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点岁寒心,百尺苍云覆。落尽高花有好枝,玉骨如诗瘦。
卧影近池看,露坐移尊就。竹外何人倚暮寒,香支和衣透。

卜算子·辛亥岁始春

作者:苏轼

数点岁寒心,百尺苍云覆。落尽高花有好枝,玉骨如诗瘦。

卧影近池看,露坐移尊就。竹外何人倚暮寒,香支和衣透。

注释:

  1. 岁寒心:指梅花。
  2. 百尺苍云覆:形容云层厚重,遮天蔽日。
  3. 落尽高花有好枝:指梅花已经凋零,只剩下枝条。
  4. 玉骨如诗瘦:形容梅花的枝干像玉一样美丽,但瘦得像诗一样。
  5. 卧影近池看:指在池塘边上静静地欣赏梅花的影子。
  6. 露坐移尊就:指因为天气寒冷,所以把酒杯移到了离池子近的地方坐下。
  7. 竹外何人倚暮寒:指在竹林外的某个地方有一个人在倚靠在傍晚的寒风中。
  8. 香支和衣透:指穿的衣服被梅花的香气渗透了,变得温暖舒适。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辛亥年春天,与故人一起赏梅于邓尉山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自然美和自身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的首句“数点岁寒心,百尺苍云覆”描绘了梅花在冬日里傲然绽放的景象,如同一群勇敢的战士,不畏严寒,勇往直前。这一句既表现了梅花的品质,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精神的赞美。
    接下来的句子“落尽高花有好枝,玉骨如诗瘦”则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美态,它虽然已经凋谢,但依然保持着优雅的姿态,就像诗人心中的高尚品质。这句诗既表现了梅花的美丽,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然后是“卧影近池看,露坐移尊就”,描述了诗人在欣赏梅花时的情景。他静静地坐在池塘边,欣赏着梅花的影子,然后把杯子移到离池子近的地方坐下。这里的“卧影”、“露坐”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惬意。
    最后两句“竹外何人倚暮寒,香支和衣透”,则描绘了另一个场景。在竹林外的某个地方,有一个人在倚靠在傍晚的寒风中,身上散发着梅花的香气。这里的“香支和衣透”不仅表现出梅花的香气,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同时,诗人的语言也非常优美,既有形象生动的描绘,又有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