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堂十笏,在晚山深处。门外萧萧水杨树。界琅玕多少、一半云栖,留一半、人与燕儿同住。
侬家溪上屋,帘榭中间,也有青山乱无数。溪水半通桥,著个蜻蜓,还容得、竹床茶具。只可惜、秋风起芦花,把如此烟波、让伊鸥鹭。
【注释】
题横山草堂图:即《题茅堂》词。横山,即横江,在今江西横峰县境。草堂,词人居处名。
茅堂十笏:茅草盖成的小屋只有十笏(一笏为古代官员的笏杖,长九寸),言其简陋。
萧萧水杨树:水边杨柳摇曳有声。
琅玕(láng gān)多少、一半云栖:指山中树木。一半云栖,即一半在云端。
留一半、人与燕儿同住:指山中的树木只留下一半给人们居住,另一半则让燕子居住。
侬家溪上屋:我家住的地方有溪流。
竹床茶具:用竹子编做的床和茶具。
秋风吹芦花:秋风起时,芦花飘落如雪。
把如此烟波、让伊鸥鹭:将如此美丽的烟波,交给鸥鹭去享受。
【赏析】
本词写于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 ),是一首题画词,借咏物抒怀,寄情山水。
上片描绘横江草堂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以及所居之室,并点明所居之室的简陋。“茅堂十笏,在晚山深处”,写草堂的位置在山的幽深之处;“门外萧萧水杨树”,写草堂四周的环境清幽;“界琅玕多少、一半云栖”,写山中树木茂密,有一半树木位于山巅之上。“留一半、人与燕儿同住”一句写草堂虽小但十分宜居。下片写自己居住的草堂周围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溪水半通桥,著个蜻蜓”。写溪流从草堂前流淌到桥下,溪中有一只蜻蜓飞来觅食。“著个蜻蜓,还容得、竹床茶具”,写出自己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多么惬意、舒适。最后一句“只可惜、秋风起芦花,把如此烟波、让伊鸥鹭”,感叹自己的生活环境虽然优美但却不能久留,因为秋风已吹起了芦花,美丽的自然景致已经留给了鸥鹭。全词抒发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