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白云来」,才著工夫便起障。「凿池明月入」,能空境界自生明。
造化唤作『小儿』小儿,切莫受渠戏弄;天地原为『大块』,须要任我炉锤!
想到白骨黄泉,壮士之肝肠自冷;坐老清溪碧嶂,俗流之胸次亦开。
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须百般计较;书读五车,才分八斗,未闻一日清闲。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月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切莫放手。
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矣。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思。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作人无甚高远的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的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持毋减分中。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事事要留个有馀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招外忧。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体万倍也。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
菜根谭 · 概论
介绍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相关推荐
这首诗的标题是《菜根谭·概论》,是明代文学家洪应明所著的一部散文集。它主要阐述了一些生活智慧和道德规范,旨在指导人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何修养自己的心性和品德。 1. 「扫地白云来」,才著工夫便起障:「扫」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扫除杂念,「扫」字也暗指扫除一切障碍,「云」则是指自然的变化。「白骨黄泉」,「黄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用来象征死亡之地。「壮士之肝肠自冷」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
诗句 1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切莫放手。 - 恩里由来生害:表示在得到恩惠时可能会带来伤害。 - 故快意时须早回头:当事情达到自己满意的时候要立即停止,以避免未来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 败后或反成功:即使曾经失败,也可能最终取得胜利。 - 故拂心处切莫放手:遇到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时,应该果断地放弃或者放手,避免持续的负面情绪对自我的影响。 2.
【注释】 事事要留个有馀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招外忧。 - 注释:在做事的时候,应该保持一种谦虚、宽容的态度,不要追求完美和满足。这样,即使遇到困难和挑战,也不会受到他人的嫉妒或破坏。如果总是追求尽善尽美、事事圆满,那么很容易引起内部的不满和矛盾,从而招致外部的麻烦和困扰。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
诗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 关键词:忧勤、淡泊 - 注释:忧勤表示勤奋努力,是一种美德。但如果过于勤奋,就会失去本性和乐趣。淡泊表示对名利看得很淡,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洁。如果过于淡泊,就可能无法帮助他人和社会。 - 赏析:这两句强调了适度的重要性。无论是勤奋还是淡泊,都应该有一个度。过度的劳累或过分的清高都可能带来负面的结果。 事穷势蹙之人
诗句: 1. 念头浓者自恃厚,待人亦厚,处处皆厚。 2. 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薄。 3. 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4.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故不为君相所牢笼。 5. 人定胜天,志壹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 6.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 7. 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而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解脱? 8.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处。 9.
【译文】 福气没有比少事更福气的了,祸患没有比多心更祸害的了。只有少事情的人才知道少事情是福气,只有多心事的人才知道多心的祸害。 在太平盛世,应该保持方正的态度;在乱世中,应该灵活变通;在衰落时期,应该方正直和圆通并用。对待好人应该宽松,对待坏人应当严厉,对待普通人也应当宽严兼备。 我有功于人不可忘记,过错则不可不记;别人对我有恩不可忘记,怨恨则不可不忘。 心地干净,才可读书学古。否则,见一善行
诗句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plaintext 注释: - 富贵名誉来自于道德,如同山林中的花朵自然生长,悠然自得地繁衍。 - 功名事业则如盆景中的花朵,一旦被迁移或废止,便会枯萎。 - 如果权力是得到的方式,那么根基不稳,很快就可能会凋零。 译文
诗句: 1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 2.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 3. 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4. 福不可邀,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 5.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 6.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惟气和暖心之人,其福亦厚
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金终归型范。 译文:驾驭好马的人可以驰骋于战场,冶炼好金子的人最终会被塑造成形状。 注释:这里的“泛驾”指驾驭好马,“跃冶”指冶炼好金子,都是比喻人的能力或成就。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能力和成就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践和努力,才能真正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实之论也。 译文:如果只是悠闲自得不求进步
诗句 第一句 - 译文:在贫穷的家庭中,人们会努力保持环境的整洁;在贫困的少女中,她们也会注意自己的梳妆。尽管景色可能并不华丽,但她们的气度和风采却自然流露着高雅。 第二句 - 译文:士人君子应该面对困境和挑战,而不是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志向。 第三句 - 译文:在闲暇之余,不要浪费光阴;在忙碌之中,也能有所收获。在安静的时候,不要失去内心的平静;在行动时,也能有所收益。即使在黑暗中
诗句: 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译文: 询问祖宗恩德的滋养,我们自身所承受的,应当想到他们的积累有多么艰难;探询子孙的幸福,我们所留下的,要思考他们可能面临的困境。 注释: - 祖宗:指祖先和祖辈 - 德泽:恩惠、恩德 - 吾身所享者:我们自身所承受的 - 积累之难:指积累的艰辛和不易 - 问子孙之福祉:探询子孙的幸福和未来 -
这首诗是《菜根谭·概论》中的一段,主要讲述了人心的真诚、文章和人品的极致以及人生的哲理。下面是诗句及其翻译和注释: 1. 译文:如果一个人心里只有真诚,那么他就能承受一切,包括霜雪飞落、城市崩溃、金石穿通。如果一个人的心不真诚,那么他的外表就会变得丑陋,独自一人时也会感到羞愧。 2. 译文:文章做到极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恰到好处;人品做到极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保持本然。
诗句: - 市私恩不如扶公议, - 结新知不如敦旧好, - 立荣名不如种阴得, - 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 公平正论不可犯手, - 一犯手则遗羞万世; - 权门私窦不可着脚, - 一着脚则玷污终身。 - 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节而使人忌; - 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 - 处父兄骨肉之变,宜从容不宜激烈; - 遇朋友交游之失,宜剀切不宜优游。 -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
【诗句】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霁日青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何尝一毫凝滞,太虚何尝一毫障蔽,人之心体亦当如是。胜私制欲之功,有曰识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
诗句: 1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招媒孽之祸。 2.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从临深履薄中操出。 3.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是,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4.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5.
诗句: 1 士君子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矣。 2. 处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一以辟众善之路,一以浚诸恶之源,相去霄壤矣。 3.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时。群信不以彼易此也。 4. 鱼网之设,鸿则罹其中;螳螂之贪,雀又乘其后。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智巧何足恃哉。 5. 作人无一点真恳的念头
诗句: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心者修行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 道是一件公众的物事,当随人而接引;学是一个寻常的家饭,当随事而警惕。 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克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 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藉勤以济其贪;俭者淡于货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小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
诗句 1. 休与小人仇雠,休向君子谄媚,磨砺当如百炼之金,似千钧之弩。 2.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3.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礼,多出机心。 4.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 5. 饮宴之乐多,不是个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个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个好臣工。 6.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
这首诗的标题是《菜根谭 · 概论》。它主要讲述了一些生活中的哲理和感悟,通过描述不同的场景和情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中描述了人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的心态变化。当事情稍微不顺或遭遇挫折时,如果想到不如自己的人,那么怨恨和不满就会消失;如果想到胜过自己的人,那么精神就会振奋起来。这表明了在逆境中保持谦虚和进取的心态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准则
诗句 1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 注释: 有追求富贵的风气,但不一定要隐居岩穴;没有追求长生不老或游历山水的癖好,但常常饮酒作诗。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平衡态度。作者认为虽然人们可能追求世俗的富贵和安逸的生活,但不一定非要隐居山林或者沉溺于物质享受。同时,也表明了即使在没有特殊癖好的情况下
诗句释义与译文 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授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注释: - “贪得者”指那些贪婪的人。 - “分金恨不得玉”意为对金银财富的渴望超过了对美玉的追求。 - “封公怨不授侯”指的是有权有势的人不满于被授予的封号和爵位。 - “权豪自甘乞丐”形容一些权势人物宁愿过着乞讨的生活也不愿接受官职。 - “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
诗句 我不求荣,何忧利禄之诱惑;我不贪进,何惧仕宦之危机。 多藏厚亡,故知富不如贫无忧;高步疾颠,故知贵不如贱常安。 世上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 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 只是寻常家饭、素位风光,才是个安乐窝巢。 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注释】 1.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都鱼跃鸢飞。 - "心地":指内心的世界,即人的内心世界。 - "风涛":比喻外界的纷扰和困扰。 - "青山绿树":形容自然界的美好景象。 - "性天":指人的天性或本性。 - "化育":指教化与养育。 - "鱼跃鸢飞":指动物自由自在、活泼生动的样子。 2.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
诗句: 1. 性天澄彻,即饥餐渴饮,无非康济身心;心地沉迷,纵演偈淡禅,总是播弄精魄。 2. 人心有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3.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4. 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糠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竹,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
诗句翻译与赏析: ```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吾静体; 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著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空、动静两忘的境界! 人生祸区福境,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刊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航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
【注释】 - 为鼠常留饭:对老鼠常常留下食物。 - 怜蛾不点灯:怜悯飞蛾,却不点亮灯火,以助其飞舞。 - 土木形骸:指人的外形和体态像土木一样。 - 炎凉:比喻世态炎凉,即人情冷暖,世事的变迁与变化。 - 嗔喜:指人的感情波动。 - 浓淡:指事物的味道或程度深浅。 - 欣厌:对事物的喜爱或厌倦。 - 窠臼:比喻固定不变的模式或方法。 - 出世法:超脱世俗之法,指超脱尘世的修行法则。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