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路,习见依依巷陌如故里。趁絮泥消尽,任教日访,琴尊欢事。望旧巢天际。金莲对烛光生蕊。禁漏短,争许袖惹,蓬莱云气。
向槐堂里。又朋簪清话,依然树色浮空,人影在地。芳踪梦蝶重寻,幸秦源、暗通尘世。倚征鞍、嗟倦羽飞回,游骢唤起。好属卢沟月,须令佳会常继。
【解析】
题干要求“逐句释义”,本诗共八句,可分四层:
第一层(前六句):写诗人在京城的所见所感。
第二层(中间两行):写诗人在京城的生活状态。
第三层(最后两句):写诗人回到故乡的情景。
第四层(后四句):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中,关键词“还京乐”、“丙戍”、“都门”、“匆匆脂辖”、“凤城路”等处都是解题的突破口。同时,要结合注释和译文进行赏析。
【答案】
①还京乐:指归家。②丙戌:农历七月十五日,即七夕节。③都门:京城门外,指京城。④匆匆脂辖:形容匆忙的样子。脂辖,车马车轮下的垫物,此处代指车马。⑤凤城路:京城的路名。⑥絮泥消尽:指春去秋来,草木凋零。⑦琴尊欢事:指宴饮之乐。⑧望旧巢天际:指仰望天边,想象家乡。⑨金莲对烛光生蕊:指灯下看花。⑩禁漏:皇宫里报时的漏壶,因宫墙严密,故称为禁漏。⑾蓬莱云气:指仙境的云雾。⑿向槐堂里、朋簪清话:指回到老家与友人闲谈。⒀树色浮空:指树林的颜色映衬着天空,景色美丽。⒁芳踪梦蝶:比喻美好的事物如梦似幻,不可追寻。⒂幸秦源、暗通尘世:借《山海经》中的“夸父追日”故事,指作者与友人相聚时心情愉快。⒃倚征鞍、嗟倦羽飞回:指骑马归来时的心情。⒄游骢:良驹,此处指骏马。《汉书·西域传》:“安息国……其西鄙有王治曰蓝市城,城北有骊驹山,山多骏马,所谓‘天马’也。”⒅好属卢沟月,须令佳会常继:意思是希望每年都有这样的聚会,即每年的七夕节。卢沟:今北京西南卢沟桥。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⒆芳踪梦蝶、秦源暗通、倚征鞍、嗟倦羽飞回:均以典故入诗,丰富了内容,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