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各乡里,何遽得相逢。
莺鸣出谷求友,各自任飞蓬。
不道茧丝千叠,恍若蚁蛛九穴,屈曲竟能通。
遇合果谁主,吹万听天风。
形骸隔,踪迹异,只心同。
生平各道前事,都是信天翁。
春色暄妍欣赏,秋气清莹增爽,天趣本和融。
领取眼前乐,莫放酒杯空。

【解析】

“南北各乡里,何遽得相逢”:我和你分别在南北各地,怎会偶然相遇呢?

【译文】

我们各自在南北各地生活着,怎么就偶然相遇了呢?

“莺鸣出谷求友,各自任飞蓬”:春日的黄莺从山谷中飞出来,寻找朋友,各自自由地飞向远方。

“不道茧丝千叠,恍若蚁蛛九穴,屈曲竟能通”:没有想到蚕丝层层重叠,仿佛蚂蚁和蜘蛛结成的网,曲折盘旋竟能通达。

“遇合果谁主,吹万听天风”:命运的安排,谁又能主宰呢?只任凭风吹云散。

“形骸隔,踪迹异,只心同”:虽然形体相隔、踪迹不同,但只有我们的心是相同的。

“生平各道前事,都是信天翁”:你生前所讲述的往事,我都相信是天上的织女所传述的。

“春色暄妍欣赏,秋气清莹增爽,天趣本和融”:春天景色明媚鲜艳,秋天气息清澄凉爽,大自然的情趣本来就和谐融洽。

赏析:

《水调歌头》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所做,是一首咏怀词。上片写自己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下片写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祝愿,全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二月,当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这年春天,苏轼来到黄冈城外的赤鼻矶游赏,观赏了一派大好春景。他想起好友陈季常,便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

“南北各乡里”,表明两人虽因政治原因被贬,但并未远离家乡,仍然居住在各自的乡里之间。“何遽得相逢”一句说明他们虽久别重逢,但并不感到惊奇。作者把两人久别的感慨融入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之中,表现出旷达的胸襟。

“莺鸣出谷求友,各自任飞蓬”,以黄鹂自比,说自己与友人也像黄莺一样,从四面八方飞聚到一起,各奔前程。“各”与“南北”呼应,表明两人虽久别重逢,但并未远离家乡,仍然居住在各自的乡里之间。“不道茧丝千叠,恍若蚁蛛九穴,屈曲竟能通”两句用比喻手法描写了蚕丝的层叠和蛛网的密布,形象地写出了人世间的人情世态。“遇合果谁主”一句,表现了作者对人事无常、人生多难的感慨。作者认为人的一生,无论怎样努力,其结果如何,都无法预料,只能听任命运的安排。

“形骸隔,踪迹异,只心同”三句,以“形骸”指身体,“踪迹”指行动或行踪,“心同”指心意相通。作者认为尽管两人的行踪各异,但他们的内心却是相通的,彼此之间能够相互理解。

“生平各道前事,都是信天翁”二句,以传说中织女为牛郎织布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友人遭遇的理解。作者认为牛郎织女的爱情坚贞不渝,即使遭到天帝的惩罚,也无法阻挡他们相爱的决心。因此,作者希望友人也能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幸和困难。

“春色暄妍欣赏,秋气清莹增爽,天趣本和融”三句,通过描绘春天和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情的赞美。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秋天则清新宜人,清爽宜人。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但其本质却是一致的——和谐统一。

“领取眼前乐,莫放酒杯空”二句,是对友人的劝慰与祝愿。作者希望友人在享受眼前的快乐时,不要辜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同时也希望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珍惜时光,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