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上水,深千尺、不抵似汪伦。
正留客西园,红灯翠幕,送余南浦,淡月微云。
依稀记,赏花敲画鼓,纠酒唤罗裙。
赠到葳蕤,休教锁恨,贻来螺墨,莫便磨人。
南谯繁华地,重经过一片,野渡斜曛。
剩下红桥旧巷,黄叶前村。
想千年李树,仙游已邈,三分吉利,霸业俱陈。
且自佯狂作达,何事消魂。

【译文】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留客西园红灯翠幕,南浦送别淡月微云。还记得赏花敲画鼓,纠酒唤罗裙的欢乐时光吗?赠给汪公的螺黛墨,莫便磨来让人心烦。

南谯繁华地,重经过一片,野渡斜曛。剩下红桥旧巷,黄叶前村。想千年李树,仙游已邈,三分吉利,霸业俱陈。且自佯狂作达,何事消魂。

【赏析】
《泊舟谯郡赠新安汪公言》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是诗人在任杭州通判时所作,当时作者与友人汪伦相别于桃花潭边。这首诗以桃花潭为题,写与友人惜别之情。全诗用比兴之手法,表达了对朋友深厚情谊的颂扬和对人生短暂、友情长久的感慨。

首句“桃花潭上水,深千尺、不抵似汪伦”,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汪伦的深情厚谊比作深不见底的桃花潭水,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汪伦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次句“正留客西园,红灯翠幕,送余南浦,淡月微云”,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送别画面:西园里灯火辉煌,彩旗飘扬;南浦岸边,淡淡的月光和轻云相伴。这些细节都渲染了离别时的伤感情绪。

第三句“依稀记,赏花敲画鼓,纠酒唤罗裙”则回忆了过去一起欣赏花景,欢声笑语的场景,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情。

第四句“赠到葳蕤,休教锁恨,贻来螺墨,莫便磨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他认为汪伦所赠之物虽然珍贵,但不应让它成为心中的负担。同时,他也希望汪伦能够珍惜这份友谊,不要因为一些琐事而破坏了两人的情谊。

最后两句“南谯繁华地,重经过一片,野渡斜曛。剩下红桥旧巷,黄叶前村”则描述了诗人再次来到南谯时的情景。这里的繁华之地和野渡斜曛都传达出一种萧瑟之感,而红桥旧巷、黄叶前村则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些都表明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最后两句“想千年李树,仙游已邈,三分吉利,霸业俱陈。且自佯狂作达,何事消魂”则是对人生的感慨。他认为人生如梦,百年之后一切都将成为过眼云烟。但他仍然保持一颗豁达的心态,不因世事而烦恼。

这首七言诗通过描绘送别、回忆和感慨等多种情感场景,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