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秋舲叠鼓,珠箔飘灯,隔水楼高。
试认双栖处,看文纱六扇,旧绿都销。
隔窗玉钩闲挂,帘影黑周遭。
叹水远山重,春归不信,直恁迢迢。
无憀。
此重省,记子夜休歌,午枕回潮。
欲话吹箫事,问二分明月,何处今宵。
只有应门杨柳,还学沈郎腰。
剩当日船娘,斜阳唤渡斟酌桥。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忆旧游 辛酉秋重过得月楼,美人已远,流水无际,即事凄眷,殊不胜怀。
  • 注释: “辛酉”指的是农历年,这里指代的是某个特定的年份。“秋”指的是季节是秋季。“重过”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走过这个地方。“月楼”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或象征性的地方,常在诗中用来表达怀旧之情。“美人已远”意味着曾经的伴侣或爱人已经不在身边了。
  • 译文: 回忆过去一起度过的时光,如今爱人已走远,而那流水无边的景象也让人感到凄凉和不舍。
  1. 又秋舲叠鼓,珠箔飘灯,隔水楼高。
  • 注释: “秋舲”可能指的是秋天里乘船旅行,“鼓声”暗示了某种节奏或节拍。“珠箔”通常指的是用珍珠装饰的门帘或窗扇,给人一种奢华的感觉。“高”表明距离之远。
  • 译文: 秋夜中,船行在水面上,听到船上的人敲打着鼓,同时看到窗户外挂着装饰精美的灯饰。远处有高楼,仿佛隔着一段距离。
  1. 试认双栖处,看文纱六扇,旧绿都销。
  • 注释: “双栖处”可能指的是过去的情侣或夫妻共同居住的地方,或者是他们经常出没的地方。“文纱”可能是指窗帘或者窗花,通常用于装饰房间。“旧绿都销”意味着所有的痕迹都已经消失,如同被风吹散的树叶一样。
  • 译文: 试着回想那些曾经共同栖息的地方,那里有六扇装饰华丽的窗帘,但现在所有的颜色都消失了,一切都已经变了。
  1. 隔窗玉钩闲挂,帘影黑周遭。
  • 注释: 这里的“玉钩”可能是门上的装饰品,形状像玉石,挂在墙上。“帘影”则是指窗帘投下的阴影。“黑周遭”表示窗帘的影子在周围环境中形成了一种黑暗的氛围。
  • 译文: 从窗户看出去,门上的玉钩挂着,窗帘的影子在周围的黑暗中显得特别显眼。
  1. 叹水远山重,春归不信,直恁迢迢。
  • 注释: “水远山重”形容自然景色的遥远和壮丽,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不舍。“春归不信”表达了对春天不再归来的无奈和失望。“恁迢迢”意味着非常遥远,强调了距离的遥远。
  • 译文: 感叹着水天相连的自然景观如此壮丽,春天却不再来,令人无法相信,它真的就这样离我们而去,如此遥远。
  1. 无憀。
  • 注释: “无憀”是一种情感状态,可能是悲伤、沮丧或其他复杂的情绪。
  • 译文: 没有心情去思考其他的事情了。
  1. 此重省,记子夜休歌,午枕回潮。
  • 注释: “子夜休歌”指的是夜间的安宁时刻,人们往往在这个时候唱歌或休息。“午枕回潮”则是指在中午时分睡觉时枕头会湿透,这可能是因为白天出汗过多所致。
  • 译文: 重新回忆起那个宁静的夜晚,那时我唱着歌,享受着安眠,而现在却只能听着水声入睡。
  1. 欲话吹箫事,问二分明月,何处今宵。
  • 注释: “吹箫事”可能指的是吹箫的场景或与吹箫有关的往事。“二分明月”中的“二分”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的状态,如清冷与温暖。“明”字在这里可能是用来强调月光的明亮程度,而“月”则是整个诗歌的主题之一。
  • 译文: 想要讲述关于吹箫的故事或经历,询问明亮的月亮现在在哪里,想知道今天晚上哪里还有这样的风景。
  1. 只有应门杨柳,还学沈郎腰。
  • 注释: “应门柳”可能是指门前的柳树,它在古代诗歌中常常用来象征离别或是等待。“沈郎”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另一个人物,这里的“柳”字可能是以人名来称呼。
  • 译文: 只有门前的杨柳还在学习着古人沈郎的样子,依然保持着优雅的姿态。
  1. 剩当日船娘,斜阳唤渡斟酌桥。
  • 注释: “当年”指的是过去的岁月,“船娘”指的是船上的女乘客,她可能在黄昏时分被唤来准备渡河。“斟酌桥”可能是指桥梁的名称,或者是指桥梁附近的场景。
  • 译文: 现在只剩下当年那位女乘客在夕阳下呼唤渡船,她在桥边等待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