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 传 · 贾邹枚路传

贾山,颍川人也。祖父祛,故魏王时博士弟子也。山受学祛,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尝给事颍阴侯为骑。
孝文时,言治乱之道,借秦为谕,名曰《至言》。其辞曰:
臣闻为人臣者,尽忠竭愚,以直谏主,不避死亡之诛者,臣山是也。臣不敢以久远谕,愿借秦以为谕,唯陛下少加意焉。
夫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而使后世不绝息。至秦则不然。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赋敛重数,百姓任罢,赭衣半道,群盗满山,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而听。一夫大呼,天下响应者,陈胜是也。秦非徒如此也,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鹜驰,旌旗不桡。为宫室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聚庐而托处焉。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死葬乎骊山,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下彻三泉合采金石,冶铜锢其内,■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中成观游,上成山林,为葬薶之侈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蓬颗蔽冢而托葬焉。秦以熊罴之力,虎狼之心,蚕食诸侯,并吞海内,而不笃礼义,故天殃已加矣。臣昧死以闻,愿陛下少留意而详择其中。
臣闻忠臣之事君也,言切直则不用而身危,不切直则不可以明道,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地之硗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昔者夏、商之季世,虽关龙逢、箕子、比干之贤,身死亡而道不用。文王之时,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刍荛采薪之人皆得尽其力,此周之所以兴也。故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仁者善养士。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古辨今:《汉书·贾邹枚路传》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汉书·贾邹枚路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不仅记录了汉代文人的言论和行为,而且通过这些文字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该传主要叙述了贾山、邹阳、枚乘(其子枚皋附)、路温舒等四位直言正谏者的人生经历及其言行,反映了他们在政治变革中的立场与观点。以下是对其的介绍:

  1. 文学价值
  • 人物刻画生动:通过对这四位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不同时期文人的性格特点和政治立场。贾山博学但非专精,他的言论体现了对时政的关注;邹阳则以文辞锐利著称,他的批评直指时弊。这样的人物刻画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每个文人的思想与情感。
  • 言辞风格独特:在《汉书·贾邹枚路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汉文化中直言不讳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对话体的形式,让这些文人的言论更加贴近普通人的日常交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与感染力。
  • 语言艺术高超:文中使用的典故和比喻手法,如借用秦始皇来喻示治乱之道,使得文本不仅信息丰富,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种巧妙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展示了班固深厚的文学功底。
  1. 历史意义
  • 反映社会现实:通过对这些文人的描写,我们可以窥见汉代社会的政治氛围及文人在这其中的生存状态。这不仅帮助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的窗口。
  • 传承文化精神:《汉书·贾邹枚路传》中体现的直言不讳的精神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这种敢于面对困难、勇于表达真实思想的态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真理和正义。
  • 促进文学发展: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本身也反映了汉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轨迹。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进行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汉代的文化成就,还能从中汲取智慧与灵感。

《汉书·贾邹枚路传》不仅是了解汉代文化的宝贵资料,更是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它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与风采,还能从中领悟到坚持真知灼见的重要性。对于热爱历史和文化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深思的书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