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佳丽地,谁识我,此登临。对数树寒梅,几竿修竹,惆怅难禁。行吟。听樵唱晚,乍一声清磬度长林。风动松涛万壑,气吞云梦千寻。披襟。
放棹浮沉。波渺渺,意深深。况无际斜阳,有情芳草,偏许知音。如今。最肠断处,倚药炉宛转鬓霜侵。小院梨花带雨,闭门明月关心。
【注释】
龙榆生:人名。
洞庭樵唱图:画。指《洞庭樵唱图》,为元代画家钱舜举所作。此词写于词人为友人作画之际,故有“为龙榆生画”之语。
湖山佳丽地:湖光山色,风景优美的地方。此处指杭州西湖。
寒梅、修竹:都是竹子的美称。寒梅即早梅,又名红梅。
惆怅难禁:悲伤之情难以抑制。
行吟:行走中吟诵诗句,形容游赏时吟诗抒怀。
清磬度长林:清脆悠远的磬声传遍整个树林。
松涛万壑:指深山中的松涛声。万壑,形容山间有许多沟壑。
气吞云梦千寻:形容气势磅礴如吞吐云梦(古地名)一般。气吞云梦,比喻声势浩大。千寻,形容极高。
披襟:敞开衣襟。
放棹浮沉:泛舟湖上。
波渺渺,意深深:湖水无边无际,思绪也深远无穷。
况无际斜阳,有情芳草:何况此时无际的夕阳之下,有情的芳草正茂盛。
偏许知音:偏爱有识之士。
如今:现在。如今最令人肠断处,是倚着药炉,鬓发已斑白。
【译文】
湖山风景秀丽之地,谁能够识得我此刻登临此地的情怀?看着数株寒梅和几根修长的竹竿,我内心惆怅难以排解。在山林中行走吟诵,听着远处传来的清脆磬声,穿透了整个树林。风动松涛之声,响彻千山,气吞云梦,气势恢宏。我解开衣襟,驾船在湖上漂浮不定,水波渺茫,心绪深沉。何况此时无际的斜阳之下,那一片有情的芳草正茂盛。如今最令我肠断之处,是靠着药炉,鬓发已经斑白。在小院里,梨花带雨般地开放,闭门闭户却只能看到明月陪伴着我。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词,是作者为友人所绘的《洞庭樵唱图》而写的一首题画词。全词通过描绘画面,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情可贵的赞美之情。
开头两句写自己与朋友相会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登高远望的豪迈情怀。“湖山佳丽地,谁识我,此登临。”这两句是说,湖光山色如此秀美,谁能识得我此刻登临此地的情怀?这里的“此”,是指词人为友人所绘制的《洞庭樵唱图》。“对数树寒梅,几竿修竹”,是说自己在欣赏画中的景物,观赏数株傲雪凌霜的梅花和几根挺拔的修竹。“惆怅难禁”,“惆怅难禁”,是说面对如此美好的景色,自己的内心充满了惆怅之情。“行吟”,行走中吟诵诗句,形容游赏时吟诗抒怀。“听樵唱晚”,是说在欣赏画中的山水美景的同时,还能聆听到山中樵夫的歌声和晚归的身影。“乍一声清磬度长林”,是说听到远处传来的清脆悠远的磬声,仿佛穿透了整个树林。“风动松涛万壑,气吞云梦千寻”,是说随着微风吹动,山谷中的松涛声如同万壑般回荡;气吞云梦,形容气魄宏大如吞吐云梦一般。“披襟”,敞开衣襟。“放棹浮沉”,泛舟湖上。“波渺渺,意深深”,是说湖水无边无际,思绪也深远无穷。“况无际斜阳,有情芳草”,是说何况此时无际的夕阳之下,有情的芳草正茂盛。“偏许知音”,偏爱有识之士。“如今”,现在。如今最令人肠断处,是靠着药炉,鬓发已斑白。“倚着药炉”,指的是诗人自己。“宛转鬓霜侵”,是说鬓发已经斑白,无法再弯曲。
这首词以景起兴,由画及人,由景及情,层层深入。从登高远望开始,到赏画观景结束,一气呵成,意境开阔。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厚,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