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衣小立,正秋雨槐花,鬓丝吹冷。镜函如水,长忆画眉人并。残叶暗飘金井。问燕子、归期未定。伤心社日辞巢,不是隔年双影。香径。
芹泥犹润。只一缕红丝,误他娇俊。几多恩怨,絮辙杏梁烟暝。传语别来安稳。待二十四番风信。那时重试清狂,肯放雕栏独凭。
【注释】
双双燕·本意用史梅溪韵:此词为咏双燕之词。单衣小立,正秋雨槐花,鬓丝吹冷。镜函如水,长忆画眉人并。残叶暗飘金井。问燕子、归期未定。伤心社日辞巢,不是隔年双影。香径:指燕子栖息之处。芹泥犹润。只一缕红丝,误他娇俊。几多恩怨,絮辙杏梁烟暝。传语别来安稳。待二十四番风信。那时重试清狂,肯放雕栏独凭。
【赏析】
《双双燕·本意用史梅溪韵》是一首咏物词,以燕子自比人世的浮沉聚散,抒写对人生坎坷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上片写燕子在秋天的凄清环境中的悲凉处境,下片写燕子与主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清新流畅,情致缠绵悱恻,有“春蚕到死丝方尽”之妙处。
这首词通过描写双双燕子在秋天凄清的环境中的生活,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坎坷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全词以燕子自喻人世的浮沉聚散,抒发了对人生坎坷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首句“单衣小立,正秋雨槐花,鬓丝吹冷”,描写了主人公独自站在风雨交加的槐树下,衣衫单薄,秋雨淅沥,寒风吹拂着她的鬓发,使她感到寒冷。接着,“镜函如水,长忆画眉人并”,她常常想起那个与自己相伴的人,两人曾经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如今却只能各自怀念。“残叶暗飘金井”,金井上的残叶随风飘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问燕子、归期未定”,则更加深了这种无奈之感。
“伤心社日辞巢,不是隔年双影”,这里的“伤心”二字,表达了主人公对别离的痛苦和无奈。而“不是隔年双影”,则暗示着这次分别可能是永别。这样的描写,既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也反映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香径。芹泥犹润。只一缕红丝,误他娇俊。”这里的“香径”,指的是燕子栖息的地方,也是主人公经常出入的地方。而“芹泥犹润”则暗示着燕子还没有离开这里。然而,“只一缕红丝,误他娇俊”,则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一方面,她渴望能够与心爱的人团聚;另一方面,她又害怕这种团聚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困扰。这样的情感纠葛,使得她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几多恩怨,絮辙杏梁烟暝。”这里的“几多恩怨”,可能是指主人公与爱人之间的种种纠葛和纷争。而“絮辙杏梁烟暝”,则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幽美的夜晚景象。在这个夜晚里,燕子们在杏梁之上自由地飞翔,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然而,这些美好的画面背后,却是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传语别来安稳,待二十四番风信。”这里的“传语”可能是指燕子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也可能是主人公向爱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期望的方式。而“二十四番风信”则是一种古代计时的方法,表示二十四个月的意思。这里的“风信”二字,既暗示了时间的变迁和岁月的无情,又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向往。
“那时重试清狂,肯放雕栏独凭。”这里的“那时”,指的是将来或者未来的某个时刻。而“重试清狂”,则意味着主人公愿意重新找回过去的那份纯真和快乐。她希望能够放下世俗的束缚和烦恼,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时代。而“肯放雕栏独凭”,则表明她希望能够再次站在高高的栏杆上,俯瞰整个城市的风景和繁华。
整首词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和深情款款的语言,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对未来的期待。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古人情感世界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