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如画酿清寒,晴照几家院落。
篱菊盏泉刚荐了,花事未应萧索。
浅渚霞明,微波风峭,双桨秋江邈。
阑干闲倚,一枝红艳初灼。
眼底百卉具腓,些些芳意,欲向谁边托。
唤作拒霜还自怯,聊与青娥相约。
冷到情天,别开香界,敢怨燕支薄。
东风回首,满城桃花如昨。
【注释】
江城:指临安。酿:酝酿,酝酿着秋意。清寒:凉爽的天气。晴照几家院落:阳光普照在几户人家的庭院。篱菊:篱笆边的菊花。一盏:一壶。菊盏泉:用菊花制成的酒。刚荐(juàn):刚刚送上来。花事:指花期。萧索:萧条凄凉。浅渚(zhǔ):水浅沙平的地方。霞明:朝霞映照着水面,显得明亮。微波风峭:微风吹拂着波浪,波纹很急。双桨秋江邈(miǎo):划着船桨在秋天的江上远去。阑干:栏杆。闲倚:悠闲地靠在上面。红艳初灼(zhuó):鲜艳的花朵刚刚开放,露出红色的花瓣。眼底:眼前。百卉(huì)具腓(fú):各种花草都开始凋谢了。腓:衰败的意思。些些芳意:一点点的芳香之意。向谁边托:向谁诉说?向谁寄托。拒霜:一种植物名。还自怯:也感到害怕。聊与青娥相约:暂且和青娥约会。青娥:女子的代称。冷到情天,别开香界:冷到天上,另辟一个香气的世界。情天: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别开香界:另外开辟一个芬芳的境界。敢怨燕支薄(bó):怎敢怨恨燕脂(胭脂)涂得不厚。燕支:胭脂。薄:薄。
【译文】
杭州城如同一幅画卷般美丽,秋日里清爽宜人,阳光照耀下几户人家的庭院。篱笆旁菊花刚被送来,花事还未凋谢。水浅沙滩上朝霞映照,轻风吹动着波纹,我悠然划起小舟,向远方的江上漂去。我靠在栏杆上,欣赏那枝头鲜红的芙蓉,它刚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眼前的百花都已经衰败,而它却依然娇艳欲滴,仿佛在倾诉着它的芬芳。这芙蓉啊,虽然叫拒霜,但内心也难免有些畏惧,只是暂时与少女约好,暂且相聚而已。冷到了天上,另辟出一个芬芳的境界。怎么敢怨恨胭脂涂得不够厚呢?回头望一眼,城里满城的桃花依然如昔。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写于作者被贬杭州之时。《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曾提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人物形象,这首词则以写景寄寓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势衰微的忧虑。
上阕描绘了江南深秋的美景。首句写杭州城如诗如画,景色如画,为全词定下了抒情基调,也为下文所写木芙蓉作铺垫。“晴照各家院落”,阳光明媚,洒满各家各户的房舍院落,一派祥和之气。“篱菊盏泉刚荐了”,篱笆旁边的菊花刚刚被送来,似乎在向人们述说花期尚长,还有一段美好的时光。“花事未应萧索”,花儿的事尚未结束,一切都还在美好状态中。接着写“浅渚霞明,微波风峭”,“双桨秋江邈”,“阑干闲倚”,描写了一幅秋江泛舟图,表现了一种闲情逸趣。
下阕则转入写芙蓉。芙蓉是木芙蓉的花,又名拒霜,是木本花卉,秋季开花,其花色有白、红、桃红等色。词人以芙蓉喻人,写其傲骨、清高、坚贞的性格。“眼底百卉具腓,些些芳意,欲向谁边托?”眼底百卉都已凋敝,只有芙蓉独自挺立,虽然花事已过,但它依然傲然挺立,不肯随波逐流,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唤作拒霜还自怯,聊与青娥相约”,把木芙蓉比作拒绝霜雪的梅花,虽然有点怯懦,但还是勉强相约与少女相见。
末三句:“冷到情天,别开香界,敢怨燕支薄。”这里化用了李白《清平调》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句子,暗用其诗意。意思是说冷到了天上,另辟出了一个芬芳的境界,哪里还能抱怨胭脂涂得不厚呢?这里既表达了词人对时局变幻、国运不济的担忧,又流露出对自己才华被埋没的愤懑之情。
全词通过写木芙蓉之姿,寄寓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