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上章涒滩,尽著雍执徐,凡九年。
孝宗穆皇帝下升平四年(庚申,公元三六零年)
春,正月,癸巳,燕主俊大阅于鄴,欲使大司马恪、司空阳骛将之入寇;会疾笃,乃召恪、骛及司徒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受遗诏辅政。甲午,卒。戊子,太子即位,年十一。大赦,改元建熙。
秦王坚分司、隶置雍州,以河南公双为都督雍、河、凉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雍州刺史,改封赵公,镇安定。封弟忠为河南公。
仇池公杨俊卒,子世立。
二月,燕人尊可足浑后为皇太后。以太原王恪为太宰,专录朝政;上庸王评为太傅,阳骛为太保,慕舆根为太师,参辅朝政。根性木强,自恃先朝勋旧,心不服恪,举动倨傲。时太后可足浑氏颇预外事,根欲为乱,乃言于恪曰:“今主上幼冲,母后干政,殿下宜防意外之变,思有以自全。且定天下者,殿下之功也。兄亡弟及,古今成法,俟毕山陵,宜废主上为王,殿下自践尊位,以为大燕无穷之福。”恪曰:“公醉邪?何言之悖也!吾与公受先帝遗诏,云何而遽有此议?”根愧谢而退。恪以告吴王垂,垂劝恪诛之。恪曰:“今新遭大丧,二邻观衅,而宰辅自相诛夷,恐乖远近之望,且可忍之。”秘书临皇甫真言于恪曰:“根本庸竖,过蒙先帝厚恩,引参顾命。而小人无识,自国哀已来,骄很日甚,将成祸乱。明公今日居周公之地,当为社稷深谋,早为之所。”恪不听。
根又言于可足浑氏及燕主曰:“太宰、太傅将谋不轨,臣请帅禁兵以诛之。”可足浑氏将从之,曰:“二公,国之亲贤,先帝选之,托以孤嫠,必不肯尔。安知非太师欲为乱也!”乃止。根又思恋东土,言于可足浑氏及曰:“今天下萧条,外寇非一,国大忧深,不如还东。”恪闻之,乃与太傅评谋,密奏根罪状,使右卫将军傅颜就内省诛根,并其妻子、党与。大赦。是时新遭大丧,诛夷狼籍,内外恟惧,太宰恪举止如常,人不见其有忧色,每出入,一人步从。或说以宜自戒备,恪曰:“人情方惧,当安重以镇之,奈何复自惊扰,众将何仰!”由是人心稍定。
恪虽综大任,而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
介绍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是司马光编纂的一部历史典籍,记载了晋朝穆帝升平四年(公元360年)的史事。
《资治通鉴》由北宋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写始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终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19年时间完成。全书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五代末年的历史,共分为160卷,涵盖了1362年的历法。其内容丰富,涵盖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 起上章涒滩,尽著雍执徐,凡九年。 孝宗穆皇帝下升平四年(庚申,公元三六零年)春,正月,癸巳,前燕国主慕容俊在邺城对军队进行大检阅,想使大司马慕容恪、司空阳鹜统领军队进犯东晋。会疾笃,乃召恪、鹜及司徒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受遗诏辅政。甲午,慕容俊去世。戊子,太子慕容即位,年十一岁。大赦,改元建熙。 秦王坚分司、隶置雍州,以河南公慕容双为都督雍、河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 春,正月,癸巳,燕主俊大阅于邺城,欲让大司马慕容恪和司空阳鹜统领军队进犯东晋。 在这时前燕国主慕容俊因病重,于是召请了大司马慕容恪、司空阳鹜以及司徒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人,共同接受遗诏辅佐朝政。 尽管慕容恪和阳鹜有入寇的意图,但因慕容俊的病重,他们不得不改变计划。最终,慕容恪和阳鹜没有发动对东晋的进攻,而是继续留在前燕国内治理国家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 译文:晋穆帝升平四年(庚甲,公元360年)春季,正月,癸巳(二十日),前燕国主慕容俊在邺城对军队进行大检阅,想让大司马慕容恪、司空阳鹜统领军队进犯东晋。 注释与赏析: 1. 背景分析:此句反映了前燕国主慕容俊试图通过军事行动展示其军事力量,并以此威胁东晋。这一行为显示出慕容俊的扩张意图及他对东晋的军事压力。 2. 人物关系
谢安少有重名,前后征辟,皆不就。寓居会稽,以山水、文籍自娱。虽然为布衣,时人皆以公辅期之。士大夫至相谓曰:“安石不出,当如苍生何!”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 译文:谢安年少时就有很高的名声,前后都被朝廷征召,但是都没有接受。他隐居在会稽,以山水、文学书籍为乐趣。虽然是个平民,但当时的人们都期待他能成为辅佐国家的大臣。士大夫们甚至相互说:“谢安如果不能出来做官,那该怎么办呢?”
下面是对《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晋纪二十三的逐句翻译: 1. 封赏与任命: - 桓温:晋穆帝升平五年(辛酉,361年),被晋武帝封为南郡公。 - 桓冲:同样被封为丰城县公。 - 桓济:被封为临贺县公。 2. 燕国事务: - 李绩:被燕太宰恪提议担任右仆射。 - 燕主慕容暐:以“万机之事,皆委之叔父,伯阳一人”为由,坚持不允。 - 李绩:多次请求,最后因忧愤而病逝。 3. 政治变动: -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晋纪二十三》是司马光所编纂的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记录了西晋时期的历史事件。本文将逐句翻译这首诗,并对其进行解析和赏析。 1. 诗句翻译: -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晋纪二十三: 夏,四月,桓温以其弟黄门郎豁督沔中七郡诸军事,兼新野、义城二郡太守,将兵取许昌,破燕将慕容尘。 - 译文:夏季,四月,桓温派遣其弟桓豁担任沔中七郡的军事指挥,兼任新野、义城二郡的太守
```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 春,正月,癸巳,燕主俊大阅于邺,欲使大司马恪、司空阳鹜将之入寇;会疾笃,乃召恪、鹜及司徒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受遗诏辅政。 晋纪二十三晋穆帝升平四年(庚甲,公元360年) 夏四月丙申朔,日有食之。 五月,戊申,立妃王氏为皇后,后,蒙之女也。穆帝何皇后称穆皇后,居永安宫。 秋,七月壬子,凉右司马张邕恶宋澄专政,起兵攻澄,杀之,并灭其族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晋纪二十三 乙亥,秦大赦。徐、兖二州刺史范汪,素为桓温所恶,温将北伐,命汪帅众出梁国。冬,十月,坐失期,免为庶人,遂废,卒于家。子宁,好儒学,性质直。或以为贬之太过。宁曰:“王、何蔑弃典文,幽沈仁义,游辞浮说,波荡后生,使搢绅之徒翻然改辙,以至礼坏乐崩,中原倾覆,遗风馀俗,至今为患。”吕护复叛,奔燕,燕人赦之,以为广州刺史。张天锡所亲敦煌刘肃谓天锡曰:“国家事欲未静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晋纪二十三 燕大赦 秦王坚命牧伯守宰各举孝悌、廉直、文学、政事,察其所举,得人者赏之,非其人者罪之。由是人莫敢妄举,而请托不行,士皆自励;虽宗室外戚,无才能者皆弃不用。当是之时,内外之官,率皆称职;田畴修辟,仓库充实,盗贼屏息。是岁,归义侯李势卒。 ---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晋纪二十三 春,正月,癸巳,燕主俊大阅于邺,欲使大司马恪、司空阳鹜将之入寇;会疾笃,乃召恪、鹜及司徒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受遗诏辅政。 赏析: 晋穆帝升平四年(公元360年),春季的某一天,燕国主慕容俊在邺城对军队进行大检阅。此举原计划中是让大司马慕容恪和司空阳鹜率领军队进犯东晋。然而,就在检阅之时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晋纪二十三》的逐句翻译及注释: 1. 原文:秋,七月,吕护退守小平津,中流矢而卒。燕将段崇收军北渡,屯于野王。邓遐进屯新城。八月,西中郎将袁真进屯汝南,运米五万斛以馈洛阳。 - 译文:秋季,七月,吕护撤退并守卫小平津,因中流箭身亡。燕国将领段崇带领军队向北渡过黄河,驻扎在野王;邓遐则进军新城。八月份,西中郎将袁真率军进驻汝南,运送五万斛粮食供给洛阳。 2.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三》是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本卷主要讲述了晋穆帝时期的政治、军事和一些社会事件。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癸卯:这一天是农历的日期,与干支纪年法结合时表示为庚甲日,具体为正月二十日。此日发生了重要的政治变动,即前燕国主慕容俊在大阅之后决定让大司马慕容恪和司空阳骛统领军队攻打东晋(晋)。 - 燕人拔密城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 孝宗穆皇帝下兴宁二年(甲子,公元三六四年) 春,正月,丙辰,燕大赦。二月,燕太傅评、龙骧将军李洪略地河南。三月,庚戌朔,大阅户口,令所在土断,严其法制,谓之《庚戌制》。帝信方士言,断谷饵药以求长生。侍中高崧谏曰:“此非成乘所宜为;陛下兹事,实日月之食。”不听。夏,四月,甲辰,燕李洪攻许昌、汝南,败晋兵于悬瓠,颍川太守李福战死,汝南太守硃斌奔寿春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三》赏析 王述生平与政治态度分析 1. 王述生平简介 - 王述出生和家庭背景 - 年轻时的名声及成就 - 从政经历及历任官职 2. 王述的政治立场 - 对权力和地位的态度 - 面对挑战的处事风格 - 与其他官员关系处理方式 3. “不为虚让”政策解析 - 虚让定义及原因 - 虚让带来的后果及影响 - 王述实施虚让政策的动机 4. 王述辞职行为解读 - 辞职原因与具体情境 -
以下是诗句、译文、关键词注释的逐条输出: 1. 诗句:“秦王坚命公国各置三卿,并馀官皆听自采辟,独为置郎中令。” - 译文:秦王苻坚下令,各个公国设立三卿职位,其他的官职则由自己挑选。只有设置郎中令这一职务,是专门给某个人设立的。 - 关键词:秦王坚,公国,三卿,余官,郎中令。 2. 诗句:“富商赵掇等车服僭侈,诸公竞引以为卿。” - 译文:富商赵掇等人的车服过于奢侈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 大司马温移镇姑孰。二月,乙未,以其弟右将军豁监荆州、扬州之义城、雍州之京兆诸军事,领荆州刺史,加江州刺史桓冲监江州及荆、豫八郡诸军事,并假节。 司徒昱闻陈祐弃洛阳,会大司马温于洌洲,共议征讨。丙申,帝崩于西堂,事遂寝。帝无嗣,丁酉,皇太后诏以琅邪王奕承大统。百官奉迎于琅邪第,是日,即皇帝位,大赦。 秦大赦,改元建元。燕太宰恪、吴王垂共攻洛阳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 译文:燕国任命左中郎将慕容筑为洛州刺史,镇守金墉;吴王垂为都督荆、扬、洛、徐、兗、豫、雍、益、凉、秦十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荆州牧,配备一万士兵,镇守鲁阳。 注释:此句表明慕容筑被任命为洛州刺史,并有相应的兵力配置。 赏析:此句反映了朝廷对慕容筑的信任和期望,他将被赋予重要的军事任务,以稳定北方的边疆。 诗句:太宰恪还邺,谓僚属曰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 原文: 六月,戊子,益州刺史建城襄会周抚卒。 秋,七月,己酉,徙会稽王昱复为琅邪王。 壬子,立妃庾氏为皇后。后,冰之女也。 甲申,立琅邪王昱子昌明为会稽王;昱固让,犹自称会稽王。 冬十一月,勋引兵入剑阁,攻涪,西夷校尉毌丘弃城走。乙卯,围益州刺史周楚于成都。大司马温表鹰扬将军江夏相义阳硃序为征讨都护以救之。 译文: - 夏季事件:五月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三》是司马光编写的一篇关于中国历史上晋朝时期的编年体通史。在这部作品中,记录了晋穆帝升平四年(庚甲,公元360年)的历史事件。下面将根据原文逐句进行释义: - 原文:秦王坚还长安,以李威守太尉,加侍中。以曹毂为雁门公,刘卫辰为夏阳公,各使统其部落。 - 译文:秦王苻坚返回长安后,任命李威为太尉并加授侍中职务。同时,任命曹毂为雁门公,刘卫辰为夏阳公,各自统领各自的部落。 -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 译文:冬,十月,加司徒昱丞相、录尚书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注释:晋穆帝升平四年(庚甲,公元360年)冬季,十月,前燕国主慕容俊在邺城对军队进行大检阅,想让大司马慕容恪、司空阳鹜统领军队进犯东晋。张天锡遣使至秦境上,告绝于秦。燕抚军将军下邳王厉寇兖州,拔鲁、高平数郡,置守宰而还。 赏析:本诗描述了晋穆帝升平四年(庚甲,公元360年)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唐德宗贞元元年(西元前401年至公元780年)之间的历史事件。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燕慕容尘在四月攻击竟陵,太守罗崇击败敌军。 张天锡攻李俨大夏、武始两郡,并成功占领。他常在葵谷击败俨军,然后进兵左南。俨因害怕退守枹罕,派遣兄长子纯向秦求救,请求救援
```text 张天锡之西归也李俨将贺肫说俨曰:“以明公神武,将士骁悍,奈何束手于人!”王猛孤军远来,士卒疲弊,且以我请救,必不设备,若乘其怠而击之,可以得志。” 译文: 张天锡撤军时,李俨手下将领贺肫向李俨建议说:“以您的神明威武,将士们骁勇善战,为什么要拱手投降呢?王猛孤军深入,士卒疲惫,并且他是为救援我们而来,对我们一定不会防备。如果趁他们懈怠,我们雷霆出击,一定可以将其击溃。” 注释
诗句: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 译文:秦王苻坚听闻慕容恪去世的消息,心中暗自谋划进攻燕国的计划。他想要试探慕容恪是否能够成功,于是命令匈奴的曹毂出使燕国朝贡,同时由西戎主簿冯翊人郭辩作为副手随行。当郭辩抵达燕国后,他通过各种渠道结交公卿大臣,并向慕容恪表达了对前秦的忠诚:“我本是秦人,家道中落,所以寄身于曹王之下。贵兄皇甫真常侍以及奋、覆两兄弟与我素来相知。”然而慕容恪却愤怒地说
这首诗的译文是: 当初,军队经过代地时,侵略了代王的农田;代王什翼犍非常愤怒。燕平北将军武强公用幽州的军队戍守云中。八月,什翼犍攻打云中,泥弃城逃走,振威将军慕舆贺辛战死。 九月,任命会稽内史郗愔为都督徐、兖、青、幽、并六州之晋陵诸军事、徐、兖二州刺史,镇守京口。 秦淮南公苻幼之反叛时,征东大将军、并州牧、晋公苻柳、征西大将军、秦州刺史赵公双都与他通谋。秦王苻坚以赵公双为亲弟弟而特别看重他
代王什翼犍率众击刘卫辰,河冰未合,什翼犍以苇纟集约流澌。译文及注释: 1. 译文:在冬季,当河水结冰未合时,什翼犍派遣部将蒲洪等人率军攻打驻扎在夏屋的刘卫辰,由于当时河面结冰,蒲洪等无法渡河进攻。 2. 注释: - 什翼犍:人名,即拓跋燾,是代国的创始人。 - 刘卫辰:人名,后被北魏击败,向西投奔吐谷浑。 - 代国:指代魏,前秦灭代国后,前秦皇帝苻坚分封刘卫辰为朔方郡公,赐给赵公铁券。 -
诗句及译文 1.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 - 诗句:秦魏公廋以陕城降燕,请兵应接。 - 译文:秦国的魏公杨廋向后燕请求投降,并请求后燕派援军。 2. 燕魏尹范阳王德上疏,以为:“先帝应天受命,志平六合;陛下纂统,当继而成之。今苻氏骨肉乖离,国分为五,投诚请援,前后相寻,是天以秦赐燕也。天与不取,反受其殃,吴、越之事,足以观矣。” - 注释:范阳王建议认为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三月,丁巳朔,日月食之。 癸亥,大赦。 秦杨成世为赵公双将苟兴所败,毛嵩亦为燕公武所败,奔还。秦王坚复遣武卫将军王鉴、宁朔将军吕光、将军冯翊郭将、翟傉等帅众三万讨之。夏,四月,双、武乘胜至于榆眉,以苟兴为前锋。王鉴欲速战,吕光曰:“兴新得志,气势方锐,宜持重以待之。彼粮尽必退,退而击之,蔑不济矣!”二旬而兴退。光曰:“兴可击矣。”遂追之,兴败。因击双、武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晋纪二十三 九月,王猛等拔蒲阪,斩晋公柳及其妻子。猛屯蒲阪,遣邓羌与王鉴等会攻陕城。燕王公、贵戚多占民为廕户,国之户口少于私家,仓库空竭,用度不足。尚书左仆射广信公悦绾曰:“今三方鼎峙,各有吞并之心。而国家政法不立,豪贵恣横,至使民户殚尽,委输无入,吏断常俸,战士绝廪,官贷粟帛以自赡给;既不可闻于邻敌,且非所以为治,宜一切罢断诸廕户,尽还郡县。”燕主从之,使绾专治其事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一 · 晋纪二十三 加大司马温殊礼,位在诸侯王上。是岁,以仇池公杨世为秦州刺史,世弟统为武都太守。世亦称臣于秦,秦以世为南秦州刺史。 注释:加大司马温的待遇和礼仪,让他的官位高于诸侯王。这一年,任命仇池公杨世为秦州刺史,杨世的弟弟杨统为武都太守。杨世也向秦国称臣,秦国任命他为南秦州刺史。译文:加大司马温的待遇和礼仪,让他的官位高于诸侯王。这一年,任命仇池公杨世为秦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