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缕针长,灵犀梳小,妆成内家。正兰膏试后,微粘绣领,红丝系处,低衬银叉。背面丰神,镜中侧影,爱好工夫着意加。端详久,要双分燕尾,雅称盘鸦。
春寒较重些些。被护耳、貂茸一半遮。甚罗巾风掩,轻笼颈玉,鬓云醉舞,欲度腮霞。蝉翼玲珑,鸾钗勾惹,髻畔斜承半坠花。香闺伴,问垂髫拢上,几许年花。

沁园春·后鬟

《浣溪沙》的上阕主要写“我”与“妾”相见时的情态。起句“青缕针长,灵犀梳小”点出“妾”为女子,“青缕针长”指用青色丝线的针线,绣成云鬓之发式样较长;“灵犀梳小”指用象牙制成的精巧梳子梳过的头发。下句“正兰膏试后”,是说在试妆之后,用香膏涂抹于额上,以使眉目更显精神。“试后”二字,不仅点明时间,而且写出试妆的经过:先用粉底打底,然后抹上一层白粉,再用香膏涂匀额面。接着用双头玉簪把两鬓梳理得井然有序,最后用一根细长如线的针穿过头发并固定。这些描写细致入微,勾勒出一个精心妆扮、仪容俊雅的形象。

“红丝系处,低衬银叉。”两句是写“妾”的打扮。红丝系在颈上,银叉垂在前额。这两句既写女子装扮,又暗含男女之情。红丝系住颈,银叉插在前额,表明女子对男子的爱情已到了极点。这两句还暗示了女子的贞洁和坚贞不渝。

“背面丰神,镜中侧影。”两句是写“妾”的体态美。“背”与“面”相对,“丰神”与“侧影”相照。“背面”,“侧面”。“丰神”指丰满而端庄的神态,“侧影”指侧身照镜时的影子。这里运用了侧面映衬的写法。“背面”,即背面看,也就是从后面看。“侧影”,就是侧身照镜子时的影子。“爱好工夫着意加”,意思是说女子精心修饰打扮,使容貌更加秀丽可爱。

“端详久,要双分燕尾,雅称盘鸦。”两句是描写女子的容貌之美。“端详久”指仔细端详很长时间,“双分燕尾”指发髻两边分开如燕尾一般整齐,“雅称盘鸦”指额上的发髻像乌鸦那样盘旋,十分美观。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双分燕尾”,比喻发髻两边分开的样子,像燕子尾巴那样整齐。“雅称盘鸦”,指额上的发髻像乌鸦一样盘旋。乌鸦盘旋的样子非常美丽。这两句进一步描写女子的容貌之美,突出其美貌出众。

“春寒较重些些。被护耳、貂茸一半遮。”这句诗写女子穿戴着华丽的衣饰,但仍然感到有些寒冷,因此被裹得严严实实。“春寒”指的是春天的寒冷气候,也可以说是女子对春天的寒意有所感受。“被护耳、貂茸一半遮”中的“护耳”是指用狐皮做的耳套来保护耳朵不受冻伤;“貂茸”是指用貂毛织成的皮裘或毛皮制成的服饰,这里的“茸”应作“裘”。两句诗既写出女子穿着华丽而保暖,又写出她仍感寒冷,需要加以保护。

“甚罗巾风掩,轻笼颈玉”,这句诗写女子的衣着打扮以及风的作用。“甚罗巾”指用丝绸等材料制作的罗巾;“轻笼颈玉”中的“玉”应作“珠”。“甚罗巾风掩”,意思是说罗巾被风吹拂得飘动起来,遮挡住了女子的视线。“轻笼颈玉”,意思是说脖子上戴着的珍珠项链随风轻轻摇曳。这两句诗既写出女子衣服的质地柔软飘逸,又写出风的作用,使读者感到生动活泼。

“鬓云醉舞,欲度腮霞。”两句是描写女子的鬓发和脸庞的美丽。“鬓云醉舞”中的“舞”应作“翻”,“醉”“舞”二字连用,表现出女子醉态可掬,发鬓蓬松如云朵般的美丽。“欲度腮霞”中的“度”是形容词,意思是形容女子的脸庞如夕阳般绚丽多彩,红润鲜艳。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女子的醉态和发鬓的美丽,又写出了女子脸颊的美丽。

“蝉翼玲珑,鸾钗勾惹,髻畔斜承半坠花。”这句诗描绘了女子的发髻之美。“蝉翼玲珑”中的“玲珑”意为精致、纤细。这一句诗既写出了发髻的精致纤细之美,又表现了女子发髻的轻盈之美。“鸾钗勾惹”,意思是说发髻上插着鸾形的发钗,显得十分引人注目。“髻畔斜承半坠花”,意思是说发髻两旁斜搭着几朵鲜花,增添了几分妩媚之感。这几句诗既描绘了女子发髻的精致纤细与轻盈之美,又表现了女子发髻旁斜披鲜花的妩媚之美。

问垂髫拢上,几许年花。”两句是写女子的陪伴者。“香闺伴”指陪伴女子的人,可能是妻子或情人。“垂髫拢上”中的“髫”应作“髫”,“拢”是动词,意思是将头发拢在一起。这句诗是说陪伴的女子问陪伴者:“你的头发拢起来了没有?”“几许年花”中的“几许”应作“几朵”,“年花”应作“年华”。意思是说陪伴的女子向陪伴者询问:“你的头发拢起来了没有?有几朵鲜花点缀在你的头上呢?”这两句诗既表现了陪伴者与女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又通过询问的方式表现了女子对陪伴者的关心和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