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秋老,听严城清角,声断谯门。大壑繁霜琼宇肃,鸿阵飞破停云。境逼高寒,时逢摇落,华发奈清尊。愁孤佳节,旧游无地招魂。
回首江海前尘。经行如梦里,诗卷空存。蜀道青天天更远,难问唳鹤哀猿。醉菊依稀,佩萸谁健,愁极欲忘言。县花徒绚,泪淹宿酒襟痕。

【注释】

①《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名作,此词为怀古之作,借对周瑜、曹操的追忆,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感慨。“甲子”即公元1084年,重九即重阳节,古人以九月九日重阳节为登高远望之佳期,此词作于重阳节。

②耆宿:老年学者。嬴山:即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山,山上有文山祠,相传是三国时诸葛亮(字孔明)读书之地。

③展谒:参观游览。文山祠:诸葛亮的祠堂。

④遂川:江西遂川县。警报沓至而返:指作者在游山途中听到警报,不得不返回。

⑤倚平调志感:依着平调曲填词。平调是唐代一种音乐形式,多用于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⑥大壑:深谷。

⑦鸿阵:鸿雁排成行列的壮观场面。

⑧境逼:形势逼近。高寒:地势高峻寒冷。摇落:凋零萧杀的景象。

⑨华发奈清尊:白发人怎忍心对着酒杯?奈,怎么。

⑩愁孤佳节,旧游无地招魂:因孤独忧愁而无法享受节日的快乐,怀念过去的朋友已无处可寻。

⑩蜀道青天天更远:“蜀道”指由四川入关的山路。李白《上庐山》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青天:喻指险阻的山川。

⑩唳鹤哀猿:古代传说,鹤能学人语,故称;猿猴啼叫,声如哀鸣。

⑩醉菊:菊花酒。佩萸:佩带茱萸囊。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重阳独酌杯中物,瓦列千峰似斗移。”

【赏析】

此词写于公元1084年的重阳节,是东坡在庐陵郡与耆宿同登蠃山、游览文山祠后,又闻警报而归途中所作。全词通过作者对景物的感受和联想,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怆心情。

上片开头三句,描绘了一幅秋江暮景图。起笔“暮江秋老”,便给人以肃杀之感。“听严城清角,声断谯门”,又使人想到战乱频仍,国事艰难。这三句是全词感情发展的基础,它既是对眼前秋江暮色的描写,也是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概括,更蕴含着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无限感慨。“大壑繁霜琼宇肃”一句,承上启下,点出了下文所要抒写的“鸿阵飞破停云”的壮丽景观;同时,也照应了题目中的“秋老”。

过片处,词人宕开笔墨,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写出了眼前的景色和心中的感慨:“境逼高寒,时逢摇落,华发奈清尊。”这里,作者用“境逼”、“时逢”两个词语,既表现了他身处逆境的无奈,又表达了他壮志未酬的愤慨。“华发奈清尊”一句,既是实写,又寓含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这几句词句之间,上下呼应,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至此,词人的心境已经达到了“凄迷惨怛,不可向迩”的境界了。

下片开始四句,词人进一步从现实生活出发,抒发了自己的身世感慨。“愁孤佳节,旧游无地招魂”,这两句既是对前面所写的秋景的进一步渲染,又是对个人遭遇的概括。作者说,自己独自一人在这深秋时节来到风景优美的青原山游览,但见秋景凄凉,心情更加沉重。他不禁思念着过去的友人,想他们现在不知身在何处,是否还在人间。这四句词情调沉郁,意境深远。

过片之后,词人的感情又出现了转折。“回首江海前尘”,这一句是对前面所写的秋景的进一步渲染。在这里,作者用“回首”一词作为过渡,引出了自己“经行如梦里”的感慨:自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经过了许多地方。“诗卷空存”,表明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只能徒增感慨而已。接着两句“蜀道青天天更远,难问唳鹤哀猿”,更是直接表达了他对世事的失望和无奈。

最后两句“醉菊依稀,佩萸谁健,愁极欲忘言”,是全词最精彩的地方。“醉菊依稀”两句是对前面“愁孤佳节,旧游无地招魂”二句的具体化。作者面对眼前的美景,本想借饮酒赏菊来排遣愁绪,然而却感到十分渺茫和空虚。“欲忘言”,正是作者无法言说的极度痛苦和绝望。结句“县花徒绚,泪淹宿酒襟痕”,更是直抒胸臆。“县花”,是指梅花。作者说,梅花虽然盛开得灿烂夺目,但是却不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梅花虽美,却不能消减我的愁苦。作者以梅花自比,表达了自己虽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颇有特色。它先以“暮江秋老”为起兴之笔,然后由近及远、层层深入地抒发自己的感慨。全词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同时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