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栏人倚,绿水舟横,销魂只有秦淮。暮雨朝云,让谁点缀阳台。长堤柳枝渐绿,似佯羞、乱颤瑶钗。愁未遣,又眉弯新月,暗逐人来。
知否城闉将晚,过钿车偏送,塘外轻雷。障面飞花,纱窗幂雾疑开。游鱼翠澜漫搅,且勾留、衫影徘徊。春自远,背东风、香沁碧苔。
【解析】
(1)《声声慢·春淮晚步》是北宋词人晏殊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词人伤离怀远之情。全词意境优美,情思凄婉,用字工巧,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堪称咏柳佳作。
(2)“声声慢”是词牌名,本篇为双调,共九十八字,上下阕各九句五仄韵。这首词以“春淮晚步”为题,借咏柳抒发伤离怀远之情。
【答案】
译文:
朱红栏杆旁有人凭栏远眺,绿波荡漾的小舟横斜在河中。只有这柳色才堪与秦淮河上的柳树媲美。暮雨初收朝云乍散,任谁去点缀阳台呢?长堤垂柳逐渐变绿,仿佛少女羞答答地轻颤玉钗。愁绪未消,又惹得眉弯新月,暗暗跟随行人。
城阙傍晚时分,车骑过处送来轻雷。障面飞花,纱窗幂雾疑开。游鱼翠澜漫搅,且勾留、衫影徘徊。春自远,背东风、香沁碧苔。
赏析:
这是首咏柳的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起笔写“朱栏人倚”,点明地点是秦淮河畔。秦淮河两岸杨柳依依,绿水泛舟,柳色之美,足以与秦淮河上的柳色相比美了;再接着写“暮雨朝云”。暮雨朝云指暮雨和晨云,即早晨的雨,晚上的云,用以比喻男女间的离愁别恨。这里用它来比喻春天的雨和云,更富有诗意。“让谁点缀阳台”一句,化用李商隐《代赠》“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句意,以碧桃、红杏喻柳,暗喻自己对伊人的相思之情。“长堤柳枝渐绿”,承上启下,过渡到下阕。“长堤”两句,是写堤边的景色,也是写自己的内心感受。堤边柳条渐次变绿,好像少女羞怯地轻摇玉手。“似佯羞、乱颤瑶钗”,形容堤柳随风摇曳的姿态。一个“似”字,把作者的想象和感受形象地传达出来了:堤边的柳絮,好似少女羞涩地颤动着头发,轻轻晃动着头饰。“愁未遣”三句是说,自己还没有排遣掉心中的愁苦。“眉弯新月”句化用唐人诗句“眉尖一点青螺黛”(杜甫《月夜》)。新月如钩,眉间若画一弯新月,暗寓离愁别苦之情。“暗逐人来”句化用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诗句:“暗逐春风知几许,不知何处落梅时。”暗随行人而去,不知落梅何处可寄。
下阕换头“过钿车偏送”,是实写,有其出处。据《太平御览》卷二六八引《杂说》载:“汉元帝后宫数万人皆不得见,乃使后宫贵人乘辇出御官门,尝于复道中相遇者,辄相与涕泣,以为道路也。”这里指暮春时节,宫女们在御河边上相逢相顾,泪流满面。晏殊此处以“钿车”代指宫女,“偏送”则写出了她们悲苦的心情。“塘外轻雷”,是虚写。据《古今诗话》载:“欧阳公尝梦一人持大锤击其脑,醒而异之,遂作 《渔家傲》词曰:‘惊觉移灯暗掩户,此时明月临轩稀。’”这里以“塘外轻雷”喻自己内心的惊悸。“障面飞花”,化用唐代诗人韩愈《春雪》诗:“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意思是:春风吹动柳絮飞舞飘落,好像遮住了面容一般。“纱窗幂雾疑开”,化用唐代诗人刘禹锡《望海》诗:“珠帘暮卷西山雨,画屏春妒晓妆归。”意思是:春风吹动窗帘飘拂,好像雾气从纱窗里露出来了。“游鱼翠澜漫搅”,化用南朝梁江淹《采莲赋》:“鱼戏莲叶东。”意思是:游动的鱼儿在翠色的水波中游玩嬉戏。“且勾留、衫影徘徊”,化用南朝梁沈约《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语:“徘徊欲进前。”意思是:暂且停留,衣影在水边来回徘徊,不忍离去。“春自远”句是说,春天已经远远地过去了。“香沁碧苔”,化用唐代诗人王建《宫词》:“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裙入殿迟。月殿仙人正相见,绛云楼上簇双蛾。”意思是指宫中春色已尽,而宫外的春天还未曾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