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声咽。磨刀水映关山月。关山月。胡儿吹角,汉儿伤别。
玉门关外持旌节。葡萄入汉烽烟绝。烽烟绝。燕然铭罢,又封高阙。
【诗句解释】
- 泉声咽:泉水在流动时,声声响起,像是呜咽一般。
- 磨刀水映关山月:磨刀水(指黄河)在映照出关山(指甘肃一带的高山)上的月亮时,景色显得格外美丽。
- 胡儿吹角: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用角来发出号角声。
- 汉儿伤别:这里的“汉儿”是指汉族人民,因为汉朝的国界在西北,所以这里的“汉儿”指的是居住在西北的汉族人民。而“伤别”则表明这些汉人因与亲人别离而感到伤心。
- 玉门关外持旌节:在玉门关(位于今甘肃敦煌)的外面,有一位官员正在持着旌节(一种古代的仪仗旗帜),表示他的官职。
- 葡萄入汉烽烟绝:葡萄是汉代的一种特产,所以这里的“葡萄入汉”指的是葡萄被送到了汉朝。而“烽烟绝”则是形容边疆的烽火已经熄灭,意味着边境的安全无虞。
- 燕然铭罢:燕然山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是一个著名的山峰。而“燕然铭罢”则是指刻在燕然山上的铭文已经刻完,象征着边境的安定和和谐。
- 又封高阙:高阙是古代长城上的一种建筑,这里指的是长城的一部分。而“封高阙”则是将长城的这一部分封起来,表示保护和守护。
- 赏析:李白的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通过对边塞风光、战争场面以及人物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边疆的壮丽和和平的重要性。诗中的“泉声咽”、“胡儿吹角”、“汉儿伤别”等词语,都生动地描绘出了边塞的独特景象和人民的艰辛生活。而“玉门关外持旌节”、“葡萄入汉烽烟绝”、“燕然铭罢”等句子,则展现了边疆的稳定和繁荣,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