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沱昨夜雨,晴好忽今朝。
策杖归初地,登堂布旧条。
老成怀德在,小子习心销。
从此风规远,金轮瑞气昭。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介绍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是一首由释函是创作的诗歌作品,收录于《白鹤堂诗集》中。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的作者释函是,他不仅是一位僧人,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这首诗集中反映了他的佛教思想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诗中充满了禅宗意境和隐逸生活的氛围,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滂沱昨夜雨,晴好忽今朝。 策杖归初地,登堂布旧条。 老成怀德在,小子习心销。 从此风规远,金轮瑞气昭。 译文: 昨夜大雨滂沱,今晨阳光明媚,天气突然转好。我拄着拐杖回到了久违的地方,登上台阶布置了旧日的规矩。我已经年迈成熟,心怀德行;而年轻人则学习我的习惯,消除了他们的浮躁之心。从此以后,我们遵循的是更高远的风规,金光灿烂,祥瑞之气弥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归宗山的一次回归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是明代诗人释函所做的一首诗,其中包含十四首诗,每首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深意。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1. 胜地传匡岳 - 胜地:指名扬四海的地方或美景。这里指的是胜地匡岳,即著名的山脉。 - 传:传递,流传。 - 匡岳:古时对泰山的美称,因形似兜鍪(古代军用头盔),故又称岱宗。 - 译文:匡岳的美景被广泛传颂。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匡岳美景的赞叹。 - 注释:匡岳
【注释】: 1. 来日嗟犹及,去年何足云。 来日:明天。嗟:惋惜。犹:还。及:来得及。去年:指上一年。何足:何足以。云:指闲谈。 2. 归乌愁暮雨,衰草怯秋云。 归鸟:归来的鸟儿。愁:忧愁哀伤。暮雨:傍晚的细雨。衰草:衰败的草木。怯:害怕。秋云:秋天的云。 3. 林下惟行道,山斋罢论文。 林下:林中的树下。惟:只是。行道:步行在路上。山斋:深山中的茅舍。罢:停止。论:谈论。 4. 时名焉可苟
【注释】 归宗山:指庐山。 黄鸟:即黄雀,这里代指诗人自己。关关:形容鸟鸣之声。 【赏析】 此诗为作者隐居庐山后所作。首联写曾居此地,梦中还到庐山。次联写彭蠡城边月夜,鸾溪寺里钟声。三四联写新春的山野景色。末联写黄鸟知我之意,关关而啭。全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春日山林图,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
【注释】 归宗山:在福建闽侯县。籁:指风声。一百四首:即《归宗山籁》一诗的序言,共四百八十句。 开:开放或盛开。折:折断;摧折。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是作者归宗山时写的。诗人以梅花为题,写其不畏寒冬、凌寒盛开之特点。 首联“梅花开雪里,不畏寒风吹”。开:开放。折:摧折。雪里:雪中。寒风:严寒之风。 “梅花开雪里”,是说梅花不怕严寒,迎着大雪开放。这两句的意思是:梅花在白雪皑皑之中开放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注释】: 已得:已经得到。 溪山意:指山林的情趣。 何疑:有什么疑惑? 世上情:指世俗的情感。 腊穷:腊月,指冬季。 松自见:松树在冬季也依然可见。 寒尽:春天到来。 草频生:春草繁茂。 撼树风声惨:风吹动树枝发出的声音。 入潭人影清:人进入清澈的潭中,影子清晰。 嗒然忘语默:心中一片宁静,什么也不想说、不想听。 百怀轻:心情轻松愉快。 【译文】: 我已得到山林的情趣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世间贵文字,吾道慎支离。 以薄词藻相看,空墨池中鱼。 凿沟疏水路,先雨葺茅茨。 莫笑禅枯澹,清宵试一思。 注释:世间崇尚文字,我的修道之道要谨慎避免支离。 用浅显的文字来互相交流,就像在没有墨水的墨池里钓鱼一样。 开凿沟渠来疏浚水源,先下雨后修缮茅草屋顶。 不要嘲笑禅宗的枯淡,清静的夜晚我试着思考一下
【注释】 管奏石泉细,图开峦岫横:山中泉水叮咚如管箫声,山峦起伏,如屏风般展开。 临池爱人影,近柳羡莺声:我站在池塘边看着自己的倒影,喜欢听柳树上莺的婉转歌声。 日落溪云重,月明山雾轻:太阳落山后,溪水边的云雾更加浓重;月光明亮时,山峰上的薄雾也变得轻盈。 万缘何处去,持此慰生平:所有纷繁的缘分都消散了,只有这美景让我心安理得。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首联“管奏石泉细,图开峦岫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归宗山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出人生的起伏和情感的变化。 日暮欲何去,迢遥咫尺中。 - 译文:太阳落山时,我不知该往何处去,但我知道无论走到哪里,距离都只是咫尺之遥。 - 注释:迢遥(tiáo yuǎn)意为遥远,咫尺(zhǐ chǐ)意为很近,这里用来形容距离虽远却感觉很近。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即使身处远方,也能感受到与故乡的距离并不遥远。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观世得无我,随时且爱人。 山川若是画,泡幻更谁真。 注释:观看世间的一切都无所谓我,随时都去爱别人。 山川如果像一幅画,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是否真实呢? 寒鸟生台饭,空林雪夜春。 等闲离合处,迢递总风尘。 注释:寒冷的鸟儿在平台上吃饭,寂静的树林里雪花飘落。 这些轻易离别和团聚的地方,总是被风尘覆盖
【注释】 归宗山:在今浙江新昌县西南。籁:指山中鸟鸣声,此诗是作者自喻所作。一百四首:诗人于唐贞元年间到归宗山游赏,写了一百零四首咏山中风物的小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贞元年间到归宗山游赏时写的咏山中风物诗。前四句写山中清幽景色;后四句抒写诗人对归宗山的热爱之情。诗人把“云”、“水”、“茅房”等物拟人,以突出其清幽之美。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整首诗自然流畅,清新淡雅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高峰月正白,一半是溪云。 空满川光合,烟沉石溜分。 寒灰香后散,归鸟声先闻。 如梦谁堪似,吾今不欲云。 译文: 高峰上的月亮正白如玉,一半映照在溪水之上。 月光洒满整个河谷,仿佛与溪流中的水汽交融在一起。 烟雾弥漫在山中,如同一层薄纱轻轻覆盖在石头上。 寒风吹过,枯枝上的枯叶纷纷飘落,发出沙沙的声响。 归巢的鸟儿首先听到了山谷中传来的鸣叫声,然后才看到它们的身影。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衰老成疏节,孤危寄上岑。 钟声霜殿湿,月色夜堂深。 雪鸟无寻处,春花不择林。 岂甘为散诞,随分见余心。 注释:衰老时身体变得像竹子一样稀疏脆弱,孤独地寄居在高处的山峰上。钟声在冷清的殿堂中回响,月光下夜晚的大厅显得深邃而幽静。雪鸟无处寻找栖息之地,春天的花也不挑剔生长的环境。难道我甘于这样的放荡不羁,只是随意表现出我的心意罢了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石镜摇初日,金轮隐暮云。 如何此际见,不似昔年闻。 雨过寒塘静,风交春树殷。 从来人贵耳,伫望独云云。 注释: 石镜摇初日,金轮隐暮云。 如何此际见,不似昔年闻。 - 石镜:指石头上的镜子。 - 摇:摇晃。 - 初日:早上的太阳。 - 金轮:金色的车轮,这里指夕阳或落日。 - 隐:隐藏。 - 此际见:此时看到。 - 不似昔年闻:不像过去听到的声音。 雨过寒塘静,风交春树殷。
注释:名利能生诈,人心各自良。 常因徇理处,迸起护情方。 泉石能降习,烟霞别有长。 曾随寒涧水,一鉴得参商。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山籁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和人情的看法。他认为名利能够滋生诈伪,而人心各自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他常常因为徇理而产生冲动,迸起护情方。他相信泉水和石头可以降服人的习惯,烟霞也有其独特之处。他曾跟随寒涧的水流向远方,看到了参星和商星,感叹时间的流逝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坐月候钟鸣,阶前虫韵清。 定中山觉静,闻外水无声。 花影何曾动,天光空自横。 禅房门半掩,廊外有人行。 注释:我坐在院子里等待月色和钟声,阶前的蟋蟀声很清脆。 在深深的山林里感到十分宁静,听到外面溪水的潺潺声却感觉不到它的流动。 花的影子从来没有动过,天上的光线也仿佛没有移动。 寺院的门半开着,走廊外有人行走的声音。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
【注释】归宗山:指江西南昌的归宗寺。厨灰方欲冷,添钵望归来。厨房里刚扫完的灰尘还热着,我正在盼望你归来。 朱户:红色的门。朱户知难扣,青苗犹未栽。红漆大门难以敲开,田里的稻苗还未种下。 香烟迟午食,鸟雀下空台。午后时分,炊烟袅袅升起;鸟儿们飞下来在空荡荡的平台上嬉戏。 松径无生客,庭阴长绿苔。松树林间没有来过客人的痕迹,庭院中阴凉处长满了绿苔。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归宗寺等待友人归来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轻飙不入户,就地且乘凉。 殿后垂枫密,门前藉草芳。 江山宁有尽,寒暖但随方。 得意即为乐,长歌过夜塘。 注释: 1. 轻飙:微风。 2. 就地:指在树下休息或避暑。 3. 殿后垂枫密:形容树木密集如殿后的旗帜般垂下,给人以深深的宁静感。 4. 门前藉草芳:意思是门前的草地绿意盎然,芳香扑鼻。 5. 江山宁有尽:表示自然界的美景是无穷无尽的。 6. 寒暖但随方
【注释】 归宗山:即江西宜春的归宗寺。 秋熟:秋天丰收。 云:比喻世事。 适:正好。 还山:回到故乡。 一众:大家。 扣门拙:敲门声很钝。 得食偏:得到食物偏。 好:愿意。 从今:从明天起。 努力耕山田:努力在山上开垦农田。 【译文】 雨水充足,预计秋天可以大丰收,可惜去年没有下雨。 我正好又来到这,大家还是茫然不知所措。 到处敲门,声音太钝,回来后发现山上的食物比山下的多。 今天开始
【注释】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指诗人归家后所作的诗歌。 米船:运米的船只,这里代指运送米粮的船。 肩担:扛着。郡河:即县城河,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正:正当。 秧子:插秧。 午食:午饭。 差徭:差役和赋税。 岂:哪。 蹉跎:虚度光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归家后所作,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困苦生活。诗人从“到米船”到“更值吏催科”写尽了农民的辛苦;从“尚难给”到“差徭且奈何”写出了农民对官府的不满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负米远千里,开书欣八行。 注释:背负着沉重的粮食,走远了千里之外。打开书来,看到里面的内容有八行之多。 吾门犹有此,一众岂虞荒。 注释:我们家中还保存有这样的书籍,难道还会有人因为荒废学业而感到忧虑吗? 稚子白葵扇,老翁青竹床。 注释:小孩子们用白色的葵花扇,老年人用绿色的竹子做成的床。 当轩且磅薄,乘倦到羲皇。 注释:在宽敞明亮的窗前,我靠着栏杆
【注释与赏析】 行行自行行,性住步常轻。 一往知何事,周遭空复情。 鹤鸣还子和,鱼乐果谁明。 久矣忘渠我,何须辨浊清。 注释: 1. 行行自行行:意思是行走时自然地按照自己的节奏行进,不受外界干扰。 2. 性住步常轻:意思是内心的宁静使得脚步轻盈。 3. 一往知何事:意思是一往情深,只知道自己的事情。 4. 周遭空复情:意思是周围的环境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只剩下情感。 5. 鹤鸣还子和
【注释】 归宗山:指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县。籁(lài):风声。一百四首:即《归宗山籁》一百一十四首。 心知非一一:意即不是每句都写得一样。一一:指整齐的排比句式。 森森:茂密的样子。 云烟幻:指云雾变幻莫测。 岩壑深:指岩石深邃幽暗。 明月白:指明亮的月光如雪。 野棠阴:指野棠树荫蔽着溪流。 绝迹何云易:谓隐逸之难。绝迹:隐遁。 【赏析】 此诗是诗人隐居归宗山时作的一组歌咏山林隐逸的诗。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一条云路直,千顷野田平。 湖气干霄汉,松涛引梵声。 山深不数夏,僧老渐忘名。 吾欲从兹去,相将混耦耕。 注释: 1. 一条云路直:指的是通向归宗山的云路非常直。 2. 千顷野田平:形容田野广阔平坦。 3. 湖气干霄汉:湖上的雾气升腾到天空之中。 4. 松涛引梵声:松林中传来佛教的梵音。 5. 山深不数夏:山深处的景色并不逊色于夏天的景色。 6. 僧老渐忘名:僧人年岁增长
这首诗是诗人归宗山时所作。诗中描述了归宗山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所思所感。下面逐句释义: 1. 山云时出没,溪水日平漫: - 注释:山间云雾时隐时现,溪流的水面上波纹平静而广阔。 2. 世外无拘束,人间有易难: - 注释:在世外之地,没有束缚与约束,然而在人间,却有许多困难与挑战。 3. 屋疏宵不寐,肺病午方餐: - 注释:由于住处简陋,晚上睡不着;因为肺部疾病,只能中午才能吃饭。 4.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出门遂觉远,仍在此山丘。 独自有馀乐,于人无复求。 绿畴眠白鹳,赤土涂黄牛。 所向何曾异,从生至白头。 注释: 出门遂觉远,还在此地的山丘上。 独自有馀乐,对人不再有所追求。 绿畴眠白鹳,红色的土地上面涂着黄色的牛。 所向何曾异,一生始终如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归宗山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诗人描述了自己出门之后感觉世界似乎更加广阔,但实际上仍然局限于这片山丘之上
【注释】 归宗山:即庐山。籁:指风声,古时候常将风吹的声音比喻成自然界的声响。一百四首:这里指作者创作了一百四十首诗。 【译文】 茅屋小堂,我已习于独饮独食,不愿在朱门大宅中为客。 树林下,我捡拾早晨采摘的松菌;池塘边,观赏傍晚盛开的荷花。 没有人陪伴时,我总是孤零零地独自坐着;一旦兴致来了,我也会情不自禁地放声高歌。 凭借这样的才能,我常常能够无忧无虑;再加上这些诗作,使我得以遣散烦恼。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是明代诗人王慎中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目前生意满,到处野情疏。 注释:目前(指当前)万物生意盎然,到处(指所有地方)野草茂盛。 藤挂偷梨鼠,苔沉入涧鱼。 注释:藤蔓挂着偷吃梨子的老鼠和沉入溪涧的鱼儿。 农夫忙播种,稚子懒观书。 注释:农民忙着播种庄稼,孩子们懒洋洋地不看书。 旷大劫来事,悠然见太初。 注释:在浩大劫难面前,一切显得如此渺小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如下: 1. 山池荷未放,忽已过端阳。 【注释】:山池中的荷花尚未开放,转眼间便度过了端阳节。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初夏时节的山池风景图。山池里的荷花还未完全盛开,但已经过了端午节。诗中通过“山池荷未放”这一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初夏时节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季节变化的期待,希望秋天能有一个丰收的季节。 2. 花木宜天暖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主人有逸兴,招我坐龙潭。 危瀑乘风下,平流倒日涵。 纵观心欲一,细听耳成三。 明日端阳节,携筇返故龛。 注释与赏析: 1. 主人有逸兴,招我坐龙潭。 注释:这里的“主人”指的是诗的作者或其主人,他们具有非凡的兴致和雅致。他们召唤我来坐在龙潭旁,龙潭是一个地方名,可能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场所。 2. 危瀑乘风下,平流倒日涵。 注释:这里描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是非何日已,同异百年身。 了此不相顾,何劳问幻真。 天高云出没,林阔鸟疏亲。 秋草自衰变,西风宁与人。 注释: 1. 是非何日已:是非何时已经?表示对是非问题不再关心。 2. 同异百年身:同与不同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已经过去了一百年。 3. 了此不相顾:既然知道这些(是非),就没有必要再相互顾及。 4. 何劳问幻真:为什么还要去追求虚幻的真实呢? 5. 天高云出没:天空广阔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山深气息易,六月着寒衣。 酷暑不终日,轻风时常到门户。 夜幕欺人凉,涧泉声微。 长久忘记艰苦,谁为我分清是非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年来无彼我,谁谓匪心安。古道于今少,人情到此难。 鹏飞六月息,鹪寄一枝寒。相笑何时已,逍遥海岳宽。 注释: 1. 年来:指最近几年来。无彼我:没有你我之分。彼我,代指人我、你我之间的差异和对立。2. 匪心:即非心,无心之意。这里指的是无心无欲。3. 古道:古代的大道。4. 人情:人情世故。5. 鹏:大鸟名,一说为鹏鷃(jiǎo),传说中能飞到天的最高处。《庄子·逍遥游》云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山岚朝不散,水雾午犹遮。地僻惟僧到,县贫无药赊。崖头悬拄杖,石上晒袈裟。只此自知处,须怜日易斜。 注释: 1. 山岚:山间的云雾。 2. 朝不散:早晨的山岚没有消散。 3. 午犹遮:中午时分依然遮挡着阳光。 4. 地僻:地方偏远。 5. 惟:仅仅。 6. 僧到:僧人到来。 7. 县贫:县城贫穷。 8. 药赊:药材价格昂贵。 9. 崖头:悬崖的边缘。 10. 悬:悬挂。 11
【注释】 山远有猿(yuán)噭,溪深无水声。——山高林密,猿猴叫得特别高,溪边水浅,没有声音。 夜来云际火,照见古湓(pén)城。——夜晚,天上出现火红的云彩,照亮了古湓城。 微月入林浅,归鸦(ā)到树轻。——月亮从树林中落下,映在树上。一群乌鸦飞回巢里。 心间纡暝色,含盼不胜情。——心中充满了傍晚的景色,盼望之情难以言表。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归宗山听到猿声和溪水,看到云际火和古湓城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别去三千里,传来一纸书。 王家增佛日,山叟爱吾庐。 华屋少年侈,茅檐老景舒。 仰人殊未易,服食倚耕锄。 注释: 1. 王家增佛日:指的是王家的佛祖日子增加了。 2. 山叟爱吾庐:山中的老人喜欢我的屋子。 3. 华屋少年侈:华丽的房屋中的年轻人奢侈。 4. 茅檐老景舒:简陋的茅草屋顶下的老人心情舒畅。 5. 仰人殊未易:仰望别人却不容易。 6. 服食倚耕锄
【注释】 归宗山:在湖南湘西永顺县。 山籁:指山中风声。 堪:能够。 不堪云:形容山中云雾缭绕,景色宜人。 鹤照池中影,人行岭上云——诗人站在岭上,看见一只仙鹤在池水中的影子,人在山间行走的云影。 林交容马过,池阔到村分——树林间交错着道路,池水宽达村庄。 日夕疏钟起,谁从定后闻——夕阳西下时,稀疏的钟声渐渐升起,谁能听到那悠远回荡的声音呢? 赏析: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懒眠常竟日,纸被喜新成。 门外无人候,床头有鼠声。 鸟来从自去,雨过不知晴。 寄语朝中贵,能无此夕情。 注释: 懒眠:懒得起床,形容睡懒觉。竟日:整天。纸被:用纸做成的被子。 门外无人候,床头有鼠声。 鼠声:老鼠叫声。 鸟来从自去,雨过不知晴。 鸟自去:鸟儿自由地离去。雨过:下雨之后。不知晴:不知道晴天。 寄语朝中贵,能无此夕情。 夕情:傍晚的情怀。朝中贵:皇宫中的权贵。能无
【注释】 莫道:不要说。丹霞:指丹霞山,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境内。鸾溪:指龙南县的鸾江(古称)。 云峰:指归宗山。薄:少。柏阴:指柏树的树荫。庐:简陋的房子。心火:比喻人的杂念、欲望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归宗山居住时所作,共一百四首。此诗写山中生活的清苦与恬淡,表现了作者隐逸生活的乐趣和对世俗名利的不屑。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幽高洁,风格平淡而含蓄。 第一首说
【注释】归宗山籁:指唐代诗人王维的《归嵩山歌》。过半:指五十岁。全身:指整个身心。托翠微:托身于山林中。刍食:喂牲口用的饲料,比喻粗劣的食物。菜羹:用蔬菜做成的汤。金仙:道教称天庭中的神仙。忧贫鲁士讥:忧虑贫穷,被鲁莽的人嘲笑。我心真匪石:我的心不是石头。抗手谢同衣:表示愿意与他们一样穿布衣。 【赏析】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佛”之称
【注释】 1.归宗山籁:即《归宗山歌》;籁,本指风声和水声,这里泛指山林间的各种声音。2.一百四首:诗的篇数。3.惟:只;守拙:指不追求功名利禄。4.逊:退让,谦卑。5.云里岫:指山峰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仿佛在云海之上。6.竹边泉:指泉水从竹林旁流过。7.与众同居止:与众人一起共住一处。8.降心一味禅:指心地虔诚,专心致志于佛教禅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归宗山隐居时所作的《归宗山歌》之一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匡月入湖小,千波影共圆。 月光不到水,水月岂从天。 对镜看群岫,依林数过船。 个中谁是主,敛目独澄然。 注释: 匡月入湖小,千波影共圆。 月光不能到达水面,水里的月亮又岂能从天上飞来? 月光不能到达水面,水里的月亮又岂能从天上飞来? 匡月入湖小,千波影共圆。 这里的"匡月"指代月亮,而"湖小"则形容湖面宽广而清澈。"千波影共圆"则是说湖面上的涟漪与倒映在湖中的月亮相互辉映
【注释】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共一百四首。其中第一首为《自笑》,第二首为《就泉惟酌茗》。 【译文】: 我自嘲一生不顺利,但依然能忍受贫穷。 只在泉水边品茗,喜欢坐在风中。 到老要靠谁的力量,千峰一策通达。 不知道世事容易变,随随便便任西东。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的诗。 第一句“自笑生涯拙,犹能不怕穷”表明作者认为自己的人生并不顺利
【注释】 湖水连天白:指湖面如白色丝带般延伸至天际。 登高见远帆:登上高处,可以看见远处的帆船。 肝肠付寥廓:把自己的心志与天地相连。 形影托松杉:自己的形体像影子一样依附在松杉之间。 心在何劳圣:把心寄托于圣人的境界。 情忘莫厌凡:忘掉世俗的烦恼,不要厌倦凡尘生活。 一般孤月迥:一般的月亮独自照耀着夜空。 容易住层岩:很容易停歇在层叠的岩石上。 【赏析】 此诗以“归宗山籁”为题
【译文】 半夜时分,山鸡鸣叫;月落溪边云生。我久坐在室内,昏灯摇曳,门开,宿鸟惊飞。何人有此雅兴,独自绕着房檐行走?三十年前后,松涛依旧如当年。 【注释】 归宗山:山名。 籁:风声。 悬灯:悬挂的灯光。 宿鸟:夜宿于此的鸟。 得:欣赏。 何人于此得:谁在这里有这种雅兴? 三十年前后:三十年前、三十年后。 松涛一样声:声音如同松涛。 赏析:这首诗描写作者深夜观景,被山中之景所感动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祇园临大路,独立数晨宵。 官树贫人斫,春田野火烧。 云封当涧屋,月暗近山桥。 夕鸟催归客,松林断续招。 注释:祇园:指祗园寺,位于今浙江省杭州西郊。大路:指通往寺院的大路。数晨宵:数了一整夜的清晨和夜晚。官树:官府所栽的树木。斫:砍伐。田野:指田地。烧:燃烧。云封:云雾笼罩。当:面对。涧屋:溪边的小屋。月暗:月亮被云雾遮挡。山桥:山上的桥梁。夕鸟:傍晚的鸟儿。催:催促。归客
【注释】: 1.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指《归宗山籁》中的一百四十首诗歌。 2. 祖意在山边——祖辈的遗愿在山边,即希望在山水之间找到心灵的归宿。 3. 水牛眠野田——在野地休息的水牛。 4. 深知黄叶趣——深知秋天的黄叶之美。 5. 不坐白云禅——不想坐在云中修行,即远离尘世烦恼。 6. 鸠唤栽秧雨——听到鸠鸟呼唤开始种植稻田的雨水。 7. 风牵上水船——风带动船只前行。 8.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山食只粗粝,怜予谢少年。岂当为苦节,贫贱得安禅。 多病偏宜澹,无缘但听天。相从忘岁月,始觉及门贤。 注释: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作者在归宗山上吟咏的诗作。 山食只粗粝:吃的是山里粗劣的食物,只是粗粮而已。 怜予谢少年:怜惜我像年青人一样。 岂当为苦节,贫贱得安禅:岂能因为清贫而放弃自己的本性,即使身处贫贱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如同修行禅定一样。 多病偏宜澹:疾病让我更加懂得淡泊名利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兴来谭往事,相逐过西溪。 解意忘前后,因人有笑啼。 语喧山岳静,树远夕阳低。 微月挂檐隙,回途尚不迷。 注释: 兴来:兴致来了。谭:谈论。 相逐:相伴着。 解意:忘却一切。忘:忘记。因:因为。 语喧:喧闹。 微月:月亮。 赏析: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组诗作品。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山林中闲适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清新恬淡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一)故山几日别,临崖一指间。 依然丹岫月,只度大庾关。 饮水知源远,耕田傍寺闲。 老年筋力少,不敢畏痴顽。 注释:我已经离家多时了,回到故乡才几天,就站在悬崖上远望。故乡的山峦依旧如当年一样美丽,只是那遥远的月亮,只能从大庾岭那边远远地看过去了。我喝着水,知道它的来源有多么遥远;我在田野上劳作,觉得寺庙旁边是多么清闲自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体力已经不如以前了
诗句如下: 院后遗残屋,吾师旧掩关。 湖光先日照,塔影驻云间。 对此无馀说,只应时往还。 且教■子住,予欲老投闲。 注解与赏析如下: - 院后遗残屋:描述一个庭院的废墟,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已逝(“院后”暗示着过去的存在),而“遗残屋”则描绘了这些废墟中残留的房屋。 - 吾师旧掩关:指诗人自己的师父曾经把门关上,这里表达了一种师徒传承的深厚情感(“吾师”表明诗人的身份和对师父的尊敬)。 -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行情趣的诗歌,诗人通过描写沿途所见景物,表现了诗人归隐山林后的闲适生活。首联两句点题,表明此行的目的和心情;颔联描写夕阳下山村的景色,是全诗的重点,也是全诗意趣所在;颈联写诗人已熟悉归宗山,所以不劳“道士招”;尾联写诗人已经悟到“玄关”,但并不上青霄,表明诗人对世俗的淡泊。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意境清幽,富有哲理,耐人品味。 【答案】 ①理策随身去:携带着书简
独唳不堪闻,孤松影到曛。 落虹摇浅濑,归犊出深云。 顾我当奚似,于人何可云。 古来多显达,垒垒见高坟。 诗句翻译与分析: 1. “独唳不堪闻” - 注释: 独自发出鸣叫,声音刺耳难听。 - 赏析: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孤独或寂静中的感受,突显了一种凄凉和不安的情绪。 2. “孤松影到曛” - 注释: 孤独的松树影子映照到了黄昏时分。 - 赏析: 通过“孤”字的使用,突出了松树的孤独之美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身在难忘世,机停始见山。 - 释义:我身处世间却难忘世事,只有当一切尘嚣停止,我才能看到这山。 - 关键词:身在、世、记、见、山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的感慨与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 龟蛇知雨至,鸿雁及春还。 - 释义:龟和蛇能感知雨水的到来,鸿雁也知道春天即将到来。 - 关键词:龟蛇、雨至、鸿雁、春还 - 赏析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目前谁是客,梦里悟多身。 莫辨客中主,宁知身外人。 西风飘一叶,万木敛三春。 启我惟秋色,优游林下真。 【注释】 1. 目前谁是客:目前(眼前)谁是客人? 2. 梦里悟多身:梦中感悟很多,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外来的人。 3. 莫辨客中主:无法分辨自己是不是主人。 4. 宁知身外人:不知道自身是外人。 5. 西风飘一叶:秋风中飘落一片叶子。 6. 万木敛三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多写荒凉冷落的景象。此诗为《归宗山籁》中的第四十四首,共一百四首。 第一联“尽言黄独美,难得白云横”意思是:尽说黄叶独自美,难得白云横空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慨和赞美。黄叶代表着秋天,而白云则是天空中飘浮的云朵,它们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诗人通过这两个元素,表达了对自然的深深喜爱和敬畏之情。 第二联“岂是一生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意思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并组织答案。注意要忠于原诗,同时力求语言精炼。此题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逐句解读,并对诗句所包含的关键词进行注释与赏析。解答此题时可抓住关键字词进行理解,如“密树连云暗”“心孤寄水月”,再结合注解和背景信息进行分析。 ①前两句的意思是:密密的树木连着云层
【注释】 归宗山籁(lài):指归宗寺的钟声或梵呗声。籁:古代指箫管乐器的声音,这里泛指各种声音。一百四首:指作者在归宗寺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共一百余种。群岫当轩入:群山耸立如同屏风一样进入寺院。当轩,面向庭院。寒泉到枕边:清凉的泉水流到枕头旁边。何须更举足:何必再迈步去别处呢?只在此中眠:就在此处安眠休息。睹影日中鸟:看到影子映照在太阳下的鸟儿。闻声梦里蝉:听到鸣叫声仿佛是在梦中听见的蝉叫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黄叶纷纷坠,白云片片飞。 只闻辞社燕,不见捣寒衣。 世故山城远,清秋霜露微。 野人无感激,寂寞掩柴扉。 注释: 1. 黄叶纷纷坠:秋天到了,树叶纷纷落下。 2. 白云片片飞:天空中的白云缓缓飘散。 3. 只闻辞社燕:只听到燕子在告别巢穴的声音。 4. 不见捣寒衣:看不见燕子在为冬天准备棉衣。 5. 世故山城远:世间的纷扰和城市的喧嚣远离了这里。 6. 清秋霜露微:秋天的清晨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三日松风生,五天檐雨声。 此时大麦熟,秋谷仓箱盈。 荒后人心约,安贫势利轻。 世间与世外,何事不相成。 注释: 1. 松风生:指松林中风吹松针的声音。 2. 檐雨声:指屋檐上雨水滴落的声音。 3. 此时:指当前这个时候。 4. 秋谷仓箱盈:指秋天收获的谷物已经装满了仓库。 5. 荒后人心约:指经过战乱之后,人们相互之间的约定。 6. 安贫势利轻:指在贫穷中保持清廉,轻视权势富贵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秋原怀远踪,想像正无穷。 问路草初白,遥山叶欲红。 销磨云水里,俯仰客情中。 洒拂禅房静,还家听塞鸿。 注释:在秋天的原野上,我怀念着远方的踪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寻找道路时,看到草地开始泛白。远远的山峰上树叶开始转红。在云水之间消解消磨,时而仰望时而俯视,心中充满了客人的情感。在禅房中洒扫、拂尘以保持安静,准备回家聆听远处的鸿雁叫声。 赏析
诗句:一觉开门出,月明才四更。 译文:在一次深深的睡眠中,我被门铃的唤醒声惊醒,这时月亮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照亮了整个夜晚。 关键词:一觉、开门、月明、四更、江流、夜色、石濑、秋声、敛听、冥心、太清、谁当、更复忆、无名。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醒来后,看到月光照耀下的夜景和听到秋声的情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五更山吐月,四望空无云。 树转西峰影,风斜北雁群。 上关仍就榻,稍坐见微昕。 世事惟高蹈,关河了不闻。 注释: 五更时分,山中明月升起来照耀着大地,四周没有一丝云彩。 树木在西面山峰的影子下转动,北飞的大雁排成了队伍。 登上关隘,仍然躺在床上休息,稍微起身就能看见微弱的曙光。 世间的琐事只有像高士那样超脱才能摆脱,关中的山河我已经不再关心。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归宗禅师的一首禅诗
柳叶夏天已经长出来,稻田在秋天里更加茂盛。 山门里没有什么事情,我找伴儿一起走西溪。 老鹳认人非常熟悉,田鸡在中午的时候鸣叫。 村里的百姓都知道雨要来了,他们会指着树觉得天空要下起来。 注释:夏:夏天。齐:茂盛。无一事:没有什么事。指树觉天低:因为下雨而觉得天地好像都要压低下来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菊花开灿烂,溪水日潺湲。 不睹黄云暗,焉知白露繁。 稻粱迟社燕,茗碗对山村。 回首成衰迈,还应望石门。 译文: 菊花绽放得如此灿烂,溪水潺潺流淌。我不曾见到黄色的云彩遮蔽天空,怎么知道白露已经繁多? 稻粱丰收时燕子飞来,品茶时对着山村美景。回首往事已成陈年往事,我仍要仰望那石门山峦。 注释: 1. 归宗山籁:指诗人所创作的诗歌。 2. 黄云暗:指黄云遮住了天空。 3. 白露繁
【注释】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指《归宗山籁》组诗共14首。 出栊金锁鸟,杀羽向山丘:从笼子里飞出的金雀,向山坡上啄食。 不啄黄金碗,空栖青树头:不去啄吃金色的盘子,而是栖息在青树上面。“空”是白白的意思。 往还愁俊鹘,居止学巢鸠:来回飞翔时怕被猎人射伤的猛禽(即鹘)和巢居的鸠鸟学习。 长翮虚空阔,高低纵晚秋:长长的翅膀伸展开,在广阔的天空中任意翱翔,在深秋时节,自由自在地飞翔。 【赏析】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何处堪栖息,烟霞隐梵宫。 鸟摇篱菊嫩,犬吠夕阳空。 问世无成策,安心只是穷。 老僧惟有退,含笑委长风。 注释: 何处堪栖息,烟霞隐梵宫。 何处:指什么地方。堪:能够,能。栖息:居住。 烟霞隐梵宫:形容山中的景色如同仙境一般,让人仿佛置身于梵天宫阙之中。 鸟摇篱菊嫩,犬吠夕阳空。 鸟摇篱菊嫩:鸟儿在篱笆上轻轻摆动着翅膀,菊花刚刚绽放。 犬吠夕阳空:狗儿在夕阳下汪汪地叫唤着
【注释】: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满目无山水,全身已在林。 不因人自昔,那得我从今。 香暖流云幕,钟寒怯曙襟。 当时谁坐断,塔影尚沉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归宗寺所作,以写景和议论为主。《全唐诗》中收有一首《归宗山》,题作“归宗”,诗中有“山色入僧衣”之句,可知此诗当为归宗寺中的某一首诗。 首联二句说,眼前所见,满目都是山林,没有一处山水。身虽在山林,但精神已飞越了山林。这里
【注释】 归宗山:指庐山。归宗,归隐山林之意。《文选·潘岳<藉田赋>》“归宗于庙”李善注引《楚辞》: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斗大:极小。梧桐:落叶乔木。 当檐:在屋檐下。 半留:一半留在。 野禽:山林中的鸟。通:相交往。 子落:树叶凋零。 枝疏:树枝稀疏。
雁叫微霜后,林寒细雨初。 板桥先度客,野圃罢烧畲。 望寺僧归疾,投城马去疏。 前涂云树合,回步竟何如。 注释: - 雁叫微霜后,林寒细雨初。 - “雁叫”描绘了大雁在寒冷的气候中鸣叫的场景,而“微霜后”表明此时已是初秋时节,气温已经降低。 - 板桥先度客,野圃罢烧畲。 - “板桥”可能指的是一座桥,而“先度客”则意味着人们在此桥上经过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闲情销隐几,独觉愧婆和。 秋水无心照,山禽有影过。 拂空翻鸟迹,把火沸冰河。 人道虚神用,吾师念积屙。 注释:我闲适的心情消解了,坐在隐几边休息、沉思,独自感到惭愧,因为我没有达到像婆罗门那样的境界。秋天的水波无心映照,山中的鸟儿却能掠过水面;我挥动衣袖拂去空际飘落的鸟迹,又用火将沸腾的河水加热。人们常说神仙是虚幻的,而我却认为,神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积累着粪便。 赏析
流水去无返,年华暑复寒。 根尘如梦起,识浪几时乾。 白日忙闲过,青山岁月宽。 尝闻高隐客,还共夕阳残。 注释与赏析: - 流水去无返:象征时间的流逝无法挽回。 - 年华暑复寒:暗示生命的四季更替和时光的无情。 - 根尘如梦起:比喻世间万物如同梦幻一般无常。 - 识浪几时乾:表示对世间纷扰难以完全理解或掌控。 - 白日忙闲过:白天忙碌而夜晚闲暇的生活对比。 - 青山岁月宽
《归宗山籁》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这首诗共有五首,每首都描绘了归宗山的美景和禅意。以下是对每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首: 五更开门望,孤月照禅真。 - 五更:指深夜五更时分,即凌晨一点到三点。 - 开门望:打开窗户眺望远方的景象。 - 孤月:明亮的月亮。 - 照禅真:照耀着修行者的心灵。 译文:我在深夜里打开了窗户,望着那明亮的月光照耀在修行者的心灵上。 第二首: 脚踏生台影,灯摇绕佛身。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不是远人迹,都缘避世誉。 经行苔径没,燕坐草堂虚。 生死当知处,浮沤岂易除。 年来消息断,惭愧客情疏。 注释: 1. 不是远人迹:并非是因为远处的来客才没有痕迹。 2. 都缘避世誉:都是因为想要远离世俗的声誉。 3. 经行苔径没:走过长满苔藓的小径,却看不见踪影。 4. 燕坐草堂虚:在简陋的草堂里闲坐,感到空虚无聊。 5. 生死当知处:生死的道理应当知晓。 6. 浮沤岂易除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主院到垂老,因人敢爱闲。 幸然无俗客,乘暇且看山。 掩户推云出,开窗揖月还。 高松投鹤影,永夜不成关。 注释: 1. 归宗山籁:指归宗寺的钟声。2.主院:指归宗寺的主院。3.垂老:年老。4.幸然:幸好(这样)。5.无俗客:没有世俗之人。6.乘暇:利用空闲时间。7.掩户推云出:推开门,仿佛推开了天边飘动的云朵。8.开窗揖月还:推开窗户,仿佛在和月亮招手。9.高松:高大的松树。10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人定钟初歇,灯明夜最真。 闻猿几丧我,观树亦犹人。 万籁归何处,群机得所因。 谁当更消息,孤负陌头春。 注释: - 人定指子时,即夜晚的11点至1点之间,此时寺庙的钟声停止鸣响; - 灯明则是指晚上灯火通明的景象,形容夜晚的美丽与真实; - “闻猿”一句,形容听到山中的猿猴叫声,让人心神不宁,仿佛失去了自我; - “观树”一句,则是指看着树木,似乎和人类无异
注释: 1.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是诗人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归宗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境内。籁,指风声。 2. 赋性偏多癖:我生来就有很多怪僻的性情。 3. 违时追昔贤:违背时代潮流,追求古代圣贤的境界。 4. 疏才居事后:疏放的才能,却只能居于次要位置。 5. 勇退在人前:勇敢地退出仕途,却在别人前面。 6. 自合栖岩壑:应该隐居山林。 7. 难教入市廛:难以被世人接受。 8. 爱人殊未已
【注释】 归宗山籁:指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山籁,即山中的声音,如鸟鸣、虫吟等。 午睡:午时休息。 交交声未休:鸟儿在叫唤,声音连绵不绝。 濯濯风前柳,洋洋石上流:形容风中的柳树枝条摇曳生姿,水从石头上流淌下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卒岁乐优游:终年在山林中过着安逸快乐的生活。卒岁,终年。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山林中午休醒来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午睡鸟呼觉”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用“归宗”二字点明画中人物的来历,并以此概括了整幅作品的内容。“发白垂将遍”,“发”,指白发;“垂将遍”,即白发垂至肩头。“眸青尚可观”,眼睛明亮如青。“眸青”,指眼睛的颜色青白;“可观”,形容眼睛明亮有神。“往年筋力异”,指过去身体强壮。“来日杖头宽”,指今后拄拐杖时身体会逐渐变得宽松,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依靠别人搀扶。 “禅寂终宵尽,房栊薄暑寒。”禅寂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的直接默写,解答此类题考生应先分析句子结构,然后结合相关的语句公式进行默写。本题需要注意“岫”“襟”的书写以及“心力”“惟”的写法。 【答案】 空谷归人少,高峰落日寒。 望云惭老大,深夜绕栏杆。 万事省心力,六时惟内观。 休作少年看
【注释】 归宗:归宗山,在江西。 歘(chuò 音促)然一自返,头白老青山:忽然间,他独自回到青山,满头白发,已垂垂暮年。 俯鉴游鱼戏,仰看飞鸟还:低头看到鱼儿在水中嬉戏,抬头看见飞鸟在天空盘旋。 身随松鹤瘦,心逐野鸥闲:身体随着松树和仙鹤一样瘦弱,心情却像自由自在的野鸟一样悠闲。 旦晚清阴下,安知世路艰:早晚在清凉的树林下面,哪里知道人生路上有这么多艰难坎坷? 【赏析】
【注释】 归宗山:即嵩山,在河南省登封县西北。籁:指瀑布。老:指山名。江流:指黄河。源:指源头。金轮:指日。承:承接。华首:指山名。云根:指山顶。霄迥:指山峰高耸入天。终焉复何憾:指对大自然的美景没有遗憾。相视欲无言:指面对自然美景时无言以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嵩山瀑布的诗。诗人通过对嵩山瀑布的描绘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不择名山老”一句,意思是说不论选择什么样的名山
【注释】 1.《归宗山籁》共一百四首,作者自题此诗于其第一百四十二首。 2.“含晖”句:指晚霞中的阳光。含晖欣晚景,即欣赏晚景中含晖的美景。 3.立雪:指大雪覆盖大地。忆当时:回忆当年大雪纷飞时的情景。 4.“我亦”句:意谓自己虽然不如人,但谁没有一天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呢?承人后:承上文“我”之意。 5.江流:指江河之水。深不测:深邃而难以测度。 6.云影变多奇:指云彩变幻多端、奇特莫测。 7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百岁过驹隙,憧憧何所成。 机深天性薄,欲寡道心生。 世故岂难见,林泉空有名。 吾生少营虑,于此独能明。 注释: 1. 百岁过驹隙:意思是人生百年如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2. 憧憧何所成:意思是困惑迷茫,不知道该成就什么。 3. 机深天性薄:意思是命运的机缘深沉,而人的本性却很淡薄。 4. 欲寡道心生:意思是欲望少了,自然能够领悟到道的真谛。 5. 世故岂难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归宗山籁一百四首》中的第一首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翻译: 不识幽栖趣,徒劳招隐心。 【注释】:幽栖:幽静地居住或隐居。徒:白白地、徒劳地。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不理解,认为自己白白地追求隐居,没有领会到其中的奥妙和乐趣。 长空无雁影,流水误琴音。 【注释】:无:没有。误:错乱。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中看到的景象,长空中没有雁影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谁信子期死,伯牙仍鼓琴。 从来无覆处,岂敢贵希音。 住久识山性,听多知水心。 晨宵欣独往,林下莫沉吟。 注释:谁能相信伯牙已经去世了呢?尽管这样,他仍然在弹奏琴曲。因为自古以来就没有人能够复现他的琴音。我不敢轻易追求那些高深莫测的音乐,害怕自己达不到那个境界。住在这里时间长了,就了解这座山林的性质;听过很多次琴曲,就知道了流水的心声。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很高兴独自前往山林
【注释】: 往复长松下:来回在长松下。往复:往来。 相逢岂异人:相逢,不期而遇。岂异人:岂是不同寻常的人。 暗投愁按剑:暗中把忧愁投向剑柄。 什袭愧非珍:十分珍爱的宝物,却有愧感,因为自己没有这样的宝物。 过涧须眉在:过了山涧之后,胡须眉毛还在。 啼林鸟雀亲:鸟儿在树林中啼叫,亲近树木。 平生吾不昧:我的平生,并不糊涂。昧:同“昧”。 以此得安贫:以这样的品德和操守得到安贫乐道的生活。 赏析:
【注释】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作者自注:“时年六十,居东林寺。每至日暮,辄起坐,倚窗而歌,因以为名。”《唐音癸签》卷八引王文诰《咏史汇编》:“归宗山,在今吴门西洞庭西山中峰下,唐时为天台宗所居,宋大觉正觉大师道一建精舍于中峰,号‘栖霞庵’,有石塔。元末毁。明洪武初重建,有古松数株,今犹存。寺前有石刻《归宗山记》,字甚古劲。”《明一统志》卷七六:“天台山……在府治南五十里,其脉自括苍山来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望夕光沉魄,晴林影尚微。 【注释】:夕光:夕阳的余辉。沉魄:指夕阳西下时天空的颜色。晴林影尚微:阳光照射在树林上,形成的影子还不明显。【赏析】:这二句是说,夕阳的余辉洒落,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红的色彩,树林的影子也渐渐变得模糊了。 为云曾不是,即月岂全非。 【注释】:为云:云彩。不是:不是指真正的云。即月岂全无?:指月亮并不是没有。【赏析】:这两句是说,天上虽然飘着朵朵白云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坐落西轩月,行看东岭松。 易教云作水,难信石成钟。 物理自衰变,人情时夏冬。 是谁能免此,同上最高峰。 注释:坐在西屋的轩窗下赏着明亮的月光,行走间望着东岭上参天挺立的松树。这很容易让人想到云彩像水一样飘动,但很难相信石头能变成钟。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运行都遵循着物理法则,会随着时间而衰败变化。而人的感情和行为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时冷时热、时好时坏。那么,有谁会完全免除这些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来分析,从思想情感、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角度作答,一般不要求逐句分析每联诗句的意思。“归宗山籁一百四首”是第一联,“归宗”指归宗寺,这是一首咏景诗。诗人在寺庙中闲坐,欣赏着美丽的山水景色,心情十分愉悦。“归宗山籁一百四首”,是诗人所写14首咏物诗的题目。“归宗”指归宗寺,这是一首咏景诗
寒月窥帘悄,晴云覆岫阴。 注释:寒月悄悄透过帘子照进来,晴空的云朵遮住了山峦的影子。 译文:寒月悄悄地窥探着帘子,晴空的云朵遮住了山峰的影子。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宁静、清幽、淡雅的夜景图。诗人通过“寒月”与“晴云”这两个意象,巧妙地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寒月”象征着寒冷的夜晚,而“晴云”则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两者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这幅美丽的夜景画卷
【注释】 归宗山:在江西铅山。 籁(lài):山中风吹木叶的声音。 一榻蒙头坐:一榻就是卧具,蒙头就是蒙着被子坐着。 移:移动。 重云:浓云。 匝地:覆盖地面。 微月上高枝:月亮从树梢升起。 气暖龙蛇蛰:指冬眠的蛇类被暖空气唤醒出来。 山寒鸟雀饥:指寒冷的山野里,鸟雀没有食物可吃。 不知春信至:不知道春天的消息到了没有。 夜长时:漫长的夜晚。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独坐于归宗山中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积雪通昏昼,丛光掩岳川: - 积雪覆盖了整个天空,使得黄昏时分变得昏暗。 - 周围的光线被雪覆盖,使得远处的山峦显得模糊不清,仿佛被隐藏在雪中。 2. 闭门寒色敛,拥褐夜灯然: - 关上门,外面寒冷的气息渐渐收敛。 - 裹着粗布的衣服,屋内点起了灯火,暖意驱散了外面的寒意。 3. 三事白头衲,一床黄独烟: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归宗山籁一百四首》中的一首。全诗共48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含义。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 万古一弹指,云山梦里看。 - 万古一弹指:形容时间的流逝极其缓慢,就像一根手指头弹了一下那么短暂。 - 云山梦里看:比喻人生如梦,一切都如云一般飘渺不定,只能梦中去体验。 - 目前销不易,荣落始知难。 - 目前销不易:意指在当前这个时刻,很难消磨掉时间。 - 荣落始知难
【注释】 百情:指各种心情和感情。安一遇:遇到一次。得解:得到解脱。不成文:不成章句。雪满云山合:形容大雪覆盖着山峰,像一幅天然的画卷。澌流河汉分:水流入天河,与河汉分离。掩窗寒隔纸,煮茗叶烧云:隔着窗户感到寒冷,把茶放在热水里煮着喝,茶叶飘在空中仿佛在燃烧。俯仰观尘劫,冥心知所云:低头看世间的变迁,冥思默想自己的身世。 【赏析】 此诗写诗人隐居归宗山时的心情。首联“百情安一遇”,意思是说
诗句:人羡庞公好,全家隐鹿门。 译文:人们羡慕庞公的好品德,全家人都隐居在鹿门山。 注释:庞公:指庞德公,东汉初年的名士。鹿门:山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市。 赏析:此诗描述了人们羡慕庞公的品德,他全家人都选择隐居在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的鹿门山,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隐居生活的一种追求和认同。 诗句:但知山泽美,宁畏虎狼喧。 译文:只知道山林湖泊之美
【注释】 归宗山:地名,在今四川成都西。 籁:风声。 白:白色,这里指春天的早晨。 青:青色,指秋天的傍晚。 拥垆:指抱着酒坛。垆,小土丘。秉烛:拿着烛火,这里指点着灯。 饵药:指吃药。 颓龄:衰老的年岁。 澹:淡,这里指淡泊。 泠:清凉,这里指鹤的清唳声。 摇落:落叶。 寒庭:寒冷的庭院。 【赏析】 此诗描写归宗山的景色和诗人在山中的生活。首联写春景;颔联写秋日;颈联写山中生活;尾联写冬景
【注释】 归宗山:山名,在今江西宜春。 数往事:回顾过去的事情。 前因:以前的事情的缘由。 不信先贤语:不相信古代圣贤的话。 几成:几乎成了。 身名存石室:身体和名声都保留在石室里。 风尘:尘世的风沙。 借问:向人打听。 能回:能恢复。 白草春:指春天里的白草,这里代指春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归宗山进行游览之后所作。全诗以议论为主导,夹叙夹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历史以及人生的看法
【注释】: 1.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作者在归宗山中所作诗篇。 2. 今时事:指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 3. 难追往哲风:意为难以效仿古代圣贤的风范。 4. 道随炎冷异:意指道德和学问随着环境而变化,不受外界影响。 5. 心与利名同:意指名利之心与人的欲望相同。 6. 拙朴甘吾塞:意指朴实无华的品质能够抵御诱惑,不为名利所动。 7. 文章让世通:意指文辞可以传扬天下,但不一定真实可信。
何人能独立,云静与山深。 万木无行径,千峰稳住心。 拚教风逐虎,输去月同琴。 想望人天际,迢迢流水音。 译文: 谁能独自站立在高处,看着云层和山峰都显得那么深沉。 周围万木无法伸展,千座山峰却让我的心安定。 尽管奋力追赶那疾走的虎狼,但最终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月亮和琴声渐行渐远。 仰望着远方的天空,听着远处的流水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 注释: 1. 何人能独立:没有人能单独站立或行动。 2
【注释】 归宗山:即归宗山寺,在浙江余杭县。籁:指山寺中的风声。 匪:不是。 云林:山林。师:和尚。 好:乐意,喜欢。 乱石填阶砌,长松荫后篱:指山景清幽,环境宁静。 一从深入后,垆火不曾离:说自从进入寺院后,烧香拜佛的事就很少做。“垆”是古代烧香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名作之一,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写了作者对归宗山寺的向往之情。 前两句写对山寺生活的向往,“山泽非耽寂”
绳床方敛足,不觉到馀曛。 绳床:即竹席。敛足表示休息。 馀曛:黄昏的余晖。 碧涧沉清影,青霄无片云。 碧涧:清澈的小溪。 清影:指水波映照的影子。 青霄:天空。 都惭与物分:觉得自己太浅薄了,不能像大自然那样与万物共生。 赏析:这首小诗以“归宗山籁一百四首”为题,是诗人隐居山林期间创作的一组咏怀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在宁静的山谷中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晚年宜好静,日日数生涯。 候种畏寒早,为园及暖乖。 临风多远思,明月易生怀。 不作馀龄计,忙来亦自佳。 注释: - 归宗山籁:指归宗寺的钟声,因归宗寺位于洛阳,故称“归宗”。 - 晚年:指老年。 - 宜好静:应该喜欢宁静。 - 日日数生涯:每天计算着日子。 - 候种:等待播种。畏寒早:害怕寒冷提前。 - 为园:在这里种植花木。及暖乖:等待温暖的时节。 - 临风:面对风。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