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堞阴阴,又隐约野山,四野萧瑟。宝屑吹尘,酒香黏雨,胡儿邺下遗迹。画帘影隔,佩环风动高楼侧。事寂寂,都付、牧童牛背数声笛。
行客几辈,立马斜阳,北原高低,无限秋色。说当年、残碑沁血。沙沉还有断金戟,磷火夜深青未灭。倚啸何处,休问旧日铜驼,上东门外,几多荆棘。
【注释】
邺中:指后赵都城邺县(今河北临漳)。石赵:指后赵。故宫:宫殿遗址。宝屑:珍珠和玛瑙屑,指珍宝。画帘影:指宫女画像。佩环:指女子的首饰。高楼:指皇宫。事寂寂:指往事已矣。牧童牛背数声笛:指边关牧童吹奏笛子,表示对故国思念之情。行客:行者。几辈:几代人。沙沉还有断金戟:指沙场遗骸。磷火:古代迷信认为,磷火是萤火虫的光,古人认为它是鬼火。青未灭:指磷火在黑暗中闪烁。倚啸:凭栏远眺。休问旧日铜驼:铜驼是古都洛阳的标志。上东门外:指洛阳。几多:多少。荆棘:喻指战乱。
赏析:
全诗前半写邺下遗迹,后半写长安之景。
“城堞阴阴,又隐约野山,四野萧瑟”三句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城堞阴阴说明战争已经结束,又隐约见得野山,说明战事刚刚结束,但是四野仍然一片萧瑟,战火尚未完全熄灭。宝屑、酒香、胡儿、画帘、佩环等意象,写出了邺下遗迹的美丽与悲凉。画帘影隔、佩环风动,都是从侧面衬托出宫殿的空寂。“说当年、残碑沁血”两句,用“沁血”一词,写出了残破的碑文上的血腥味,进一步渲染出邺下遗迹的悲凉气氛。“沙沉还有断金戟,磷火夜深青未灭”,这是诗人想象中的长安之景,也是诗人眼中的长安之景,通过对比,更突出了长安的繁华与邺下的荒凉。最后两句“倚啸何处,休问旧日铜驼,上东门外,几多荆棘”,以问句的形式收束全篇,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辉煌的长安的无限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邺下遗迹和长安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