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红牙铁笛一声吹,晦迹寄愁怀。听清霜喷竹,微风送籁,芳草无涯。不道玉龙哀怨,动地起春雷。歌彻伊州曲,还唱瑶台。
认取状元画本,就弘农遗韵,白鹤重胎。忆长吟月下,劫后诉余灰。更凝思、枕烟深处,伴青镫絮咏有裙钗。人归去,了寻常梦,燕子飞来。

【注释】

超翁:冯佩方之父亲。铁笛:笛子。伊州曲:即《水调歌》,唐大曲名。瑶台:仙乐。弘农:地名,在河南灵宝县。青镫:《诗·郑风》中有“维鹊有巢”句,以“青雘”代指女子的头饰。

【译文】

我倚着红牙铁笛一声吹奏,把晦迹寄愁怀中。听清霜喷竹,微风送籁,芳草无边无尽。不道玉龙哀怨,动地起春雷。歌声响起《伊州曲》,还唱《瑶台》的仙音。

认出画中的状元,就弘农遗韵,白鹤重胎。忆长吟月下,劫后诉余灰。更凝思枕烟深处,伴青镫絮咏,有裙钗。人归去,了寻常梦,燕子飞来。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咏物言志。全词意境开阔,感情豪迈,风格雄放。

“倚红牙铁笛一声吹”开篇即写自己用铁笛声抒发感慨。红牙,指象牙制成的琴。铁笛,指用金属制成的笛子。“倚”,依靠;“一声吹”,指用铁笛发出一声悲凉的音响。“晦迹寄愁怀”,意谓作者借铁笛之声,将隐居生活的寂寥、惆怅之情寄托其中。“晦迹”指隐退生活,“寄愁怀”是说这种寂寞的隐居生活,都成了他抒发内心愁苦的一种方式。

“听清霜喷竹,微风送籁,芳草无涯”三句写笛声所到之处。清霜喷竹,指寒露洒竹叶的声音,这里比喻笛声清脆悦耳。微风送籁,指清风送来箫管之声,这里比喻笛声悠扬宛转。芳草无涯,指笛声随风传向远方,这里比喻笛声远扬而不受拘束。这三句写声音的美妙动听及其传播的范围。“不道玉龙哀怨,动地起春雷”两句写笛声引起的联想和感触。玉龙,指笛声如龙吟般婉转动听。动地起春雷,意谓笛声如春雷般震撼人心。“玉龙”与“玉龙哀怨”相呼应,表明笛声的婉转动听及笛主内心的哀怨。笛声之所以能够引起作者如此强烈的联想和感触,是因为笛主对这铁笛十分喜爱,所以才会如此激动。

“歌彻伊州曲,还唱瑶台仙”两句写笛声所到之处。歌彻,唱歌唱得十分投入。伊州曲,即唐代著名乐曲《伊州曲》。瑶台,神仙所居之地。这里比喻笛声优美动人,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认取状元画本,就弘农遗韵,白鹤重胎”三句写笛声引起的联想和感触。画本,指画卷。画中人物是历史上有名的状元,此处暗指笛主。弘农,古地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市一带。白鹤重胎,比喻笛声高亢激越,如鹤群齐鸣。这几句写笛声所到之处,以及由笛声引发的联想和感触。这些联想和感触都是因为作者对铁笛的喜爱。

“忆长吟月下,劫后诉余灰”两句写回忆。忆长吟月下,意为笛主曾在月光下长时间吹奏笛子。劫后诉余灰,指笛子吹尽了余下的灰烬。“更凝思枕烟深处,伴青镫絮咏有裙钗”两句写笛声引发的种种思绪。枕烟深处,指梦中的景象,意谓梦中笛声仍在枕边的烟雾中回荡。青镫,指点灯用的油灯,这里泛指灯烛。絮咏有裙钗,意为梦里与心爱的人在灯前低语交谈。“人归去,了寻常梦,燕子飞来”三句写梦中人的离去和梦境的结束。“燕子飞来”,暗示梦中人的离去。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画面上绿树掩映,山峦叠翠,流水潺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整幅图画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染力和强烈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