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风紧花如雾,催归雁程秋晚。梦碾飙轮,霜砭病骨,消得吴云轻剪。江空恨远。正枫落敲诗,砑笺流怨。翠羽飞来,未谙愁重讶杯浅。
银筝凄弄夜久,泪痕双照处,衫袖还满。巷口乌衣,遨头绣陌,曾识春人莺燕。零箫剩管。问烟月前朝,去尘奔电。半枕寒潮,断魂和浪卷。

台城路重过金陵

【注释】①石城:南京别称。②花如雾:形容落花纷纷。③催归雁程秋晚:秋天,大雁南飞回巢,催促人归。④飙(biāo)轮:旋风,疾风。⑤吴云:指秋天的云。⑥枫叶:指秋天的树叶。⑦砑(yà)笺:用蜡纸制成的信纸或写字的纸张,表面平滑,故名。⑧乌衣巷:南京城南一条街,唐代时为富贵人家聚居的地方。⑨春人:春天来的人。⑩零箫剩管:箫与笛都已吹尽。

【赏析】

《台城路·重过金陵》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金陵之景及作者重游之感。下片则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之情。这首词通过对眼前景色的描绘和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石城风紧花如雾,催归雁程秋晚”这两句描写了金陵秋季的景色。在秋风的吹拂下,金陵城外的花朵像雾一样飘动,一群群北归的大雁排成人字形,急匆匆地往南方飞去。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雾,将雁比作人,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金陵秋日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梦碾飙轮,霜砭病骨,消得吴云轻剪”这几句描述了作者在梦中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醒来后感到全身疲惫不堪。这里的“飙轮”指的是旋风,象征着激烈的斗争;“霜砭”指的是冷冽的霜气,象征着身体的疾病。作者通过这些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战斗中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以及战后的疲倦与无力感。

“江空恨远。正枫落敲诗,砑笺流怨”这三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当秋风萧瑟之际,他不禁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家人,心中充满了深深的遗憾与哀愁。这里用到了“恨远”、“流怨”等词语,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感氛围。

“翠羽飞来,未谙愁重讶杯浅”这两句则是描写了一只翠绿色的鸟儿飞来落在他的肩膀上,但他却并不清楚这只鸟儿是否能够理解自己的忧愁之情。这里的“未谙”指的是不理解,“讶杯浅”则是指在饮酒时感到心情沉重,可能是因为酒量不够。这两句通过动物的比喻和人的情感反应,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感慨。

“银筝凄弄夜久,泪痕双照处,衫袖还满”这几句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在月光的照耀下,一只银制的筝静静地发出凄婉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而作者的眼泪也滴落在筝上,形成了两道泪痕。最后,作者感叹道,自己的肩膀已经被衣袖撑得满满当当,仿佛已经无法再承受更多的痛苦与悲伤。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感,也深化了词中的情感表达。

“巷口乌衣,遨头绣陌,曾识春人莺燕”这三句则是回忆了过去的美好时光。曾经在这条繁华的街道上,有一群美丽的女子穿着华丽的衣服翩翩起舞,歌声婉转悦耳。这里的“乌衣”指的是穿着黑色衣服的女子,“春人”指的是年轻美丽的女子,而“莺燕”则是喻指欢快的鸟声。通过这些形象的描述,词人回忆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但同时也流露出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哀。

“零箫剩管,问烟月前朝,去尘奔电”这三句则是对未来的展望。现在只剩下一支箫和一些笛子了,它们都曾经是人们喜爱的乐器。但是,现在只剩下它们在烟雾缭绕的月夜里独自演奏,仿佛在追寻着那些已经消逝的时光。这里的“去尘奔电”指的是像闪电般的速度逝去,表达了词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半枕寒潮,断魂和浪卷”这两句则是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在这个寒冷的夜晚,他半躺在枕头上,感受着寒潮的侵袭,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为敌。他的魂魄也随着浪花一起翻滚,仿佛要被卷入大海深处。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深刻地展现了词人的悲愤与无奈之情。

这首词通过对金陵秋日景物的描绘以及作者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实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