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奁亭畔,话西风、一笛清游曾记。已是离愁消未尽,禁得危栏重倚。别浦凝阴,回塘弄晚,摇漾沧洲意。前番衰柳,向人还又憔悴。
长恨千里关山,南云不见,见苍烟无际。帽影缁尘江上路,多分霜丝难理。潮落秋生,水凉梦远,休唤眠鸥起。相思何许,白萍红蓼乡里。

翠奁亭畔,话西风、一笛清游曾记。已是离愁消未尽,禁得危栏重倚。别浦凝阴,回塘弄晚,摇漾沧洲意。前番衰柳,向人还又憔悴。

长恨千里关山,南云不见,见苍烟无际。帽影缁尘江上路,多分霜丝难理。潮落秋生,水凉梦远,休唤眠鸥起。相思何许,白萍红蓼乡里。

【注释】

翠奁亭:在江西南昌县南。

西风:指秋季的风。

一笛清游:形容吹笛声悠扬动听,引人入胜。

离愁:离别引起的愁苦。

禁得:经受得住。

别浦:分离的江河之滨。

沧洲:即沧海,此处借指故乡或家乡。

苍烟:指远处的云雾。

帽影缁尘:帽上沾满尘土。缁,黑色。

霜丝:霜白色的丝线。

潮落秋生:潮水退落,秋天来临。

白萍红蓼:指荷花和野草等水生植物。

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融写景与抒情于一体,借赤壁之战,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上片开头三句,点明地点和时间。“翠奁亭畔”,表明是在临江的翠奁亭畔;“话西风、一笛清游”,说明是在西风吹拂下,一边欣赏景色,一边聆听笛曲。“已是离愁消未尽”五字,概括了上片前四句的内容。“禁得危栏重倚”一句,表明自己虽身在美景之中,却因思念家乡而无心观赏。“别浦凝阴”、“回塘弄晚”,描绘的是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图,但作者却无心赏玩。这两句中,“别浦”二句用倒装句法,以“回塘”作主语,“别浦”为宾语,“弄晚”二字,则写出了池塘的动态美。“摇漾沧洲意”,则是说,作者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

下片开头两句,由上片的景物转入人物活动。“前番”二句,回忆以前曾经多次经过这里,看到过那里的杨柳已经衰老。“衰柳”二字,是全词的核心,也是作者感慨的焦点所在。“向人还又憔悴”,进一步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愁苦。

下片中间六句,抒写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长恨”三句,写自己的忧国之情。“长恨”二字,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不满,又流露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南云不见”,“苍烟无际”,则写出了国家的形势危急,令人担忧。“帽影缁尘”、“霜丝难理”两句,是说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要为国出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报效君王。“潮落秋生”一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一方面写出了时当秋季,潮水即将落去;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梦远”二句写自己无法入睡的原因,是因为心系天下大事,无法忘怀。

写自己对家乡的思念。“相思何许”,问天;“白萍红蓼乡里”,答天。作者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故乡的自然景色来映衬自己的思念之情,使读者感到更加深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