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停,人语细。月午绣帘垂地。收玉钿,卷罗衣。海棠憔悴时。
清漏断,回肠转。谁道秋宵更短。才半晌,又三更。疏灯闻雁声。
更漏子
酒杯停,人语细。月午绣帘垂地。收玉钿,卷罗衣。海棠憔悴时。
清漏断,回肠转。谁道秋宵更短。才半晌,又三更。疏灯闻雁声。
译文:
酒杯停止,人们的话语也变得细致起来。月色正午,绣帘低垂,仿佛地面。收起了玉制的耳环,卷起了罗衣。那时,海棠花已经变得憔悴。
清夜的钟声停止,我的思绪也随之转动。谁说秋天的夜晚会更短呢?我仅仅过了半个时辰,天就亮了,已经是三更了。我听着稀疏的灯光下传来的鸿雁声。
注释:
- 酒杯(jīng pái):饮酒器具。
- 人语(rén yǔ):指人的谈话。
- 月午:月正中的时候,即中午或下午一点左右。
- 收玉钿(jué dīn):收起了玉制的耳坠。
- 卷罗衣:卷起罗裙。
- 海棠(táng huā):即“唐花”,一种花卉名。
- 清漏断:清宵漏尽,指深夜已过。
- 回肠转(huí chán zhuǎn):形容心情烦闷,像肠子在转动,这里指思绪纷乱。
- 谁道秋宵(shuō dào qiū xiāo)更短:谁说秋天的夜晚会短呢?秋宵,秋天的夜晚。
- 才半晌(cóng bàn):刚过一刻钟。
- 又三更:指将近凌晨三点,古人把晚上十一点左右到半夜两点作为一更,十二点到次日凌晨三点作为二更,以后依次类推,三更是最晚的一更。这里指接近天亮的时刻。
- 疏灯:微弱的灯光。
赏析:
《更漏子》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夜时分的女子形象,通过对女子内心情感的刻画,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绣帘”、“玉钿”、“罗衣”等,既营造了静谧的氛围,又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忧郁和孤独。此外,词中还通过描写月光、雁声等自然景象,进一步衬托出女子的内心世界。整体而言,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温庭筠词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