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桥下水。问几时销尽,伤春清泪。花前旧吟袂。绕阑干如梦,东风还是。相思未寄,荐青尊、高寒自倚。恁飘零、画角声中,忍见送春桃李。
何意。烟横雪乱,数点芳心,为谁憔悴。苔茵漫缀。无人见,断魂地。叹垂垂一树,江南遗恨,不到灵均楚佩。但黄昏、写照空池,两三瘦蕊。

【注】:瑞鹤仙·落梅(宋)李清照

虎山桥下水。问几时销尽,伤春清泪。花前旧吟袂。绕阑干如梦,东风还是。相思未寄,荐青尊、高寒自倚。恁飘零、画角声中,忍见送春桃李。

何意。烟横雪乱,数点芳心,为谁憔悴。苔茵漫缀。无人见,断魂地。叹垂垂一树,江南遗恨,不到灵均楚佩。但黄昏、写照空池,两三瘦蕊。

诗词注释:

  1. 虎山桥:在今北京市丰台区境内。
  2. 销尽:消尽。销,同“消”。
  3. 清泪:眼泪。
  4. 吟袂:指女子的衣袖。
  5. 阑干:栏杆。
  6. 东风:春风,此处借指春天。
  7. 青尊:酒器的一种。
  8. 高寒:孤独冷寂。
  9. 恁:你,代词。
  10. 画角声中:指听到画角的声音,即听到吹响的军号。
  11. 送春桃李: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被他人夺走。
  12. 烟横雪乱:形容景色凄惨。
  13. 芳心:指梅花的心。
  14. 灵均楚佩:屈原的楚国之佩。楚佩是楚国的玉佩,这里指屈原。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全词写暮春时节的落梅,通过梅花的凋零来抒发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上片起首三句以设问方式写出了落梅的季节和原因:“虎山桥下水。问几时销尽,伤春清泪。”虎山桥下流的是御河水,也就是元代大都城内的积水潭(又名北海),位于今天的北京西城区什刹海边。“销尽”是指梅花凋残的意思。“几时销尽”,就是询问什么时候才能凋残完。“花前旧吟袂。”这句说的是梅花盛开的时候,她曾经在花前吟咏,而如今已经过去很久了,她依然穿着那件过去的衣裳在花前吟咏。“绕阑干如梦,东风还是。”这句的意思是说,她围着花架好像在梦中一般。这里的“梦”是指她所经历的事情就像一场梦一样,而“还是”表示对她所经历事情的留恋。这两句表达了她的哀怨和无奈。“相思未寄,荐青尊、高寒自倚。”“相思”指的是怀念故土、怀念亲人的心情。她把思念寄托在酒杯里,用酒来消愁。“自倚”则表现出她孤傲的性格。“恁飘零、画角声中,忍见送春桃李。”这一句中的“恁”是您的意思,“飘零”是指梅花被风摧残后散落一地,这既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凋零,也暗含着作者自身的不幸遭遇。“画角声中”指的是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忍见送春桃李”则是说在战乱中看到春天的美景都如同被送走的桃李一样令人惋惜。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
    下片开始,由景入情,写梅花的衰败。“何意烟横雪乱,数点芳心,为谁憔悴”。“何意”是何曾想到的意思,“为谁憔悴”则是问梅花为何如此憔悴。“数点芳心”中的“芳心”指的是梅花的心,而“数点”则是形容梅花的数量之多。“烟横雪乱、数点芳心,为谁憔悴”这句表达了梅花因为战争而被摧残、被摧残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梅花因受摧残而产生的哀愁。“苔茵漫缀”这一句中的“苔茵”指的是苔藓,它依附在大地上,与梅花形成对比。“漫缀”是随意缀满的意思,表明苔藓已经覆盖了大地。“无人见,断魂地。”这句话中的“无人见”指的是没有人看见,“断魂地”中的“断魂”则是形容梅花已经失去了生机。“叹垂垂一树,江南遗恨,不到灵均楚佩。”这句中的“垂垂”是形容梅花枝干衰老的意思,“江南遗恨”中的“江南”指的是南宋,“灵均楚佩”中的“灵均”指的是屈原,“楚佩”是屈原用来佩戴的玉佩。这两句意思是说梅花枝干衰老,却仍然保持着江南的遗恨,但却未能像屈原那样佩戴上象征忠诚的楚佩。“但黄昏、写照空池,两三瘦蕊。”这一句中的“空池”指的是池塘,而“两三瘦蕊”中的“瘦蕊”则是形容梅花的花瓣已经凋萎、枯萎的样子。“写照”是画像的意思,这里指梅花的影像在池塘中映现出来。“黄昏”则是日落时分,此时的景象更加凄凉。“两三瘦蕊”则是强调梅花的凋零,而“写照空池”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凋零,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本词通过梅花的凋零来表现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上片描写了梅花被风吹落、被摧残的情景,以及梅花的哀愁和无奈;下片则通过对梅花枝干衰老、花瓣凋零的描写,表现了梅花的孤独和无助。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悲凉之感,堪称婉约派词作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