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是填词常用的宋朝词牌名,原为教坊曲调,“小重山”与“中吕宫”之别称。此曲多以描写春天风光作为核心内容的豪放词篇而出传。
此作始于苏轼之手,则因他的两首《桂枝香·金陵怀古》而闻名天下。“万间烟火连,一醉君归”,写出了人间千家灯火与独酌者一起饮酒的情景。然而,“六朝波浪清秋”则写出历史上那段兴盛却已消逝的王朝留给现在的统治者的空泛、苍凉之感。
苏轼这首《桂枝香·金陵怀古》不仅描绘金陵的历史遗痕,也是诗人豪迈之情与对过往繁华落尽的感叹。此作被后人誉为南宋宋高宗“避地半山”的悼念之作。
《桂枝香·桂花》乃是北宋词人的作品,在诗词界广为人知。“金鸡白玉缸”,这句便是从宋代宫廷乐曲调中发展而来,其原文本意即是描写宫中钟鸣警戒守卫者将至的情景。此段之下的“月花阴下看”。则是诗人直接抒发自己对旧日江山的向往之情,表现了一种怀古伤今的感情。
《桂枝香·江亭晚望》乃苏轼另一首写金陵观潮的小词。“九重春色”,写出诗人看到春天到来时心中油然起的情愫。而“万里归风”则是表达了他对于家园景象的向往,并以此表达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心声。
《桂枝香·八咏楼怀旧》是宋末名将林正吉在临死之际所作的一首词,此作品中以古人的遗志为抒发情感的对象。因此被称为“寄哀金缕”,并广泛流传开来。“一曲未完终独饮”。则表现出了他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对国破家亡之后国家兴盛繁荣昌隆景物的向往。
《桂枝香·九日登高》则是苏轼所写,诗中体现了诗人重兴故国之情怀。其末尾“一朝风露”,则是指历史上那些由风雨摧残的土地。“四边烽火”是此词中的另一意象,表达出对国家战争局势的担忧和无奈。
《桂枝香·九月十日》则是南宋高宗赵构所作的一首怀人悼亡小词。此篇以国破家灭之慨叹,表达了他对已去旧主的深深怀念之情。因此被称为“悼远思”。在诗中,诗人通过回忆历史上的美好景致来表达自己的思绪情怀。
《桂枝香》多情地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国家盛衰兴亡和个人生活体验的深切关注。它以曲折起伏的情感线展现了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并以此展现出了北宋词人的才气,使宋代文学作品更为厚重而富有内涵意义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