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点点。心血浑如染。嘘尽红情遮半面。恩到深时成怨。
此花恰号将离。阶翻扇底谁知。几许断肠春色,秋风恨结无期。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
超翁画(zhuō ):指宋代画家李公麟的《山庄秋霁图》上所画的芍药。
便面:一种古代妇女用的纸,有花纹的,称为花子纸。
谢佩文(píng )题:即谢无量的题字。
胭脂点点:形容芍药的颜色像点缀上的胭脂那样鲜艳。
心血浑如染:意思是芍药的花朵就像用心血浸染过一样。血,比喻芍药的汁液。
嘘(xū)尽红情:意思是芍药的红色被吹得没有了。
遮半面:意思是说芍药的红色把脸庞都遮住了。
恩到深时成怨:意思是说当人们受到很深的恩惠的时候,也会因此而生出怨恨来。
此花恰号将离:意思是说这朵芍药正好是将要离开的意思。
阶翻扇底谁知:意思是说不知道是谁把芍药翻倒在台阶上。
几许断肠春色:意思是说这芍药的春色有多少令人断肠。
秋风恨结无期:意思是说这芍药的相思之情像秋风一样无尽无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描写的是一幅画上芍药的形象。上片写芍药形象之美,下片写芍药之思。上片先点出“超翁画芍药绝笔”这一主题,然后描写芍药之貌。“胭脂点点”两句,以色彩斑斓、娇艳动人的芍药形象勾勒出它那艳丽夺目的色彩。“嘘尽红情遮半面”一句,则写出芍药色彩之浓,竟至于遮掩住了人的面容,使人无法看清其真面目。“嗟呼”,一声长叹,道出了人对这种美丽之物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接着又用“此花恰号将离”一句,点明芍药正是即将离开人世的花,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惋惜之意。“嗟呼”二字,既是作者感慨之语,也表现了芍药即将离去的哀伤情绪。下片则转入抒情。“此花恰号将离”,既是说此花正是将离,也是说此情正是将离,“阶翻扇底谁知”则是说不知谁将这个将要离去的芍药翻倒在地,而“几许断肠春色”一句,则进一步写芍药的春色让人如何不为之断肠。最后两句“秋风恨结无期”更是以秋风无情地吹落芍药的花瓣,象征着芍药与人的离别之情永无休止。整首词在描写芍药的外表美的同时,更抒发了对生命短暂、人事无常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