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回合,汾河萦带,遗基尚说韩侯。衰柳将坛,闲花战垒,千年姓字长留。阳夏事悠然,叹黥彭一例,钟室埋愁。震主功高,鼎分空忆蒯通谋。
征途访古停辀,望灵风天半,英气凌秋。传檄片言,藏弓末路,荣枯总付东流。祠宇倚津楼,想巫弦社鼓,夜夜神游。看取长陵断褐,谁与酹荒丘。

【注释】

1.韩信岭: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南。汉初名“阳夏”,汉文帝时改称“长陵”。

2.汾河:即汾水,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管涔山,经晋中、太原、忻州等市入渤海。

3.韩侯:指韩信。

4.衰柳将坛:指韩信曾为韩王,故址尚存。

5.闲花战垒:指韩信曾为齐王,故址尚存。

6.阳夏事:指韩信的事迹。

7.黥彭:指黥布和彭越,二人曾与韩信共反秦,后被刘邦所灭。

8.钟室:汉高祖庙,位于长陵(汉惠帝陵墓)。

9.蒯通:西汉末年辩士,曾劝说韩信背叛刘邦。

10.鼎分:指韩信被封楚王后,被刘邦夺去王位。

11.津楼:即长陵,汉惠帝葬地。

12.巫弦社鼓:指祭祀活动。传说古代巫者吹奏乐器,舞者击鼓,以娱神鬼。

13.看取长陵断褐:意思是看你们这些当官的,有谁像长陵的那位隐士一样穿粗布短衣?

【赏析】

《望海潮·韩信岭》是北宋文学家苏颂的作品。此词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当时作者任江都县令、直史馆兼礼部郎中。苏颂是政治家王安石变法时期的官员,他主张重视农桑,兴修水利。这首词就是他在视察江淮水利工程工地时所作,词中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追忆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和关注。全词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语言流畅,富有韵味。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行山回合,汾河萦带,遗基尚说韩侯。衰柳将坛,闲花战垒,千年姓字长留。阳夏事悠然,叹黥彭一例,钟室埋愁。震主功高,鼎分空忆蒯通谋。

上阕描绘了韩信岭的地理环境和历史遗迹。行山回合指的是韩信岭周围的山峦回环起伏,汾河萦带则描绘了汾河蜿蜒曲折地流淌着的景象。遗基尚说韩侯意味着人们还在谈论韩信曾经建立过功业的地方,衰柳将坛、闲花战垒则形象地描绘了韩信岭上的遗址风貌。千年姓字长留则表达了人们对韩信功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阳夏事悠然,叹黥彭一例,钟室埋愁。震主功高,鼎分空忆蒯通谋。

下阕则转向议论和感慨。阳夏事悠然意味着对于韩信的历史事件感到淡然,感叹黥布和彭越的命运与韩信相似,都是一例。钟室埋愁则是指韩信曾被刘邦所忌,最终被贬谪到钟室之中,心中充满了愁闷。震主功高则表示韩信的功劳巨大,但却遭到了排挤和猜疑。鼎分空忆蒯通谋则是指韩信虽然被封为楚王,但最终还是被刘邦夺去了王位,只能空怀韬略,无计可施。

征途访古停辀,望灵风天半,英气凌秋。传檄片言,藏弓末路,荣枯总付东流。祠宇倚津楼,想巫弦社鼓,夜夜神游。看取长陵断褐,谁与酹荒丘。

最后两句则是词人对韩信岭的描写和感慨。征途访古停辀意味着词人踏上了征程,来到了韩信岭,驻足观望。望灵风天半则形容韩信岭的景色如诗如画,令人陶醉。英气凌秋则是指韩信岭上的英气依然旺盛,如同秋天的阳光一般照耀着大地。传檄片言则是指韩信曾经发布过的檄文,流传至今仍然具有影响力。藏弓末路则是指韩信曾经拥有过强大的力量,但现在却已经失去了权力。荣枯总付东流则是指荣耀和衰落都在不断地变化,无法把握。祠宇倚津楼则是说祠堂建在长陵(汉惠帝陵墓)旁边,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巫弦社鼓则是想象中的祭祀活动,人们在夜晚聚集在一起演奏音乐、舞蹈,祈求神灵保佑。看取长陵断褐,谁与酹荒丘则是指看你们这些当官的,有谁像长陵的那位隐士一样穿粗布短衣,过着简朴的生活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