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风馀几。芳信催婪尾。春恨逼人来,意恹恹、端难回避。倦游无绪,病酒怯黄昏,阑怕倚,风乍起。飞絮斜阳里。
平芜目断。青到天连水。挥泪对沧洲,欲量愁、愁深未已。劫馀花鸟,物候倍惊心,湖海思。霜鬓底。争奈江山美。
【注释】
①蓦山溪:词牌名。又名“碧山乐”、“碧山词”。唐教坊曲。四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句三仄韵一叠韵,前后片末三句皆用孤雁出群格。②清真:指张炎(1248—1320)的字,南宋词人,有《词源》等著作。③婪尾:酒阑,意谓酒尽。④春恨:春天的怨恨。⑤恹恹: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⑥黄昏:傍晚。⑦阑怕倚:栏杆旁边害怕倚靠。⑧飞絮斜阳里:柳絮在夕阳中飞舞。⑨沧洲:大江之滨或江河之畔。⑩量愁:计量愁思。⑪劫馀花鸟:指经过战乱残存的花鸟。⑫物候:物象、气候。⑬湖海思:对湖海的思念。⑭霜鬓:白发。⑮争奈:怎奈。⑯江山美:指美丽的山河。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抒怀,下片即景伤怀。开头两句点明季节和时令。“番风”句,写春风将尽,芳信催人归家的情景。“春恨逼人来”,是说春日的景色使人产生离愁。“倦游无绪,病酒怯黄昏”,则写出了词人的倦怠之情和因疾病而引起的黄昏时分的胆怯感。这三句,是全词感情色彩最浓的句子。“倦游”二句是说词人厌倦了游历的生活,又因为疾病,更不愿去面对黄昏时分的寒冷景象。“阑怕倚”,则是说词人在黄昏时分,不敢倚栏而坐。这一句既是写景,又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恐惧。“飞絮斜阳里”,则是说柳絮在斜阳中飞舞,这是对前面三句景物描写的进一步渲染。
过片三句写景,是写词人目送远行的亲人离去后,站在平芜之地目送亲人的身影直到看不见为止,然后回头望见青山与湖水连成一片,不禁伤心落泪。这句写景,也是由眼前的景物引发的联想和感慨。“欲量愁、愁深未已”,意思是说词人已经无法计量自己的愁苦,但这种愁苦却是越来越深,无法排遣。“劫馀花鸟”,是指经过战乱后剩下的花鸟。“物候倍惊心”,则是说由于战争破坏,物象变得异常起来,让人感到惊恐不安。“湖海思”,则是对湖海的思念。
结尾两句写词人看到眼前美好的山河,却无心欣赏,反而更加怀念家人。“争奈江山美”,是因为江山太美好,所以词人更加怀念家人;“争奈江山好”,是因为江山太美好,所以词人更加想念家乡。
这首词以景起兴,抒发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词人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很有艺术价值的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