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褐一枝筇,穿花云几重。
日边花鸟使,定不到山中。
探梅
介绍
《探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对《探梅》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 创作背景与内容解析
-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辛弃疾(1140年—1207年),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和军事家,以其豪放派词风著称于世,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 词中意境与情感:辛弃疾的《临江仙·探梅》展现了一种超脱的心境和对梅花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通过“雪梅”这一意象,不仅咏物又咏己,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强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 意象运用:辛弃疾在《临江仙·探梅》中巧妙地运用了“雪”这一意象,将梅花比作冰雪中的战士,展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形象。
- 情感表达:通过对梅花的咏赞,辛弃疾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坚韧,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文化价值与影响
- 文学地位:《探梅》作为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被收录于《全宋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研究意义:通过对此词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南宋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以及词人在文学上的创新和成就。
《探梅》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典范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
相关推荐
【注释】 短褐:粗布短衣。筇(qióng):竹杖。穿(zhuàn)花:指穿过梅花的花丛。云几重:云朵遮住了天。日边:日影的旁边。使:使者,传达消息的人。山中:指深山里。 【赏析】 此诗为作者隐居山林时所作。诗人借梅花自喻,表明自己清高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全诗构思精巧,意境清幽,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探梅】 温温天气似春和,试探寒梅已满坡。 笑折一枝插云鬓,问人潇洒似谁么。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 “温温天气似春和” 这里的“温温”形容天气温和、舒适的样子,如同春天的温暖气息一般;“似春和”则直接点明了季节特征,暗示着春天的气息和暖阳的照射。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春天到来时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句 “试探寒梅已满坡” “试探”表达了诗人在春日里对梅花盛开情况的好奇心
【注释】 探梅:即《梅花》,咏梅的诗篇。柳未摇金草,指早春时柳条尚未发黄,梅花还未开放。寻幽逸兴属诗家:意谓诗人在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同时激发了诗情。五六里:指山脚下到山上六七里的路途。为爱:因为喜爱。喷月清香犹吝惜:喷出月光般的芳香,还舍不得吝惜。印溪疏影恣横斜:指梅树上的倒影映在小溪中,随意横斜。固应羞涩怯寒峭:当然害羞得畏缩寒冷。结子成阴已有涯:意思是说梅花虽然还没有开
解析与注释 探梅 这首诗是一首咏梅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高洁品质和美好情操的追求。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蕴含深意,通过不同的意象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韵味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译文 1. 探春逼残岁,幽香度寒原。 - “探春”指的是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机。“逼残岁”意味着春天即将到来,旧岁的寒冷逐渐消退。这里的“幽香”指的是梅花散发的淡淡清香,它穿透寒冷的原野
探梅 问讯南枝开未开,花神许我日徘徊。 桐江一缕清风在,莫误刘郎物色来。 注释: 1. 问讯南枝开未开:询问南边的梅花是否已经开放。南枝,指南边的梅花树。 2. 花神:这里指梅花之神或精神,是梅花的化身。 3. 日徘徊:每天在梅花树下徘徊,欣赏梅花的美。 4. 桐江:指浙江桐庐县的桐江,这里有梅花盛开的景象。 5. 莫误刘郎:不要错过刘禹锡,他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解析】 1.“帝所春先到”:皇帝的所在(帝王)春天最先到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春天来了,但皇帝还没有来到。 2.“西湖梅自开”:西湖边的梅花自己开了。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西湖上的梅花自己开放了。 3.“横斜窥水鉴,想像下瑶台”:横斜着看水镜,想象下到瑶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横斜着看着水镜中的倒影,想象下到瑶台。 4.“青女严霜侍”:青女在严霜中侍候。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青女在严霜中侍候。
探梅 瓯粤千山外,清愁只个般。 澹烟增态度,飞霰斗高寒。 郑圃乘风驭,孤山傍水看。 少陵诗兴动,题品信知难。 注释: - 瓯粤:即浙江省温州一带,瓯指温州,粤为广东。 - 清愁只个般:只有清愁这么一种情绪。 - 澹烟:淡淡的烟雾。 - 飞霰:飘洒的雪花。 - 郑圃:郑氏园,泛指园林。 - 乘风驭:驾驭着风。 - 孤山:杭州西湖的名胜之一,靠近湖面。 - 少陵:唐代诗人杜甫的别号。 赏析:
【注释】 幽:深;矜:自负;占:占据;摩诘:唐代画家王维的字,指王维。禅女:佛教中修行成佛的女尼。伽:梵文“伽蓝”音译,意译为寺院,泛称佛教建筑。水仙:即水仙花,一种多年生球茎花卉。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同时也寄托了他自己的志向。全诗以梅花为题,从其“别占一家春”的品格入手,赞美梅花的冰清玉洁。最后两句,诗人将梅花与水仙相提并论,表明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第一句
【注释】 元:原本。垂垂:雪下的样子。团:聚集。藤枝芒屩:指梅花枝条上的花蕾,形似芒草和竹叶的尖端。堪:能。料理:整理。看:观赏。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梅林中的即兴之作。首句“梅花元不怕春寒”是全诗之眼。梅花原不畏冬寒,而当春寒袭来时,它仍迎风开放。这正表明了诗人的傲骨与高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梅花精神的喜爱之情。次句“想见垂垂雪作团”,是说想象着梅花枝条上凝聚的雪花,就像雪团一般洁白晶莹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驴蹇飙寒猎帽裙” - “驴蹇”意指驴子步履艰难,形容行走的困难和辛苦。 - “飙寒”描绘了天气寒冷,风力强劲的景象。 - “猎帽裙”暗示了穿戴简陋,可能是在户外劳作或旅行时所穿之装束。 - 注释: 描述了一个在寒冬中艰难前行的场景。 - 赏析: 这一句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种艰苦的环境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 "吟肩山耸酒微醺" -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岁月相寻岂有穷,早梅唤醒醉眠翁。 注释:时光流转,岁月变迁,探寻着春天的踪迹,寻找着梅花的芬芳。 2. 坐中酒量人人别,花底春风处处同。 注释:在宴会中,大家因离别而饮酒;在春风中,处处都能闻到花香。 3.白帝城边微雪过,青衣江上夕阳红。 注释:在白帝城的附近,微细的雪花飘落;在青衣江上,夕阳染红了天空。 4.锦囊空复残诗在,分付悲欢一梦中。 注释
【注释】 冲:吹。 溅溅:水声激荡貌。 拄杖:手仗。 高标元合著山泽:高尚的气节应当符合山野的清高。 绝艳:指梅花的清香。 餐玉:食玉,比喻富贵之乐。 凌波仙:仙女名。传说中在水上行走不沾泥的水神。 锦江:四川成都附近的一条河。 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 百许钱:约略数一百文钱。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和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探梅 跨越蹇驴渡过溪桥,四处寻找春天的讯息。 青枝上盛开着蓓蕾,频频召唤仆人来辨认。 注释: 1. 跨蹇度溪桥:指骑着蹇驴走过溪流上的桥。蹇驴,一种两足的驴,背上有鞍子,便于驮物。 2. 处处寻春信:到处寻找春天的消息。春信,春天的消息或迹象。 3. 青枝摊蓓蕾:意思是说梅花枝条上开满了花,像是在铺展着一顶白色的蓓蕾花伞。 4. 唤仆频频认:多次呼唤仆人,让他们来辨识这是什么花。 赏析:
【解析】 1.“幅巾芒鞋筇竹策”意思是说诗人头戴幅巾,脚穿草鞋,手拿筇竹杖,踏遍了南山和北坡。幅巾,是古代一种便帽,用幅子做成,可以卷起。芒鞋,是一种草做的鞋。筇竹杖,即以竹制成的手杖。 2.“踏遍山南与山北”意思是说诗人已经踏遍了南山和北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踏遍了南山和北坡,也领略了山南山北的美丽景色。 3.“雪含欲下不下意”意思是说大雪将落未落,诗人想下又不想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重点字词的赏析。 “山间幽步不胜奇,政是深寒浅暮时”,意思是“山间幽静的小路难以形容它的美丽,正是深冬时节,天色将晚。”政:只。这句译文为“山间幽静的小路上难以形容它的美丽,正当深冬时节,天色将晚。” “一树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意思是“一株梅花树开了一朵梅花,却偏偏开在最高的树枝上。”这两句翻译为“一株梅花树开了一朵梅花,却偏偏开在最高的树枝上。”
【解析】 此诗首句写梅花的枝干,次句写梅花的花朵,第三句写梅花的幽香,末句写梅花开得稀少。全诗以梅花喻人,托梅言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忧虑之情。 【答案】 译文: 春意正浓时,梅花却已瘦小,枝头花蕾尚未开放。我不忍心折下它,因为梅花虽美,但它是寒梅,不是迎春之梅;寒梅虽美,但有刺,不可摘取。久住梅花树下,便成了与梅花一样幽雅的事情,只须欣赏它的南枝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杨万里的《探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探梅(节选): 山中岁晚甘恬澹, 花史时时闻校勘。 天街未省薇药贵, 尘世颇嫌桃李滥。 注释与赏析: 1. 山中岁晚甘恬澹:在山中过完一年,感到十分宁静和满足。 2. 花史时时闻校勘:不时查阅有关花卉的书籍,研究梅花的历史和特点。 3. 天街未省薇药贵:不知道市场上的薇药(一种草本植物)有多贵。 4. 尘世颇嫌桃李滥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探梅》诗。陈师道,字无己,一字无庵,号后山居士,北宋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文学家、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清新淡雅,语言朴素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尤擅长于写景。此诗即是他晚年在徐州所作。 “探梅山路一杯亭”,首句描写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来到梅花盛开的地方的情景。诗人手持一杯美酒,走在通往梅花山的小路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探梅 点检山前梅蕊痕,花虽未放已销魂。纵饶老干摧幽谷,也胜繁华倚市门。冷落不成欺岁晚,阳和且可待春温。清香一喷红梢满,却月凌风未易论。 注释: 1. 点检山前梅蕊痕:检查山前梅花的芽痕。点检,查看的意思。 2. 花虽未放已销魂:虽然梅花还未开放,但已经令人心神不宁了。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或快乐到了极点,以至于魂魄都要离开身体的状态。 3. 纵饶老干摧幽谷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描述了一个人在寻找梅树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探梅 - 关键词: 探梅 - 释义: 去探看梅花。 - 译文: 我去寻找梅花。 俗态多违性,忧梅不近城。 - 关键词: 俗态、性、忧梅、近城 - 释义: 世俗的常态违背了本性,我担心无法接近城中的梅花。 - 译文: 世俗的生活常常违背我的本性,我担心无法靠近城里的梅花。 诗书看长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探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倚空山翠罗曲屏,入山晓日寒凄清。 注释:站在空空如也的山峰上,观赏着那如同翠绿色屏风一般的山景。进入山林后,早晨的阳光带着一丝寒冷,景色显得格外凄清。 赏析:诗的第一句通过视觉形象描绘了一座巍峨壮丽的山峰,以及它周围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幽深的感觉。接着第二句,诗人将镜头转向了清晨的山林,描写了初升的太阳带着寒意
【注释】 探梅:赏梅。着花虽少更敷腴:梅花虽然不多,但仍然繁茂丰满。调护:养护。牧刍:放牧。 【赏析】 《探梅》诗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石上梅花的傲骨和坚韧精神以及人们对此的赞赏与珍爱之情。 “石上生梅老未枯”,首句点明题旨,写梅花生长在石头上。这两句的意思是:梅花生长在石头上了,它依然生机勃勃,没有枯萎的迹象。 “要须邻老深调护,莫遣儿童纵牧刍”,第二句写人对梅花的爱护。诗人指出
探梅 向风篁岭下问讯梅花,稀疏的枝条上冷白的梅花尚未完全开放。繁茂的花蕊像雪花一样洁白,到了早晨霜降时分,没有其他人只有我一个人来观赏。 注释: 1. 风篁岭:即风篁岭,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因山势如篁竹而得名。 2. 问讯:询问,打听。 3. 疏枝:指树枝稀疏。 4. 冷蕊:指未开放的梅花,比喻梅花的纯洁。 5. 繁英:指花蕾或花朵茂盛。 6. 雪:形容花蕊洁白如雪。 7. 霜晓
【解析】 此诗为诗人探梅有感而作。首句“冰雪催诗瘦”,点明时令,是冬日。次句“几回山后又山前”写诗人的足迹和行程。第三句“枝头不见春消息”点出主题。尾联“空倚阑干忆去年”点明题旨。诗人以探梅自喻,以梅花的孤傲来比喻自己的品格。全诗语言清新淡雅,意境优美,给人以艺术美感。 【答案】 译文: 白雪皑皑使诗人消瘦入骨,多少次在山后山前徘徊,望尽枝头不见春天的消息。 赏析: 此诗为诗人探梅有感而作
【注释】 探梅:去赏梅花。 自:由,任凭。 策短筇:拿着一根竹杖。筇:竹棍。 是处:到处。 溪山:指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自然风光。 一回:一次。 岁岁:每年都。 已老:已经老了。 几番:多次。 又:再次。 【译文】 由我来拄着竹杖去探梅花,处处都是风景秀丽的山川,我仿佛在欣赏这美好的春光。 每年我都会见到梅花,但自己却越来越老,看到梅花凋谢,又看到梅花盛开。 赏析: 此诗写诗人游赏梅花时所感而作
【注释】 候得南枝破玉腮:候,等待。南枝,指腊梅。破玉腮,形容梅花的花瓣洁白如玉,晶莹透亮。 心颜今日为君开:心颜,心情愉快,高兴。君,这里指的是梅花。 细看苔径无行迹,先赏应输我独来:细看,仔细观察。苔径,指苔藓覆盖的小径。行迹,指脚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诗人在春天去赏腊梅的情景。诗人以自己的心境和行为,表现了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译文】 梅树的花朵在叶子长出来之前就已经开放了,它的花骨朵晶莹剔透如同一块寒玉片,点缀着古铜色的枝干。 当雪花飘落的时候,梅花的枝条就像古代将军手持的旄节一样,开始凋谢而不再传扬诗篇。 春风一吹,梅花便绽放出新绿,其他的草木都显得逊色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早春时节的傲然挺立,以及它在严寒中独自开放的孤高姿态。首句“要识梅孤绝”表明作者对梅花的独特之处有着深刻的认识
探梅 - 译文: 在水边寻找梅花,漫步在水边的小路上。 微风中带着些许寒意又有些温暖,太阳已斜斜地照在天空。 不辞劳苦走了两里又三里,只为欣赏南枝和北枝。 花蕊比珍珠还要圆润,香气胜过蜂脑,花朵像玉一样纯洁,花蒂像脂油一样润泽。 最令人怜爱的是疏影横在清澈的浅水中,真想为它写首诗但又不敢动笔。 注释: 1. 傍水寻梅步水湄:在靠近水边的地方寻找梅花,沿着水边的小道走。湄:指水边的陆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作答时,先解释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诗歌的手法和语言特点等分析其情感主旨。注意要全面理解诗意。 译文:用竹杖芒鞋兴致勃勃地出游,来时原以为梅开满枝。谁知道老树荒烟里梅花凋零,根冻土冷花未开放。 注释:探梅:赏梅、寻梅。竹杖芒鞋:以竹为柄,以草为底的鞋子,是古代隐士的装束。兴来:兴起。准拟:打算。谁知:哪里想到。 赏析
诗句原文: 我归及初夏,正值梅黄时。 曾得二三友,共赋梅仁诗。 当时梅树下,捋实攀条枝。 顾此廊庙物,弃之或涂泥。 岂不盘实供,酸涩终见遗。 古来遇不遇,物理亦可推。 凉风八九月,叶尽条枝痿。 精华虽内腴,知者良亦希。 而况腔壳中,认此一性微。 古今咏梅者,此趣谁得知。 仁者天地心,生生无穷期。 维此生之性,物物皆有之。 安得似此梅,独秉纯阳姿。 一枝一太极,静动常相随。 却于坤复间
【诗句】 1. 今我故来意,岂伊常情窥。——我特地来此,不是为了寻常的好奇。 2. 入冬雨霜多,玄冥张其威。——冬天来了,雨水和霜露很多,天地间一片肃杀之气。 3. 婉娈荆棘间,正恐不自持。——在荆棘丛中,我担心自己无法保持本色。 4. 探梅愿梅早,我独愿梅迟。——我希望能早日看到梅花盛开,但更希望梅花能稍晚一些绽放。 5. 腊前与冬后,生意真如丝。——从冬至前后到冬天结束
【注释】 1. 探梅:在寒冬中寻找梅花。 2. 廊庙:指帝王的居所,比喻朝廷或官府。 3. 山林:泛指山野、乡村。 4. 馀蒂:即残花,指未完全绽放的花朵。 5. 羌管: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羊角制成,音色凄凉悲壮。 6. 青子:指未成熟的梅果,青色。 7. 萌檗(bó):初生的嫩芽,这里借指春草和春木。 8. 新根:新生的根系。 9. 清阴:指春天的树木。 10. 蹊(qī):小路。 11.
注释: 乘兴扶藜过石桥,地平不觉万山高:乘兴扶藜(手杖)过了石桥,觉得脚下平坦,没有高山。 庭前一树梅花白,疑是春阴雪未消:庭前的梅树上开满了白色的梅花,怀疑是因为春天的阴天还没化去积雪。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游览梅岭,在经过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之后,来到一片平坦的梅林时的感受。首句“乘兴扶藜过石桥”,写出了诗人在游玩过程中的高兴心情。接着,“地平不觉万山高”,写出了梅岭地势平坦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对“探梅”一诗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全诗的大意和关键词进行赏析。 第一、二句:诗人的朋友已经离去,约定他明年再来赏梅。 第三句:昨夜偶然想起你,起身去看庭前的梅花。 译文: 我的朋友们都走了,我盼望着你们在梅花盛开的时候来。 昨晚梦见你,醒来后去观赏那庭院中的梅花枝。 赏析: 首联写朋友离去,诗人期盼友人到来
【解析】 “探梅”是诗的题目,全诗四句。首联:“东君消息乍来时,访问江头慰所思。”意思是梅花的消息刚刚到来的时候,我到江边去拜访了诗人自己想念的梅花。“东君”指的是春神,这里借指春天。“乍来”是刚刚来到的意思。“访问”即探望,看望。“江头”指江边。“慰所思”指安慰自己思念的梅花。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刚刚来临,我来到江边探望自己思念的梅花。 颔联:“踏雪且行新霁路,向阳应有半开枝
注释:轻舟行十里或者五里,残雪覆盖的山峰一半或更多。我独自前往探梅,是谁先放走了鹤? 赏析:诗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清幽的早春景色。诗中用“一山半山”来形容残雪,既形象又生动。诗人独自前往探梅,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通过询问是否有人在放走鹤,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析】 本诗为宋之问的《探梅》。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梅花盛开时去赏梅的情景。首联是写冬去春来,雪消路明;颔联写梅开时,人忙而步急;颈联是说梅香随风飘逝,梅林深处有别坞隐现;末联是说诗人欲归时,新月已挂枝头。全诗以景起,以情结,意境高远,清丽婉约。 【答案】 译文: 残存的积雪覆盖着前村小路上,春天到来时拄杖行走特别忙。 一株梅花横斜在竹林外,几株梅花掩映着斜阳。 风静了梅香还在飘荡
探梅 一路经行处,烟深雪未消。 不知春远近,相约过溪桥。 注释: 一路上的经过之处,烟雾弥漫,积雪还未融化。 不知道春天的远近,相约在溪桥上相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季游览梅花时的所见所感。"一路经行处,烟深雪未消",描述了诗人行走在被烟雾笼罩、积雪未化的梅花林中的情景。这里的“烟深”和“雪未消”,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 "不知春远近,相约过溪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本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然后逐句翻译,最后分析概括诗句的含义。这首诗前两句写梅的高洁品格;后两句写梅花与寒士之间的交往情谊。 “清高品格谢嚣尘”,写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 “流水空山太古春”写出了梅花的傲雪凌霜的品性。 “寒士云桥来过访”,描绘出诗人与梅花交往的情景。 “怜君耐冷共精神”,表现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诗句解析】 1. 老恋绳床懒出村,偶携筇杖破苔痕。 注释:我留恋着那绳床,懒洋洋地不愿离开村舍,偶然拿起筇杖,踩过厚厚的苔痕。 2. 到来晴雪迷岩谷,卧入寒云冷梦魂。 注释:当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雪白的景色迷住了岩石和山谷,我躺在寒冷的云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冷清的梦境。 3. 目既成馀惟有笑,心当醉处欲忘言。 注释:眼睛看到这些美景之后,只有微笑而已;心灵在沉醉时,想要忘记一切语言。 4.
【注释】 1、探梅:作者借梅自喻,表示自己的志向高远。 2、古瘦曾夸第一流:古代的梅花以姿态高雅而著称于世,所以作者自比为古人所赞美的那种梅花。 3、冰霜过后弄和柔:比喻自己经过磨练后变得温顺可亲。 4、梅花也学娇桃杏:用桃花与杏花来比喻梅花,暗含着作者不愿像桃花一样争春,而要像梅花一样在冬天里绽放。 5、不肯冲寒便出头:不愿意像桃花那样早早地开放在春天到来之前,而是愿意等到春天来临之后再开放。
探梅 莫讶鹤来迟,已知风信早。 悠悠隔岁心,清梦通春晓。 罄欢其竹下,伫望凝烟表。 何处慰相思,淡月空山道。 注释: 1. 莫讶鹤来迟:不要惊讶鹤来得晚。 2. 已知风信早:已经知道风的征兆已经提前。 3. 悠悠隔岁心:悠悠,长久;隔岁,指去年。 4. 清梦通春晓:清梦,清晰的梦境;通,到达;春晓,春天的早晨。 5. 罄欢其竹下:罄欢,尽情欢乐;其,他;竹下,指竹子下面的空地。 6.
【解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人以梅花自喻,借梅花不惧严寒、迎风傲雪的品性来比喻自己高洁的品质与坚贞的节操。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富有哲理意味和情趣。 【答案】 探梅 为访琼枝趁早开,岭南岭北自徘徊。 花知腊尽冲寒放,人爱春先踏冻来。 令我罗浮增旧梦,凭君邮驿寄新梅。 但教肯漏消和息,不愁东风唤不回。 译文: 我为了寻找那美丽的梅花而早早地出门了,在岭南或北岭徘徊着。 花儿知道冬天即将过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探梅》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踏遍山村与野桥” - 描述了诗人在山间和野地间行走,走过了许多地方。 2. “探梅忘却路途遥” - 表达了诗人为了寻找梅花而忘记了路途遥远。 3. “临风忽觉微香发” - 当诗人站在风中,突然闻到了梅花的香气。 4. “恐是臞仙隔岸招” - 诗人怀疑是不是仙人在远处呼唤他。 注释与赏析: -
探梅 花信第一番,犹为寒谷闭。 花王望眼穿,夜夜传急递。 其奈浃旬来,积雪长蕉萃。 水仙困层冰,山茶忽中滞。 古梅最峥嵘,亦复需左次。 但见彼唐花,雁本夸明媚。 吁嗟造物手,别自操神秘。 其酝酿有时,其发抒有会。 风雨所淹留,未必无深意。 躁心吾无容,俟命在居易。 连朝多春色,向荣枝如醉。 诸公来萧斋,一鼓助作气。 叩钵有新诗,天公亦所契。 李郎方刻期,同整宝岩屣。 一卷寒香吟,我为发沉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