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皆遇害。语在《太子传》。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而邴吉为廷尉监,治巫蛊于郡邸,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复作淮阳赵征卿、渭城胡组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
巫蛊事连岁不决。至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狱系者,轻、重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狱,吉拒闭,使者不得入,曾孙赖吉得全。因遭大赦,吉乃载曾孙送祖母史良娣家。语在吉及外戚《传》。
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时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以私钱供给教书。既壮,为取暴室啬夫许广汉女。曾孙因依倚广汉兄弟及祖母家史氏。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数上下诸陵,周遍三辅,常困于莲勺卤中。尤乐杜、鄠之间,率常在下杜。时会朝请,舍长安尚冠里,身足下有毛,卧居数有光耀。每买饼,所从买家辄大雠,亦以是自怪。
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大将军霍光请皇后征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尊皇后曰皇太后。癸已,光奏王贺淫乱,请废。语在贺及光《传》。
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奏可。遣宗正德至曾孙尚冠里舍,洗沐,赐御府衣。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就齐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
八月已巳,丞相敞薨。
九月,大赦天下。
十一月壬子,立皇后许氏。赐诸侯王以下金钱,至吏、民鳏、寡、孤、独各有差。皇太后归长乐宫。长乐宫初置屯卫。
本始元年春正月,募郡国吏
汉书 · 纪 · 宣帝纪
介绍
。
《汉书·宣帝纪》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一部历史著作,记载了西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该书记载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变革,包括对匈奴的战争以及对地方官员的监察等。这部作品以其详尽的人物描写和丰富的细节而闻名,并为后世提供了关于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资料。
《汉书·宣帝纪》是一部历史文献,记载了西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该书记载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变革,包括对匈奴的战争以及对地方官员的监察等。这部作品以其详尽的人物描写和丰富的细节而闻名,并为后世提供了关于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资料。
《汉书·宣帝纪》是一部历史文献,记载了西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该书记载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变革,包括对匈奴的战争以及对地方官员的监察等。
相关推荐
``` 汉书 · 纪 · 宣帝纪 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皆遇害。语在《太子传》。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而邴吉为廷尉监,治巫蛊于郡邸,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复作淮阳赵征卿、渭城胡组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 巫蛊事连岁不决。至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
{译文:} 在元平元年四月,昭帝突然去世,没有子嗣。大将军霍光请求皇后征召昌邑王。到了六月丙寅,昌邑王接受了皇帝的玺和绶带,尊称皇后为皇太后。癸已,霍光上奏说昌邑王有淫乱的行为,请求废黜他。这些事情都在贺及光的传记中有所记载。 {注释1: } 元平元年 - 指的是汉宣帝刘询即位的第一年,即公元前74年。 {注释2: } 昭帝 - 指汉宣帝刘询的长子刘据,他在位时国家政治稳定,百姓安宁。 {注释3
诗句 ``` 本始元年春正月,募郡国吏、民訾百万以上徙平陵。遣使者持节诏郡国二千石谨牧养民而风德化。大将军光稽首归政,上谦让委任焉。论定策功,益封大将军光万七千户,车骑将军光禄勋富平侯安世万户。诏曰:“故丞相安平侯敞等居位守职,与大将军光、车骑将军安世建议定策,以安宗庙,功赏未加而甍。其益封敞嗣子忠及丞相阳平侯义、度辽将军平陵侯明友、前将军龙雒侯增、太仆建平侯延年、太常蒲伺昌、谏大夫宜春侯谭
这首诗描述了宣帝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以下是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1. 夏四月庚午,地震。诏内郡国举文学高第各一人。 注释:夏天的第四个月(四月)出现了地震。皇帝下诏书,要求全国的内郡国推荐文学成绩最优秀的人各一人。 赏析:这反映了宣帝时期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文学才华的赏识。 2. 五月,凤皇集胶东、千乘。赦天下。赐吏二千石、诸侯相、下至中都官、宦吏、六百石爵,各有差,自左更至五大夫
汉宣帝刘询即位与匈奴战记 六月庚午,尊孝武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献。武帝巡狩所幸之郡国,皆立庙。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 匈奴数侵边,又西伐乌孙。乌孙昆弥及公主因国使者上书,言昆弥愿发国精兵击匈奴,唯天子哀怜,出兵以救公主。 秋,大发兴调关东轻车锐卒,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骑射者,皆从军。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
译文 在汉朝的宣帝时期,由于大旱导致郡国受到严重的灾害,因此对受灾地区的百姓免除了一年的租赋。三辅(即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郡)的民众因处境困难而从事低贱工作的人,也免除了他们的徭役,直到第四个年头。 六月己丑日,丞相周勃去世。 四年(前87年)春正月,皇帝颁布诏令:“听说农业是国家兴旺的基础,今年遭遇歉收,已经派遣使者赈济贫困和困难的人。现在命令太官减少膳食支出,减少宰牲人员
诗一:凤皇集北海安丘淳于 五月,凤凰在北海安丘、淳于聚集。 诗二:广川王吉有罪 秋日,广川王刘吉因罪被废并迁往上庸,后自杀。 诗三:地节元年春正月 地节元年春季,正月,有星出现在西方。 诗四:假郡国贫民田 三月,朝廷赐给郡国的贫民以田地。 诗五:夏六月诏文 夏季六月,汉宣帝发布诏书说:“朕听说,尧帝亲和九族,以此和谐整个国家。朕承继先帝遗德,继承圣业
诗句 1. 上始亲政事 - 宣帝开始亲自处理政务。 2. 又思报大将军功德 - 又想报答大将军(霍光)的功绩和恩德。 3. 乃复使乐平侯山领尚书事 - 于是派乐平侯山掌管尚书事务。 4. 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 - 让群臣能够提出建议和意见,来了解民众的情况。 5. 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 - 每天听政五次,从丞相以下官员都各自负责向皇帝报告自己的工作
汉宣帝刘询,是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孙子。他经历了巫蛊之祸后,由霍光辅佐登基,逐渐强化皇权。在位期间,他实行多项政策以稳定国家,如“信赏必罚,综核名实”,使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汉宣帝时期,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即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的孙子刘询被立为皇帝。然而,由于巫蛊之祸的影响,刘询即位时年仅九岁。霍光作为辅政大臣,帮助刘询巩固政权。在位期间,他推行一系列改革,强化中央集权,使汉朝政治更加稳固。
``` 汉宣帝刘询,武帝的曾孙,戾太子的孙子,在经历巫蛊之祸后成长于民间,被霍光等拥立为帝。他的统治时期,政治上注重“信赏必罚,综核名实”,吏民称颂其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与霍光的策略紧密相关:知时务之要,加强皇权。 诗原文 汉书 · 纪 · 宣帝纪 诏曰:“导民以孝,是天下顺。今百姓或遭衰绖凶灾,而吏徭事使不得葬,伤孝子之心,朕甚怜之。自今,诸有大父母、父母丧者勿徭事,使得收敛送终
译文 八月已酉日,皇后霍氏被废黜。 九月,皇帝下诏说:“朕深知百姓失职不赡,派使者巡视郡国,询问百姓疾苦。有些官吏或营私舞弊、烦扰民众,不顾其罪责,朕对此感到非常痛心。今年郡国遭受了水灾,已进行救济。盐是百姓的食物,但价格昂贵,导致民众困苦。其减免天下的盐价。” 又说:“法令明确,死者不可以再生,刑者不可以宽赦。这是先帝所重视的,但现在有些官员未能遵守此律。有的囚犯因掠打而死或饿死狱中
``` 夏五月,立皇考庙。益奉明园户为奉明县。 译文:夏天的5月,在皇宫内设立了皇帝的父亲的庙。增加了奉明园的住户,将之改为奉明县。 注释:这里的“立”是指建立或设置的意思。“皇考”指的是皇帝的父亲。“庙”是供奉祖先的地方。“益奉明园户”是指增加奉明园的住户数量。“奉明县”是一个新设立的县,由奉明园改制而成。 赏析:此句反映了汉代对于祭祀和宗族制度的严格规定,以及统治者对家族和祖先的尊敬和纪念。
诗句 1. 汉书 · 纪 · 宣帝纪 - 记载了宣帝对百姓上书触讳而犯罪的怜悯,并提出了新的避讳规则。 2. 冬 - 时间指示,冬季。 3. 京兆尹赵广汉有罪 - 描述了京兆尹赵广汉因罪行被判刑的情况。 4. 三年春 - 年份和季节,春季。 5. 神爵数集泰山 - 指神灵多次聚集于泰山,可能是指某种祭祀活动。 6. 赐诸侯王、丞相、将军、列侯二千石金 - 赐予各级别的官员以金钱作为赏赐。 7.
诗句: 夏六月,诏曰:“前年夏,神爵集雍。今春,五色鸟以万数飞过属县,翱翔而舞,欲集未下。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巢探卵,弹射飞鸟。具为令。” 译文: 夏季的六月,皇帝发布诏书说:“去年夏季,神爵鸟聚集在雍地。今年春天,成千上万的五彩鸟儿飞过各郡县,在空中翱翔舞蹈,它们想要降落却未能如愿。命令三辅地区不得利用春夏季节捕捉和捕杀鸟类的蛋,不得用弹弓射击飞翔的鸟儿,并规定了相应的禁令。” 注释: 1.
诗句及对应译文: 1. 秋八月,赐故右扶风尹翁归子黄金百斤,以供祭祀之用。又赐功臣适后黄金,每人二十斤。 - 注释:秋季的第八个月,赐予故右扶风尹翁归的儿子黄金百斤。用于供奉其家族的祭祀。同时,赏赐给功臣的子孙黄金,每位功臣后代二十斤。 2. 丙寅,大司马卫将军安世薨。 - 注释:丙寅日,大司马、卫将军安世去世。 3. 比年丰,谷石五钱。 - 注释:每年丰收,每石粮食的价格降低到五钱。 4.
【诗句】 夏四月,遣后将军赵充国、强弩将军许延寿击西羌。 六月,有星孛于东方。即拜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与两将军并进。诏曰:“军旅暴露,转输烦劳,其令诸侯王、列侯、蛮夷王、侯、君、长当朝二年者,皆毋朝。” 秋,赐故大司农朱邑子黄金百斤,以奉祭祀。后将军充国言屯田之计,语在《充国传》。 二年春二月,诏曰:“乃者正月乙丑,凤皇、甘露降集京师,群鸟从以万数。朕之不德,屡获天福,祗事不怠,其赦天下
诗句:三年春,起乐游苑。三月丙午,丞相相薨。秋八月,诏曰:“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以下奉十五。” 译文:宣帝在位的第三年春天开始建造乐游苑。三月丙午日,丞相去世。秋季八月,皇帝下诏说:“官吏如果不公正廉洁,那么治理国家的道路就会衰微。现在下级官吏都很勤奋,但俸禄太少,想要他们不去侵占百姓的利益,这很难做到。因此增加低级官员以下的俸禄十五”。
冬十月,凤凰十一次在杜陵出现。 十一月,河南太守严延年因有罪被处死,并被公开处刑。十二月,凤凰再度聚集在上林地区。 五凤元年春正月,宣帝前往甘泉宫进行祭拜,并在泰畤进行了郊祀活动。皇太子举行了加冠仪式。皇太后赐予丞相、将军、列侯、中二千石等官员每人百匹帛,大夫人八十余匹,夫人六十余匹。同时,也赏赐了列侯的嗣子爵位,每位五大夫,以及男子为其父后爵一级。 夏月,宣帝赦免了那些被流放至杜陵的人。
诗句: 1. 十二月,平通侯杨恽坐前为光禄勋有罪,免为庶人。不悔过,怨望,大逆不道,要斩。 注释:这句话描述的是汉朝时期的一个事件,杨恽因为之前担任光禄勋而犯了罪,被贬为平民并受到惩罚。 2. 三年春正月癸卯,丞相吉薨。 注释:这句话表明了汉朝的丞相吉已经去世。 3.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注释:这是汉武帝在三月时巡视河东地区并进行祭祀活动,表示他尊崇土地神。 4. 诏曰
诗句 1 夏四月,遣护军都尉禄将兵击珠崖。 2. 秋九月,立皇子宇为东平王。 3. 冬十二月,行幸萯阳宫属玉观。 4. 匈奴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奉国珍朝三年正月。诏有司议。咸曰:“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诗》云:‘率礼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陛下圣德。充塞天地,光被四表。匈奴单于乡风慕义,举国同心,奉珍朝贺,自古未之有也。单于非正朔所加
《汉书·宣帝纪》赏析 二月,单于罢归。遣长乐卫尉高昌侯忠、车骑都尉昌、骑都尉虎将万六千骑送单于。单于居幕南,保光禄城。诏北边振谷食。郅支单于远遁,匈奴遂定。 译文:在二月,单于被迫归国,被派遣了长乐卫尉高昌侯忠、车骑都尉昌、骑都尉虎率领六千骑兵护送回国内。单于居住在幕南,保卫光禄城。下诏令北部边防地区发放粮食赈济百姓。远逃的郅支单于最终退败,匈奴再次统一安定。 注释
``` 汉书 · 纪 · 宣帝纪 诏曰:“盖闻上古之治,君臣同心,举措曲直,各得其所。是以上下和洽,海内康平,其德弗可及已。朕既不明,数申诏公卿、大夫务行宽大,顺民所疾苦,将欲配三王之隆,明先帝之德也。今吏或以不禁奸邪为宽大,纵释有罪为不苛,或以酷恶为贤,皆失其中。奉诏宣化如此,岂不谬哉!方今天下少事,徭役省减,兵革不动,而民多贫,盗贼不止,其咎安在?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
诗句解析: 1. 孝先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 - 孝先之治:指以孝道治理国家的先例。 - 信赏必罚:强调诚信的奖赏和惩罚制度。 - 综核名实:全面审查事实和名声。 - 政事、文学、法理之士:指从事政治、文化和法律事务的知识分子。 - 技巧、工匠、器械:指技术和工艺,以及制作的工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