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飞一片。
是吹来、鹤背风鬟凌乱。
方平旧曾见。
认少年狡狯,当时人面。
良工谁碾。
定偷窥、蔡经宅畔。
问翩然何处,凌波东海,近来深浅。
堪念。
一杯春露,一掷丹砂,年华都换。
游仙梦断。
垂玉箸,泪痕满。
想瑶台月下,冰绡帐底,妒杀双成女伴。
记有人、手爪相如,比伊较暖。

让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和内容。

诗句释义:

  1. 白云飞一片。
  2. 是吹来、鹤背风鬟凌乱。
  3. 方平旧曾见。
  4. 认少年狡狯,当时人面。
  5. 良工谁碾。
  6. 定偷窥、蔡经宅畔。
  7. 问翩然何处,凌波东海,近来深浅。
  8. 堪念。
  9. 一杯春露,一掷丹砂,年华都换。
  10. 游仙梦断。
  11. 垂玉箸,泪痕满。
  12. 想瑶台月下,冰绡帐底,妒杀双成女伴。
  13. 记有人、手爪相如,比伊较暖。

译文:

  1. 白云飘荡如同一幅画卷。
  2. 风吹得云朵像鹤背上的羽毛一样凌乱。
  3. 那是方平曾经见过的场景。
  4. 记得年轻时狡猾顽皮的样子,那时的人面还清晰可见。
  5. 是谁巧妙地塑造了这尊雕像?
  6. 它一定偷偷地窥视过,在蔡经的宅院旁边。
  7. 请问它轻盈地飞向何处?它在东海上漂浮,现在深浅如何?
  8. 值得思念的是:一杯春露,一颗丹砂,年华都已改变。
  9. 我游仙的梦想中断了。
  10. 垂下的眼泪就像玉制的手爪,泪水布满了痕迹。
  11. 想象着在瑶台上月色下的冰绡帐里,妒忌心强烈的仙女们。
  12. 想起有个人曾经用双手和爪子像相如那样对待她,比她还要温暖。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白玉麻姑雕像的抒情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雕像的形态与细节,更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美好回忆的感怀。

首句“白云飞一片”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态的画面,将观众带入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场景中。接着,诗人用“是吹来、鹤背风鬟凌乱”进一步描绘了风的力量和时间的无情,使得画面更加丰富而具象化。这样的描写手法不仅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也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场景的氛围。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引入了对现实情景的联想。“方平旧曾见”暗示了诗人对某个过去事件的怀念或记忆,而“认少年狡狯,当时人面”则是对那个特定时期人物特征的具体描述,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也加深了诗人对于那段时光的情感投入。

接下来的句子中,“谁碾”一词引出了对雕像背后工匠技艺的猜测与好奇。而“偷窥、蔡经宅畔”则透露出了一种神秘而又微妙的氛围,增添了几分诗意和想象空间。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开始关注雕像本身的动态和情感状态。“问翩然何处,凌波东海,近来深浅”表达了对雕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其变化的感慨。这不仅是对物理世界的观察,也是对生命无常的隐喻。

最后一句“堪念”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诗人在此点明了自己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记忆与怀念,以及对当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结尾处,“一杯春露,一掷丹砂”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消逝,而“年华都换”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受。“游仙梦断”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梦想的失落和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及深情的表达,构建了一个关于时间、记忆与梦想的复杂而深刻的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