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玄黓执徐十月,尽柔兆涒滩,凡四年有奇。
宪宗昭文章武犬至至神孝皇帝中之上
◎元和七年壬辰,公元八一二年
冬,十月,乙未,魏博监军以状闻,上亟召宰相,谓李绛曰:“卿揣魏博若符契。”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李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机会一失,悔之无及!”吉甫素与枢密使梁守谦相结,守谦亦为之言于上曰:“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上竟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欲俟其还而议之。癸卯,李绛复上言:“朝廷恩威得失,在此一举,时机可惜,奈何弃之!利害甚明,愿圣心勿疑。计忠顺之行,甫应过陕,乞明旦即降白麻除兴节度使,犹可及也。”上欲且除留后,绛曰:“兴恭顺如此,自非恩出不次,则无以使之感激殊常。”上从之。甲辰,以兴为魏博节度使。忠顺未还,制命已至魏州。兴感恩流涕,士众无不鼓舞。
庚戌,更名皇子宽曰恽,察曰悰,寰曰欣,寮曰悟,审曰恪。李绛又言:“魏博五十馀年不沾皇化,一旦举六州之地来归,刳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穴,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宦官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不顾四邻之患,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钱用尽更来,机事一失不可复追。借使国家发十五万兵以取六州,期年而克之,其费岂止百五十万缗而已乎!”上悦,曰:“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十一月,辛酉,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成德、兗郓使者数辈见之,相顾失色,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度为兴陈君臣上下之义,兴听之,终夕不倦,待度礼极厚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介绍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唐朝中叶至唐代宗时期的部分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史书,它不仅在中国古代史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还对后世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书的编纂历时十九年,内容覆盖了从战国时期直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
在《资治通鉴》中,唐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中之上的内容占据了一卷的篇幅,涵盖了四年多的历史事件。其中,唐宪宗在位期间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有所记录。如九月,广州都督王果平定了叛唐的獠人,以及十一月,命天官尚书韦待价为燕然道行军大总管,以讨突厥等事件。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九·唐纪五十五》是了解唐朝中叶至唐代宗时期的一个窗口,它不仅展现了唐宪宗时期的历史风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变迁与挑战。
相关推荐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译文:资治通鉴,卷239,唐代的第五十五年。 注释:资治通鉴,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周朝到宋朝的历史。卷239表示这部史书的第239卷,是关于唐朝的历史。 诗句:宪宗昭文章武犬至至神孝皇帝中之上 译文:这是宪宗时期的皇帝,他的名字叫宪宗,他在位期间大力弘扬文化和武功,被誉为“昭文章武”。 注释:宪宗,唐朝第八位皇帝,原名李纯,庙号宪宗
诗句“更名皇子宽恽察,寰欣,寮悟,恪”出自《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原文为: 庚戌,更名皇子宽曰恽,察曰悰,寰曰忻,寮曰悟,恪。 李绛上言:“魏博五十馀年不沾皇化,一旦举六州之地来归,刳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穴,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今发内帑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军士给复一年。” 从之。 译文:在这一天,皇帝更改了皇子的名字,将皇子宽改名为恽,皇子察改名为悰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田兴既葬田季安,送田怀谏于京师。辛已,以怀谏为右监门卫将军。 译文:田兴已经安葬了田季安,并将田怀谏送到京城。辛巳日,任命田怀谏为右监门卫将军。 注释:田兴,唐朝时期的重要将领。田季安是田兴的儿子,曾经担任过宰相的职位。辛巳,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辛”和“巳”合起来表示这个年份。右监门卫将军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军事职务,负责监管皇宫的安全和警卫工作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北宋司马光编纂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史事。元和八年癸巳,公元八一三年春季,唐宪宗在正月癸亥任命博州刺史田融为相州刺史。此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其历史意义如下: 1. 事件背景: - 田融是唐宪宗时期的重要官员,曾因在军中角射一军无人能及而闻名。他在政治环境中表现出较高的能力与威望
【注释】 1. 资治通鉴: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 2. 卷二百三十九:指《资治通鉴》中某一特定部分的序号。 3. 唐纪五十五:指的是唐朝在五代十国的第五十五年发生的事件。 4. 甲子:古代干支纪日之一,用于表示日期。 5. 征:调遣、征召。 6. 前西川节度使:指曾任四川节度使的人。 7. 同平章事:唐代官职名,是宰相之一。 8. 入知政事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九 唐纪五十五 (壬辰,废天威军,以其众隶神策军。丁未,辰、溆州贼帅张伯靖请降。九月,辛亥,以伯靖为归州司马,委荆南军前驱使。) (初,吐蕃欲作乌兰桥,先贮材于河侧,朔方潜遣人投之于河,终不能成。虏知朔方、灵盐节度使王佖贪,先厚赂之,然后并力成桥,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 (冬,十月,回鹘发兵度碛南,自柳谷西击吐蕃。壬寅,振武、天德军奏回鹘数吉骑至辟鸟弟鸟泉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九·唐纪五十五 群臣累表请立德妃郭氏为皇后。上以妃门宗强盛,恐正位之后,后宫莫得进,托以岁时禁忌,竟不许。丁酉,振武监军骆朝宽奏乱兵已定,请给将士衣。发郑滑、魏博卒凿黎阳古河十四里,以纾滑州水患。上问宰相:“人言外间朋党大盛,何也?”李绛对曰:“自古人君所甚恶者,莫若人臣为朋党,故小人谮君子者必曰朋党。何则?朋党言之则可恶,寻之则无迹故也。东汉之末,凡天下贤人君子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九·唐纪五十五 ◎元和九年甲午,公元八一四年 春,正月,甲戌,王锷派遣五千多名士兵前往善羊栅支援。乙亥,苏国珍等人被诛杀。二月,丁丑,李进贤被贬为通州刺史。甲午,骆朝宽因为纵容乱党而受到杖刑八十,并被剥夺官职,发配至定陵服劳役。 李绛多次以脚疾为由辞去相位。癸卯,李绛被罢为礼部尚书。起初,皇帝想要任命李绛为宰相,先派叶突承璀担任淮南监军,到了此时,皇帝召回承璀,先将李绛免职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乙丑,桂王李纶薨。 六月,壬寅,以河中节度使张弘靖为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弘靖,延赏之子也。上叹郁之才美曰:“德舆得婿郁,我反不及邪!”先是尚主皆取贵戚及勋臣之家,上始命宰相选公卿、大夫子弟文雅可居清贯者,诸家多不愿,惟杜佑孙司议郎悰不辞。秋,七月,戊辰,以悰为殿中少监、驸马都尉,尚岐阳公主。公主,上长女,郭妃所生也。八月,癸巳,成婚。公主有贤行
资治通鉴(卷二三九) 唐纪五十五 唐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中之上。 唐宪宗,名李纯,是唐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的执政风格以严厉著称,对藩镇采取了强硬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译文: 上自平定蜀地之后,即想要夺取淮西。淮南节度使李吉甫向朝廷上书说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九·唐纪五十五 戊戌,加河东节度使王锷同平章事。 李吉甫向皇帝建议:“淮西并非像河北那样容易对付,四面环敌没有外援,国家经常需要数十万军队来防备,耗费和费用是难以承受的。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将来就很难解决了。”皇帝准备征讨淮西,张弘靖请求先为少阳辍朝、赠官,派遣使者吊唁,等待他们出现叛逆的迹象后再进行军事行动,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派工部员外郎李君何吊唁。元济不迎接敕使
《资治通鉴》原文(卷二百三十九·唐纪五十五)的逐句释义及译文如下: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春,正月,乙酉,加韩弘守司徒。弘镇宣武,十馀年不入朝,颇以兵力自负,朝廷亦不以忠纯待之。王锷加同平章事,弘耻班在其下,与武元衡书,颇露不平之意。朝廷方倚其形势以制吴元济,故迁官,使居锷上以宠慰之。吴元济纵兵侵掠,及于东畿。己亥,制削元济官爵,命宣武等十六道进军讨之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河东将刘辅杀丰州刺史燕重旰,王锷诛之,及其党。 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或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全而性得矣。它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
李光颜奏破淮西兵于南顿 探讨军事行动与军事策略在历史背景下的实际影响 1. 引言 - 背景概述:唐宪宗时期对淮西吴元济的军事征讨 - 李光颜角色及贡献 - 南顿战役胜利意义及历史重要性 2. 军事行动分析 - 南顿战役前形势与战略部署 - 李光颜指挥技巧及其战术运用 - 成功击败淮西军队关键因素分析 3. 军事策略探讨 - 针对淮西地形和敌军布防的对策 - 朝廷决策层与前线指挥官协调机制 -
诗句释义及译文: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这句话表明,这段记载出自《资治通鉴》的某一篇章,该篇章的标题为《唐纪五十五》。这是唐代的一个时期。 - “丙申,李光颜奏败淮西兵于时曲”: 丙申是指日期,李光颜在时曲打败了淮西的军队。这里的“时曲”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李光颜指挥的地点。李光颜是唐朝的一位将领,他在这里报告说他成功地击败了淮西的军队。 -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编年体史书,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它详细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注释和赏析: 1. 诗的翻译与注释: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这是《资治通鉴》的卷宗标题,记录唐朝的第五十五个年头。 - “贼遗纸于金吾及府、县”:指叛军向京城的官员和地方官府发送匿名信件。 - “毋急捕我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译文:张晏等人被陈中师逮捕并供认杀害武元衡,张弘靖怀疑他们的话不真实,多次向宪宗进言,但宪宗不听。戊辰日,斩首张晏等五人,杀其党十四人,李师道的门客最终潜藏逃走。 注释:此段描述了唐代宪宗时期的一个事件,涉及官员的逮捕、审讯和处决过程。 赏析:本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唐朝政治动荡时期的权力斗争和社会冲突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东都西南接邓、虢,皆高山深林,民不耕种,专以射猎为生,人皆趫勇,谓之山棚。元膺设重购以捕贼。数日,有山棚鬻鹿,贼遇而夺之,山棚走召其侪类,且引官军共围之谷中,尽获之。按验,得其魁,乃中岳寺僧圆净,故尝为史思明将,勇悍过人,为师道谋,多买田于伊阙、陆浑之间,以舍山棚而衣食之。有訾嘉珍、门察者,潜部分以属圆净,圆净以师道钱千万,阳为治佛光寺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元膺鞫訾嘉珍、门察,始知杀武元衡者乃师道也。元膺密以闻,以槛车送二人诣京师。上业已讨王承宗,不复穷治。元膺上言:“近日籓镇跋扈不臣,有可容贷者。至于师道谋屠都城,烧宫阙,悖逆尤甚,不可不诛。”上以为然。而方讨吴元济,绝王承宗,故未暇治师道也。 乙丑,李光颜败于时曲。 初,上以严绶在河东,所遣裨将多立功,故使镇襄阳,且督诸军讨吴元济。绶无他材能,到军之日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冬,十月,庚子,始分山南东道为两节度,以户部侍郎李逊为襄、复、郢、均、房节度使,以右羽林大将军高霞寓为唐、随、邓节度使。朝议以唐与蔡接,故使霞寓专事攻战,而逊调五州之赋以饷之。 辛丑,刑部侍郎权德舆奏:“自开元二十五年修《格式律令事类》后,至今《长行敕》,近删定为三十卷,请施行。”从之。 上虽绝王承宗朝贡,未有诏讨之。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屯兵于其境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译文": "丁丑日,李文通向淮西的士兵们在固始击败了他们。戊寅日,盗贼烧毁献陵寝宫和永巷。", "注释": "丁丑、戊寅为《资治通鉴》中的日期,分别指代具体的历史事件。"}, "诗句": "诏发振武兵二千,会义武军以讨王承宗", "译文": "朝廷下诏调发振武军的两千士兵,与义武军联合讨伐王承宗。", "注释":
诗句注释及赏析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元和十一年丙申,公元八一六年 春,正月,己已,以弘靖同平章事,充河东节度使。 乙亥,幽州节度使刘总奏败成德兵,拔武强,斩首千馀级。 庚辰,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钱徽,驾部郎中、知制诰萧俯,各解职,守本官。时群臣请罢兵者众,上患之,故黜徽、俯以警其馀。徽,吴人也。 癸未,制削王承宗官爵,命河东、幽州、义武、横海、魏博、昭义六道进讨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这部书详细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以下是对《资治通鉴》中的相关诗句的逐句解释以及其译文: 1. 原文: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2. 译文: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3. 注释: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这是卷宗的序号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原文的逐句翻译和注释,以及对其内容赏析: 1. 原文:辛亥,司农卿皇甫镈以兼中丞权判度支。 - 译文:辛亥日,司农卿皇甫担任兼任中丞,暂时代理掌管度支。 - 注释:辛亥是古代历法中的一个日期,这里用来表示时间。皇甫是一个官职,司农卿是高级官员,负责农业管理;中丞则是监察官,负责监督朝廷事务。权指的是临时代理的权力,权判意味着暂时处理某项工作或职务。 - 赏析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壬午,宣武军奏报破郾城之众二万,杀二千馀人,并捕获一千余人。田弘正则在南宫大败成德兵,杀敌两千多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韦贯之因个性高傲简练,喜欢辨别人物品行,曾多次请求停止用兵,但未得到皇帝的允许。左补阙张宿对韦贯之进行诋毁,指责其结党营私。八月,壬寅日,韦贯之被罢官为民部侍郎。 诸军讨王承宗者相互观望,唯有昭义节度使郗士美率精兵压境。己未日
诗句: 1.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九·唐纪五十五,乙酉,李光颜、乌重胤奏拔吴元济陵云栅。丁亥,光颜又奏拔石、越二栅,寿州奏败殷城之众,拔六栅。 译文:李光颜和乌重胤上奏说他们成功攻破了吴元济的陵云栅;同时,李光颜还报告说他们又攻占了石寨和越寨两处地方,寿州也报告说他们打败了殷城的敌军,并攻克了六个寨子。 2. 冬,十一月,壬戌朔,容管奏黄洞蛮为寇。乙丑,邕管奏击黄洞蛮,却之,复宾、蛮等州。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九 · 唐纪五十五 讨淮西诸军近九万,上怒诸将久无功,辛已,命知枢密梁守廉宣慰,因留监其军。梁守廉以空名告身五百通及金帛,劝死士。庚寅,先加李光颜等检校官。诏书切责,示以无功必罚。 辛卯,李文通奏败淮西兵于固始,斩首千馀级,朝廷得报,喜形于色。十二月,壬寅,程执恭奏败成德兵于长河,斩首千余级,此役大捷,士气大振。义武节度使浑镐与王承宗战屡胜,遂引全师压其境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五 袁滋至唐州,去斥候,止其兵不使犯吴元济境。元济围其新兴栅,滋卑辞以请之,元济由是不复以滋为意。朝廷知之,甲寅,以太子詹事李愬为唐、随、邓节度使。 诗句翻译: 1. 去斥候: - 停止监视人员(防止他们)侵犯吴元济的边境。 2. 止其兵不使犯吴元济境: - 不让军队侵犯吴元济的边境。 3. 元济围其新兴栅: - 吴元济包围了新兴的栅寨。 4. 滋卑辞以请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