,用典多见诸名家作品或典故,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开头两句“凌驾三王”,“平视恽吴”,表明画中的三位古人(王羲之、顾恺之、吴道子)都各有千秋,高过其他画家。“画圣自传”四字,将王右军(王羲之)、顾长康(顾恺之)、吴道子并称于世的盛况描绘出来。“忆秋风归棹”,是说当年自己曾随秋风而归故乡,而如今却要乘着画船去追寻那逝去的美好岁月;“莼鲈信美”四句写自己与友人在家乡的生活情景。“一样荆关舒腕底”,“荆关”指的是山水画名家荆浩和关仝。他们的作品风格雄浑,笔力刚健,有“笔参造化”“骨法用墨”之说,是后世画家效法的对象。苏轼在这里借用他们的典故,说明自己的画法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殆摩诘前身穷妙诠”中的摩诘,指的是唐代画家吴道子。他以画人物著称,被后人誉为“画圣”。这里借喻王石谷的绘画技艺已达到了“前身穷妙诠”的境界。
下面几句写当年与友人在小窗下欣赏画时的情状:“定寒喧事了,抵掌眉轩”,形容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忘记了寒暄和世俗礼节;“听蛩啼声切”,是说蟋蟀叫声悲切,引起诗人对苏轼的怀念;“月明杯满,遥想青莲”,意思是说苏轼曾在明月下举杯相邀,畅饮欢聚,并想起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诗句“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记得桃花庵里句”,是指杜甫曾有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处借指苏轼赠给朋友的诗词;“待知己重逢离”,是说要等知心的朋友再次重逢的时候,才把心中积存的离愁诉说出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末二句写观画之后的感受: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人生易老天难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