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座且无语,听我说昙花。芭蕉栀子肥大,盆盎簇横斜。移自祗陀林里,安在亚阑干侧,剡剡起光华。如熟五斗米,似驾七香车。
更月琯,送风信,促流霞。依旧青苞玉蕊,觉性逗灵芽。闻道仙人七七,又有石家醋醋,狡狯弄丹砂。宝相乍圆满,羯鼓不须挝。
【注释】
四座:在座的众人。听我说昙花。
芭蕉栀子:芭蕉与栀子花。
移自祗陀林里:从祗陀林中移来的。
亚阑干侧:即阑干边,在古代建筑上指横木或栏杆。
剡剡起光华:形容昙花花瓣晶莹透亮。
七斗米:一种量器,容量为一升。
石家醋醋:醋的别名。
狡狯弄丹砂:玩弄幻术。
宝相:佛的庄严形象。
羯鼓不须挝(zhuā):不必敲打羯鼓。
【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物词,借写昙花的盛开来抒发作者对世事变迁、人生短暂以及佛理的体味等感受。上阕先写昙花的盛况;下阕写昙花凋谢,以昙花之开落喻人世之盛衰。整首词语言典雅,意境清幽,耐人寻味。
“水调歌头·昙花第二”词牌名,又名《水调歌》、《大圣乐》,双调,九十二字,前片五句四平韵,后片六句三平韵。这首词是咏物词,借昙花花期的短暂来寄托自己人生如梦的感慨。全词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写昙花盛开时的美好情景;一部分写昙花凋谢时的凄美景象,以此表达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并借此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哲学观。
上阕开头“四座且无语,听我说昙花”,点明题意,表明下文要写昙花的盛况了。接下来两句,描写昙花的盛况:芭蕉栀子肥大,盆盎簇横斜,把昙花比作熟米、七香车,既生动形象,又新颖别致。这两句是全词的过渡,也是上阕的重点,它为下阕的描写做了铺垫。以下几句描写昙花开放的情景,写得非常细腻:它不仅颜色艳丽,而且香气扑鼻,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花瓣晶莹剔透,犹如一颗颗珍珠。最后一句“犹觉性逗灵芽”,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昙花开放时的娇艳动人,同时也暗合了词人的人生感悟,即人的生命也像昙花一样短暂。
下阕开始“更月琯,送风信,促流霞”,承接上阕结尾而来,描绘了昙花即将凋谢的景象:“依旧青苞玉蕊”,写出了昙花虽然将要凋谢,但是仍然美丽动人;“觉性逗灵芽”,写出了昙花虽然将要凋谢,但是仍然有生命力。这两句既是对上阕“犹觉性逗灵芽”的回应,又是对昙花凋谢后的惋惜之情的抒发。接着两句“闻道仙人七七,又有石家醋醋,狡狯弄丹砂”,运用典故,描绘了昙花将要凋谢时的美丽景象。这里,仙人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王母娘娘;石家醋醋,典出《搜神记》卷十四:“王献之为扬州从事,值雨,见一女子,衣不蔽体,而颜色鲜好……乃于临皋住女墙下,窥看之。良久,乃呼曰:‘君莫厌修洁,余亦自有佳处。’因取石榴酒与之饮,尽十斛。便共食。食毕共语,遂结缘。”这里的王献之就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狡狯弄丹砂,是指道士们炼丹制药的故事。这两句既表现了昙花将要凋谢时的美景,也反映了作者对此景的感慨之情。最后两句“宝相乍圆满,羯鼓不须挝”,既是对上阕“犹觉性逗灵芽”的呼应,也是对昙花即将凋谢的惋惜之情的抒发。这两句的意思是:昙花的宝相渐渐圆满,就像人的生命也终将结束一样。然而,这并不能阻止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也不必敲打羯鼓来庆祝生命的结束。这两句既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也表达了他对于生命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