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瘁羽。甚暝色平林,听呼新侣。镇一枝栖处,宵长惯感零雨。霜枕寒思苦。禁堂前愁诉。殢梦醒、又带疏钟,月下归去。
回顾。转蓬万里,岁晚天南同雁路。漫提起、雕梁旧影,仙妆见窥户。海山在望,费几许、营巢情绪。似倦客,浩荡轻鸥自舞。
注释与赏析:
- 诗句释义:”芳草渡 · 病院冬深,忽闻燕语”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因病院而感到寂寞和凄凉。
- “芳草渡”可能是一个带有美丽风景的小地方,但此刻已无人欣赏。
- “病院冬深,忽闻燕语” 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夜里突然听到了燕子的叫声,增添了一丝温暖和活力。
译文:在芳草渡,我在病院的冬天深夜中,忽然听到燕子的叫声,心中涌起了一种怅然的情绪而赋诗。
诗句释义:”依清真体韵及四声” 这是诗歌的形式要求,要求使用“清真体”诗歌风格,并按照四声来押韵。
译文:遵循着清真体诗歌的风格和四声的规律。
诗句释义:”甚暝色平林” 描述了傍晚时分,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树林也显得格外平静。
- “暝色”表示天色变暗。
- “平林”意味着森林中的树木排列得非常整齐,天空和森林的景色交融在一起。
译文:傍晚的时候,天色逐渐变暗,整个树林看起来十分平静且安静。
诗句释义:”听呼新侣” 指的是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可能是鸟儿或其它生物的鸣叫。
- “呼新侣”意味着呼唤新的伴侣或同伴,这里可能是指自然界的声音。
译文:我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鸟鸣或其他声音,感觉像是找到了新的伙伴。
诗句释义:”镇一枝栖处,宵长惯感零雨” 描述了自己孤独地住在一个地方,夜晚很长,常常被细雨淋湿。
- “镇一枝栖处” 表明诗人独自居住在某个地方。
- “宵长惯感零雨” 暗示诗人已经习惯了夜晚的漫长和偶尔的雨滴,这种经历让诗人感到有些孤单和冷清。
译文:我独自居住在一个地方,夜晚很长,常常被细雨淋湿,这种经历让我感到有些孤单和冷清。
诗句释义:”霜枕寒思苦” 指的是因为寒冷的天气而难以入睡,思绪万千。
- “霜枕” 表示枕头是冰冷的,因为霜冻而变凉。
- “寒思苦” 表达了由于寒冷和孤独而导致的深深的思念和痛苦。
译文:因为寒冷和孤独,难以入睡,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禁堂前愁诉” 描述在禁止外人进入的庭院里向某人倾诉心中的忧愁。
- “禁堂”可能是指某个有特殊规定的场所,不允许外人进入。
- “愁诉”意味着向某人表达自己的忧虑和不满。
译文:我独自一人站在禁堂前,向某人诉说我心中的忧愁和不满。
诗句释义:”殢梦醒、又带疏钟,月下归去” 描述了从梦中醒来后,听到寺庙里的钟声,然后回到月光下的住处。
- “殢梦醒” 意为从梦中醒来。
- “疏钟” 指的是寺庙中敲响的钟声,通常较为稀疏。
- “月下归去” 描述了诗人在月光下返回家中的情景。
- 译文:我从梦中醒来,听到了寺庙中的钟声,然后在月光下回到了我的住处,结束了这一天的行程。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冬夜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孤寂和思念。首句直接点明了地点(“芳草渡”)和时间(“病院冬深”),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背景。紧接着,诗人通过“燕语”、“平林”、“暝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静谧却又稍显忧郁的氛围。特别是“燕语”不仅引入了自然声音,更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孤独的深刻体会。
接下来的几行,诗人采用了典型的清真体诗歌格式,强调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甚暝色平林”、“霜枕寒思苦”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渲染,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结尾的“转蓬万里,岁晚天南同雁路”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流转和变迁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
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情感抒发,更是一次对生命本质和人类情感深度的探讨。它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那一刻的情感波动,让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