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幕春寒峭。见疏梅、数枝开也,试灯风早。第一回圆今夜月,难得人天两好。只可惜、好光阴少。画鼓敲开银世界,尽相持、不放鸡催晓。深院静,漏声悄。
谁将明镜当头照。记难真、唐歌汉舞,几番喧闹。此地却除风雨外,少也千回曾到。怕桂树、婆娑渐老。月是主人侬是客,见嫦娥、向我盈盈笑。斜阳挂,海山小。
诗句释义
1 帘幕春寒峭。
- 解析: 此句描写了春天夜晚的寒冷,通过“帘幕”和“春寒”展现了初春时节的冷意,同时“峭”字传达了环境的清冷与孤独。
- 见疏梅、数枝开也,试灯风早。
- 解析: 诗人在这样一个清冷的夜晚中,注意到了稀疏的梅花开放的情景,这种自然美景增添了夜的美感。同时,“试灯风早”暗示着节日或特殊活动正在进行中。
- 第一回圆今夜月,难得人天两好。
- 解析: 这里的“第一回圆”指的是月亮首次圆满出现在夜空中,而接下来的“难得人天两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得的感慨,同时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 只可惜、好光阴少。
- 解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遗憾,暗指时间易逝、人生短暂。
- 画鼓敲开银世界,尽相持不放鸡催晓。
- 解析: “画鼓”可能指的是元宵节期间使用的彩色鼓,用来增加节日气氛。此句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场景:人们手持彩灯欢庆元宵节,鼓声震耳欲聋,整个场面如梦似幻。
- 深院静,漏声悄。
- 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透过窗子照进屋内,而室内则一片寂静,只能听到轻微的漏壶滴水声。这种静谧的环境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灵感。
- 谁将明镜当头照。
- 解析: 这里的“明镜”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的心境,可能是希望以清明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或者是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被外界诱惑所迷惑。
- 记难真、唐歌汉舞,几番喧闹。
- 解析: 这句诗回忆了过去的盛世景象,唐朝的歌乐和汉代的舞蹈曾经如此热闹,但如今已不复当年之盛。这种对比强调了时间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
- 此地却除风雨外,少也千回曾到。
- 解析: 虽然这里没有直接提到风雨,但结合前面的“唐歌汉舞”,可以推测这里的风雨或许象征着某种变化或考验。诗人用“少也千回曾到”表达了尽管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但依然坚持前行的决心。
- 怕桂树、婆娑渐老。
- 解析: “桂树”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秋天或衰老,而“婆娑”则是形容桂花树随风摇曳的样子。诗人担心桂花树会因为岁月而逐渐变老,这既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可能隐喻诗人自身的衰老之感。
- 月是主人侬是客,见嫦娥、向我盈盈笑。
- 解析: 这句诗通过月亮的视角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月亮作为宇宙的观察者,它见证了人间的喜怒哀乐,而诗人则将自己比作客人,欣赏着月亮的微笑。这里的“盈盈笑”形容了月亮明亮、温柔的光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 斜阳挂,海山小。
- 解析: 这句话通过对夕阳的描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斜阳挂在天际,海面上的山峦显得更加渺小,给人一种平静、安详的感觉。
译文
帘幕春寒峭,见到疏梅开了几枝,试灯风早。第一遍圆月今夜出来,难得人天两好。可惜的是,美好的时间太少了!画鼓敲开银世界的狂欢,尽情地不放鸡叫去催促天亮。深院里静悄悄的,只有漏声悄然。
谁把明亮的镜子当做自己的脸?记得当年唐歌汉舞,多次喧闹。此地除了风雨之外,很少经历过千回百折。只怕桂花树慢慢变老。月是我的主人你是谁的客人?看见嫦娥对我盈盈一笑。斜阳挂起来,海山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元曲风格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的“帘幕”、“疏梅”、“试灯风”、“明月”、“桂花树”等元素都富有象征意义,它们不仅美化了诗歌的意境,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