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长淮逝水恨滔滔,清流乱黄流。看东潴洪泽,南连扬越,西控吴头。蚌埠云屯虎落,跃马喜高秋。天堑临江表,襟锁咽喉。
千古英雄成败,几凤阳濠泗,说项归刘。问青天无语,沉醉抚吴钩。染燕支、薄描金粉,付酒徒、乘兴画沧洲。重回首,话兴王事,雾惨山愁。
【赏析】
《临淮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辛弃疾任滁州知府时,因不满当地官吏,辞官归居上饶带湖,过从临淮一带。此诗即作者自述其临淮之行。
开头两句“吊长淮逝水恨滔滔”为第一层。“吊”字,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也是全诗的基调,它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吊”,指悼念、感伤;“逝水”,指长江之水。“滔滔”,形容江水奔腾汹涌的样子。这里既点明题意,又引出下文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这一句是说:我对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不禁感叹不已,感到无比悲愤。长江之水奔流不息,而历代的英雄人物却多已消逝。“清流乱黄流”,用对比手法突出长江之水之急。“看东潴洪泽,南连扬越,西控吴头。”这是写临淮地区的地理形势。洪泽,在今安徽五河县西南。扬越,指今江苏、浙江一带。吴头,指南面吴地。三句总写临淮地区的历史地理特点,与开头两句相呼应。“蚌埠云屯虎落”,写临淮一带山势高耸,云雾环绕,地势险要,有如屯积战备的虎豹。“跃马喜高秋”,“跃马”,指骑着马的人。“高秋”,秋季。两句意思是:在这里驻军,骑着马的士兵看到秋天到来,都十分高兴。“天堑临江表,襟锁咽喉”。“天堑”是指长江天险,“襟”指衣衿,这里引申为屏障。“咽喉”,指要害之地。两句的意思是:长江的天险正临着大江南北,像衣襟一样把要害之地紧紧锁住。
以下四句为第二层。“千古英雄成败,几凤凰濠泗,说项归刘?”这是诗人对历史上一些英雄成败的评论,表达了作者对英雄功业成败得失的看法。“凤凰”、“濠泗”分别指战国时的楚国和西汉初年楚汉争霸时的陈胜、项籍。作者认为,古来成大事者都是经过一番磨难,最后取得成功的。“问青天无语,沉醉抚吴钩”,这两句是对前文的深化议论。“青天”,指苍天。“无语”,指沉默不语。这两句的意思是:向苍天发问,苍天却沉默无言。“沉醉抚吴钩”的“醉”,不是真醉,而是假醉,借酒浇愁。这两句的意思是:只有借酒浇愁罢了。“染燕支、薄描金粉,付酒徒、乘兴画沧洲”,写作者饮酒作画,以寄托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燕支”指胭脂红的牡丹花。“金粉”指黄金白银。“沧洲”,即沧海。这几句的意思是:我用艳丽的色彩涂抹美丽的花朵,让酒徒尽情地挥洒笔墨,描绘沧海中的美景,寄托自己的情怀。
尾联两句为第三层。“重回首,话兴王事,雾惨山愁”,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经历的总结,也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坎坷的感慨。“兴王事”是指建功立业之事。“雾惨山愁”是说自己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事情,心中充满忧愁。
全诗通过描写临淮一带的自然景物,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之情,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