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尘黄阁侍威颜,忽拥高牙出帝关。
玉佩乍辞文石陛,锦衣重到虎丘山。
仙飙时傍潺湲起,珍羽多从杳霭还。
官大宠深难得暇,林泉怀旧是偷闲。
虎丘
介绍
。
《虎丘》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山色晴明水映楼,龙池花发柳含秋。
风前一曲琴书在,何处笙歌此夜游?”
这首诗描绘了苏州的虎丘景色。虎丘位于苏州市区西南部,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山色晴明:春天时分,虎丘周围的山水呈现出一片明媚的颜色。
水映楼台: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远处的楼宇,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龙池花发柳含秋:春季时节,龙池(即现在的白莲池)里的荷花盛开,岸边的杨柳也带着秋天的气息。
风前一曲琴书在:夜晚时分,在清风吹拂下,虎丘上空回荡着古筝和琵琶等乐器的声音。
何处笙歌此夜游
相关推荐
虎丘 久尘黄阁侍威颜,忽拥高牙出帝关。 玉佩乍辞文石陛,锦衣重到虎丘山。 仙飙时傍潺湲起,珍羽多从杳霭还。 官大宠深难得暇,林泉怀旧是偷闲。 注释: 1. 久尘黄阁侍威颜:很久以来在黄阁中侍奉皇帝的威严。黄阁,古代帝王办公、议事的场所。 2. 忽拥高牙出帝关:突然拥戴高高的仪仗从皇宫中走出。高牙,指仪仗中的仪刀。 3. 玉佩乍辞文石陛:忽然告别了文石阶上的玉佩。玉佩,指玉饰,这里指皇帝赏赐之物。
虎丘 海涌起平田,禅扉古木间。 出城先见塔,入寺始登山。 堂静参徒散,巢喧乳鹤还。 祖龙求宝剑,曾此凿孱颜。 注释 海涌起平田:海潮涌起时,平地都变成了水,形成了一片汪洋。 禅扉古木间:寺庙的木门旁,长满了苍老的树木,透露出一种古朴的氛围。 出城先见塔:出了城门就能看到一座塔,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入寺始登山:进入寺庙后,才真正感受到了山的高耸和陡峭。 堂静参徒散:寺庙里的殿堂很安静
【注释】 1.阿鸿:即“吴鸿”。 2.碧:青绿色。 3.气彻重泉埋不得:意指虎丘的灵气能冲破重重障碍,无法埋葬。 4.至宝:极珍贵之物。 5.海中飞霹雳:意指雷声震响如海中霹雳。 6.虞初:即“虞舜”。 7.罅(xià)石千寻:形容虎丘石壁裂缝纵横,高耸入云。 8.伽蓝:梵语音译,意为寺庙。 9.月黑伽蓝问周易:暗指在月光暗淡时向寺庙中的道士询问《易经》。 【赏析】
虎丘:位于苏州市西北,因山上有虎丘塔而得名。 晋人事高旷,所得多奇僻:晋代时的人志趣高远,喜欢追求新奇和不同寻常的事物。 云岩佛子庐,曾为二王宅:云岩是佛教徒居住的地方,二王是指吴国的两个王子。 当时盘乐地,俯仰成今昔:指虎丘这个地方曾经是皇家游乐的胜地,现在已经成为历史。 林泉亦余好,徘徊想遗迹:这里的“余好”指的是作者的喜好,“遗迹”指的是历史遗迹。 那知非昔人,复作登临客
【注释】 心境空:心静如止水。地偏:指人世纷扰之事少。杖藜(lí):拄着拐杖。勘点头禅:参禅悟理,点头称许。重门:重重的门户,象征重重困难或重重难关。海心石:传说中的神物,位于苏州虎丘山中。一剑截开冰底天:用一剑把冰块劈开,象征着斩断尘缘,超脱凡俗。珣珉(ruìmín)曾院宇:指的是古代名胜古迹,即苏州的虎丘寺。珣珉,指玉石;院宇,泛指寺庙、寺院。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地方。共山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虎丘》。诗中描绘了虎丘的景色和历史,展现了虎丘的壮丽和沧桑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联 虎丘之名岁二千,虎丘之丘何渺然。 "虎丘之名岁二千" —— 虎丘的名字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虎丘之丘何渺然" —— 虎丘这座山看起来多么的渺小和遥远。 众山争高隐日月,笑此拳石埋平田。 "众山争高隐日月" —— 周围的山峰都争相高出,似乎遮住了天空中的日月。
虎丘诗句释义与赏析探索古迹之美,领略诗中意境 1. 诗作背景及历史 - 地理位置 - 历史沿革 - 文化意义 2. 虎丘名称由来 - 古代神话传说 - 地名命名原因分析 - 文化内涵解读 3. 两寺今为一的历史变化 - 虎丘与周边寺庙关系 - 历史变迁对景观影响 - 现代虎丘旅游发展 4. 虎丘建筑与自然景观结合 - 虎丘塔建筑特色 - 虎丘泉石美景解析 - 山水园林艺术交融 5.
虎丘 突兀浮图插翠微,吴王事迹总成非。 寺僧未晚山门闭,不放闲云一片飞。 注释:虎丘是苏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山上有一座虎丘塔,建于唐代。这首诗描写了虎丘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第一句写虎丘的地势险要,山峰高耸入云;第二句写吴王阖闾在此处建立都城,但后来都城被毁;第三句写寺内的僧人还没有下班,所以山门没有打开;第四句写虽然山门关闭,但仍然有一片闲云飘过。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传说的回忆
虎丘 梦里清游一瞬间,苔留屐齿尚班班。 千章古木秃如赭,百尺老蛟寒更跧。 径欲乘桴蹈东海,那能拄笏望西山。 人间俯仰成今古,青冢累累鹤未还。 注释与赏析: 1. 梦里清游一瞬间 -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梦中经历了一次短暂的清明之旅,感觉时间短暂而美好。 2. 苔留屐齿尚班班 - “苔”指地衣或爬山虎等植物,“屐齿”是穿在鞋底的齿状工具。这句描述了诗人行走时,鞋齿被地上的苔藓覆盖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第一联“冬温阳久亢,一雪意颇快”,写冬日阳暖时盼望已久的一场大雪,使心情大快慰。第二联“乘兴泛扁舟,出郭信如迈”,以游子乘兴泛舟的欢快情景,表达出对家乡的依恋之情。第三联“放棹得虎丘,恍然银色界”,写诗人在船上看到虎丘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第四联“瑶山夹细径,琼树偃曲盖”写虎丘山的秀美景色,用叠字手法,描绘了虎丘山的美丽景象。第五联“引步到层楼
【注释】 云际,云霄之上。 树杪轩,树梢上的轩敞。 孤松千尺耸平田,形容松高耸入云端,犹如直插平地。 危栏,高高的栏杆。 微吟,轻轻吟咏。 隐隐,隐隐约约。 秋帆,秋日的船只。 半入天,一半飘入天空。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登虎丘山时。诗中的“云际”指虎丘的绝顶,也就是诗中所说的云霄。“孤松千尺耸平田”描绘了虎丘山上一株参天而立的古松,形象逼真,富有气势。 “危栏远思微吟好”
虎丘 人间灵迹遍曾游,只欠吴门访虎丘。 今日偶来无限感,阖闾坟左剑池头。 注释:1. 人间灵迹遍曾游:指历史上名胜古迹遍布人间,曾经游览过许多地方。2. 只欠吴门访虎丘:意指一直想去拜访虎丘这个地方。3. 今日偶来无限感:指今天偶然来到这里,感到无比感慨。4. 阖闾坟左剑池头:指的是阖闾的坟墓在剑池旁边。 赏析: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注释】 长日:漫长的日子。 萧斋:冷清的书房。 蠹鱼:蛀书的虫,这里借指读书人。 快舒:舒展自如。 中散:晋代嵇康曾任中散大夫,后人以“中散”称之。 文公:唐代诗人李白曾隐居于剡溪旁的东山(在今浙江桐庐西)一带,自号东山居士,后人亦以“文公”称之。 竹梢:指竹子顶端。 禅榻:僧人坐禅用的矮榻。 茗瓯:茶碗。 空青:一种青色矿物,古人认为有润色作用。 【译文】
【注释】 竹瘦:竹子瘦小。 逾静:越发安静。 青树走:青色的树木在飘动。 细雨:小雨。 大江:大河流。 走:指流水声。 野水:指小河。 东西渡:往东或往西过河。 园蔬:菜园里的蔬菜。 畦:田埂。 岩有鬼神栖:山岩里有鬼怪栖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虎丘后所写,表达了诗人对虎丘山水景色的喜爱之情。全诗用词精炼,意象生动,富有韵味。 “竹瘦门逾静”,首句起笔点出虎丘山中之竹
【注释】 虎丘:在今苏州市西北。 曼陀:石名。 生公:晋僧竺道生,字昙济,常于虎丘讲经,后人建生公讲堂。 剑水:指虎丘附近的澄江。 一泓:一湾深水。 【赏析】 此诗描写了虎丘的美景。首联以“无根树”比喻生公说法时的形象,突出其超脱世俗、高洁的品质;颔联描绘剑水清澈见底的景象,赞美虎丘山水之美;颈联则用传说赞美虎丘的神奇魅力,强调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
虎丘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该诗由明代高启所作,描述了诗人对虎丘的感慨与怀念。接下来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1. 第一句:“东客从来过虎丘,橘花渡口维扁舟。” - 虎丘的历史意义:虎丘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区,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自古以来,它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如唐代白居易和宋代苏轼等均有题咏虎丘之作。 - 诗意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识记和默写中注意提示性词语“虎丘”“凤池”等的写法。 第一句“凤池初下陟孱颜”,意思是说:当年凤池初建之时,我登上这苍颜弱颜的虎丘。第二句“虎寺重游启旧关”,意思是说:当年虎丘重游时,我打开虎山的旧门。第三句“金钺传呼投钓渚”,“金钺”,即斧钱,是古代帝王授予功臣的凭证,此处指授给功臣的凭证;“投钓渚”,意为投笔从戎,即弃文学武
【注释】阖闾:古代吴国君主。城:指虎丘的山城。古荒丘:指山城荒芜已久。云里钟声满寺楼:指寺里的钟声,在云雾缭绕之中飘荡回响。金晶:指白虎(即虎丘),也作“金虎”,因山上有虎丘塔而得名。人不见:指昔日的白虎(虎丘)已经消失,不再可见。昔曾雄据此山头:指昔日虎丘曾是一片雄壮之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虎丘的诗。首句“阖闾城见古荒丘”交代了虎丘所在的位置和历史背景,虎丘是一座古老的城市遗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 “长松绕步水湾环,寺据吴王冢墓间。”这两句写虎丘山的景色。虎丘山上有松树环绕着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虎丘是苏州的名胜古迹之一,位于苏州城的西北郊。“寺据吴王冢墓间”
诗句释义及赏析 虎丘 虎踞标灵迹:形容虎丘地势险峻,如同猛虎盘踞,有着神奇的传说。 危楼杳霭间:描述登上虎丘的高楼时,四周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剑池沉石壁:描绘了剑池中的石壁被水淹没的景象,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历史沧桑感。 金地涌秋山:形容秋季的山景如金色大地般灿烂,与剑池中的石壁呼应,展现出一幅壮丽的秋天景色。 译文 虎丘(1) 虎蹲踞显露神迹,高耸的楼阁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注释: 山头古寺多陈迹,故国空余气象雄。 霸业已随流水去,阖闾坟草又西风。 赏析: 《虎丘》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虎丘的壮丽景象和历史变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之情。 "山头古寺多陈迹,故国空馀气象雄" 这两句诗描绘了虎丘山头的古老寺庙和故国的历史遗迹,表现出一种雄壮的历史感。"古寺"指的是虎丘山上的寺庙,这些寺庙见证了历史的变迁。"陈迹"指的是过去的遗迹,如古建筑等
虎丘 虎丘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西北,因传说中的吴王阖庐葬于此而得名。山上有虎丘塔、剑池等名胜古迹,是游览苏州的必到之地。 这首诗写的是虎丘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诗人以“五百年前吾祖宅”开篇,表明虎丘山自古以来就与自己的家族有着深厚的联系。接着,诗人描述了山上的景色:山藏古寺窗连碧,水绕平田稻正青。这两句诗描绘了虎丘山的自然景观,山中的古寺宁静美丽,周围的田野一片翠绿。
何年海涌来,霹雳破地脉。 这句诗描绘了海浪的汹涌澎湃,如同雷霆般劈开大地的脉络。"何年"表示何时,"海涌来"指的是海浪翻滚而来。"霹雳"是雷声,"破地脉"意味着打破大地的纹理,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海浪的力量和气势。 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苍壁。 这句诗描绘了海浪冲击到悬崖峭壁上的景象。"千仞"指的是极高的高度,"嵌空"表示嵌入墙壁之中,"削苍壁"指的是山崖被海浪侵蚀而变得陡峭
望望古招提,兹游恨已迟。 池深惊地裂,野旷觉天垂。 听法人千数,谈空松一枝。 从谁访遗迹,惟有石头知。 注释: 1. 望望古招提:眺望古代的招提寺(即寺庙)。招提是梵语“招提”的汉语音译,意为禅院、寺院。 2. 兹游恨已迟:这次游览已经感到遗憾,因为错过了好时机。 3. 池深惊地裂:水池很深,令人震惊,仿佛大地在颤抖。 4. 野旷觉天垂:广阔的原野上,天空似乎触手可及。 5. 听法人千数
注释及赏析 第一联:山色吴门少,行人爱此游。 - 山色吴门:描绘了山的色彩和地理位置,吴门通常指苏州的城门或地区。这里的“少”可能意味着色彩较少、不那么鲜艳。 - 行人爱此游:表达了人们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可能是因为这里的自然风光或者文化遗迹吸引了他们。 第二联:天高云阁晚,石裂剑池秋。 - 天高云阁晚:描述了天空高远而云层低垂的景象,可能是傍晚时分。 - 石裂剑池秋
虎丘 门掩怕山移,棱棱塔填欹。 断崖抽晓碧,死草借春滋。 地狭楼蜚巧,云低屋跨危。 雨花台上石,不似点头时。 注释: 虎丘:位于苏州市西北部的一座小山,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葬于此而得名。虎丘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是苏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门掩:指虎丘的城门紧闭,以防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怕山移:表示人们担心虎丘会被山体滑坡所摧毁。 棱棱塔填欹
虎丘 沧海何年涌,秦传虎踞丘。 池空剑光冷,坟缺鬼吟愁。 石碍楼台侧,烟深草木浮。 吴人贪胜槩,春尽亦来游。 赏析: 《虎丘》是一首描绘古代虎丘风光的诗。首句“沧海何年涌”,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历史沧桑的思考。紧接着“秦传虎踞丘”,则直接点明虎丘是因秦始皇传说而声名远扬的地方。接下来的“池空剑光冷”和“坟缺鬼吟愁”,通过对虎丘池水、剑光及鬼鸣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幽静的氛围。
这首诗描绘了虎丘的美景,充满了诗意。 “吴晋豪华冷劫灰,竺乾金刹压崔嵬。”这两句诗描述了虎丘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吴晋时期,这里是繁华的地方,但现在只剩下一些废墟。竺乾金刹则是佛教建筑的代表,它高大而庄严,位于山顶。 “玄黄半夜虎精泄,紫翠一峰鳌背来。”这两句诗则具体描绘了虎丘的夜景。在夜晚,月光照射下,山峰如同一只巨大的鳌鱼,神秘而又壮丽。 “池水暗通浦海入,岩扉寒枕白云开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先要读懂诗作,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赏析。此题要求对诗句进行赏析。“虎丘”是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著名的虎丘塔;虎丘塔建于公元7世纪,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砖木结构,高7.4米,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罕见的砖木结构塔。虎丘塔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而闻名天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解析】 本题为诗歌内容与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其意思,并结合着诗句中的重点词句来进行分析。“虎丘”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地点,二句写虎丘的名胜,三句写虎丘的历史故事,四到六句写虎丘的风光和传说,末两句写虎丘的景致。 首句“吴山名胜处”,写虎丘的所在。虎丘在苏州城东南,有七十二峰,风景秀丽,为江南著名游览胜地。“独说此林丘”意思是只提到虎丘这个地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茫茫句吴墟,异卓崒然起。 诸天作藩屏,树立空翠里。 人言开辟初,涌出自海底。 至今罗宫室,意与芝阙比。 夫差暴齐晋,继霸执牛耳。 金银固九泉,烬国用奢侈。 投身甬东地,委弃孰怜己。 因思人间世,踊跃徒为尔。 苍茫一长望,万古遽如此。 日暮钟磬闲,且欲谈至理。 注释: 1. 茫茫句吴墟:茫茫,形容辽阔;句,指地名;吴,古代诸侯国名,这里特指苏州
【注释】 阖庐:指吴国的王宫,这里指虎丘。 山深石径转崎岖:山路曲折蜿蜒。 空闻落日腾金虎:只听说落日时分,金光四射的太阳好像一只金色的老虎。 三泉閟玉凫:相传古时有三条泉水和三只神鸟,分别居住在三个洞穴中。 陆羽井深春雨歇:陆羽井在山中很深。 生公石在白云孤:生公石在白云之中孤独地屹立。 鱼肠剑:即“鱼肠”,传说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专诸的遗物,后来被误为鱼肠。 怨逐秋声上辘轳
诗句翻译: 虎丘山,几日来观看山景到达虎丘。 译文: 虎丘,经过几天的游览,终于来到了这座著名的山景。 注释: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部的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虎丘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城市和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首句“几日看山到虎丘”,展现了诗人对于游览虎丘的热情和期待。接着
【注释】 西丘:指虎丘,古名海涌山,位于苏州西南的常熟虞山东南麓。 氤氲: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 吴越山川:泛指吴地(今江苏和浙江一带)以及越地(今上海、江苏南部和安徽、江西等地)的山水。 金虎迹:指虎丘山有老虎出没时留下的蹄印,传说为当年伍子胥所踏。 水犀军:指古代吴国的水师。水犀即鳄鱼。 离宫:指吴王夫差建的离宫。 雨歇:雨停。余芳草:残余的芳草。 别墅:指春秋时期吴国的别邑吴国故城。 生公台
【注释】: 循麓(ruílù)都来几屐踪,异观灵景正重重。 循山麓而来,只见足迹遍布;异观灵景重重,令人陶醉。 入门始见山和水,汲涧愁惊虎与龙。 进入洞中,首先看到的是山和水,喝到山泉水后,又听到老虎、龙的叫声而感到害怕。 四面更无林作伴,当头又着塔为峰。 四周没有树林相伴,当头又一座高塔耸立。 尘裾皂衲纷纷满,二竺终无一个逢。 僧人的衣服被灰尘覆盖,寺中的和尚也很多,但没有一个能遇见二僧寺。
虎丘,一点紫泥封岱顶。 武丘雄伟,阖闾之城也。席前如花雨落,槛外云霏脚底生。 毂辘十寻抽玉液,於菟千百逝金精。 无穷胜是王郎事,吴越消亡几战争。 译文: 在虎丘,紫色的泥封住山顶,武丘雄伟地耸立在阖闾城旁。席前如同天宫的花雨落下,槛外云朵飘渺仿佛脚底生出。车轮滚动抽出玉液,于菟(狐狸)千百只飞逝金精。无穷的美景是王羲之当年的事情,吴越最终消亡了多少次战争。 赏析:
虎丘 - 辘轳高倚壁嶙峋,剑水泪沉草树蓁。 - 虎气必腾千尺上,蛾眉曾照两湾颦。 - 不胜清拍中秋夜,尽委黄金数叶春。 - 谁记君王旧歌舞,馆娃宫殿巳成尘。 注释: 1. 辘轳高倚壁嶙峋:形容虎丘的山壁上石头高大险峻,像辘轳一样高高耸立。 2. 剑水泪沉草树蓁:形容剑池的水波如同哭泣一般,淹没了草丛和树木。 3. 虎气必腾千尺上:形容虎丘的山势雄伟,如同一只猛虎的气息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4.
【解析】 此诗首句“一片千人石”,是说石上刻着许多诗句,是诗人对苏州虎丘的写照。“千人石”是虎丘著名的景点,据传说在唐代就已存在,有一千零一块巨石,故称“千人石”。次句“莹晶若有神”,指这千块石头晶莹透亮、仿佛神灵一般。第三句“剑光销不尽”,是说这千块石头上刻着许多诗文,但它们的光芒却无法消除;第四句“留与醉花人”,是说这些诗文将永远留存,供那些醉酒赏月的人去欣赏。 【答案】 译文
【注释】: 问:询问。此:这,指石头。歌:歌唱的声音。何如:如何比得上。生公:东晋高僧慧远法师(334-416),俗姓殷,名道敬,字道生,江西彭城人。他常在庐山的东林寺里讲经说法,因此人们尊称他为“东林和尚”。他经常在寺院的石壁上刻诗说教,所以后人称他的诗文为《东林壁经》。生公说:指慧远法师所刻的《东林壁经》(也称《虎丘佛迹记》)上的文字。点头:点头示意,表示赞同。彻:通晓,理解。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岱所作,描述了虎丘的美景和历史。 海涌危峰翠拂天,瘗来池剑化蜿蜒。 这句诗描绘了虎丘的海涌峰,山峰陡峭,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如同翠绿色拂过天空,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瘗来池的剑化蜿蜒,意味着虎丘的剑池中,那把古老的剑仿佛有一条龙在蜿蜒游动,给人以神秘而深远的感觉。 楼台隐映王珣宅,树石荒凉陆羽泉。 这句诗描绘了虎丘的楼台和树石,王珣的宅邸隐藏在楼台之中
虎丘 江乡萧飒不禁秋,古刹名山占此丘。 云护龙池迷雁塔,雨平虎迹上渔舟。 声传清梵疏钟出,衣妥红莲极浦流。 千古宛然浑在眼,越王台畔女墙头。 注释: 1. 江乡萧飒不禁秋 - 形容秋天的气息和江边的景色让人感到凄凉而萧条。 2. 古刹名山占此丘 - 古寺和名山占据了这个丘陵。 3. 云护龙池迷雁塔 - 云雾缭绕,使得龙池(可能是一个景点)和雁塔都变得模糊不清。 4. 雨平虎迹上渔舟 - 雨停后
【注释】 虎丘:在苏州。 桐花松月:指虎丘山。松月,松间明月,形容山光水色,景色清幽。 上方楼殿:即虎丘寺的上方楼。 踏歌:古代宴会上的一种舞蹈形式,一边走一边唱歌。 生公讲台:指虎丘寺中讲经说法的生公讲台,生公和尚曾在此讲经说法。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作品,描绘了虎丘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以及诗人对这一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 首句“风散桐花松月开”,描绘了虎丘山上的美景
虎丘 天末诸峰奔万马,虎丘却峙独超群。 钟声晓落湖江月,山色晴分楚越云。 台迥瑶琴残凤曲,池深宝剑閟龙文。 勾吴奇观登临里,据石兴歌对夕曛。 注释: 1. 天末诸峰奔万马:描绘了虎丘周围群山如奔马般的景象。 2. 虎丘却峙独超群:形容虎丘山峰高耸,独立于群山之中,显得特别突出。 3. 钟声晓落湖江月:指早晨的钟声在湖江上回荡,与月亮相映成趣。 4. 山色晴分楚越云:形容虎丘周围的山色晴朗时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虎丘的五言绝句,全诗四句。第一句写石转路不停;第二句写幽源从这石转处流去;第三句写满地都是松阴,人影落在哪里?第四句写虎丘的景色和虎丘的名字一样有“猛”的特点。 【答案】 译文:石头转了没有停,从这转角处流出一条幽深的溪涧。满地都是松树的影子,人的影子落在哪里?虎丘 赏析:虎丘是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位于苏州城西北。虎丘山势雄伟,风景秀丽,自古以来就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 誉
注释: 浒墅:水名,在苏州。浒山,即虎丘山。日未曛:天色尚未昏黄。 纷纷:雨丝纷乱。 前溪:指虎丘山的东面,有前溪,是虎丘山的一个景点。汲:提水。 高阁:指虎丘山上的一座塔。客眠:指旅客或僧人在高阁上睡觉。 湖山摇落风霜外:湖山被风吹动,仿佛在飘零,秋色已深。 乡国萧条:家乡国家都显得萧瑟荒凉。 羁宦:在外做官。登临:登上高处。聊复尔:聊且如此吧。 不堪行役:不能忍受远行的辛劳,行役。思君
【注释】 虎丘:在苏州,是著名的风景胜地。阖城西:即阖门之西,指虎丘附近地区。春雨才收:春天的雨刚停。几处:许多地方。忏悔:忏悔录,佛教徒悔过的一种记录。菩提:觉悟。池边:指虎丘附近的虎丘寺。试剑:指试剑石。虹起:彩虹出现。石上:指虎丘上的剑池石上。谈经:僧人诵经说法。丽人:美女,这里指佛寺中的尼姑和出家人。 【赏析】 名胜古迹,与苏州城毗邻。诗人游虎丘,见春天的雨刚停,水满溪流,到处笙歌不绝
【注释】: 1.虎丘:苏州城西的一座名胜山。 2.归路:归途或归家的路。 3.柳堤:柳树成行的堤岸。 4.霜唳:指寒气逼人,使鸿雁发出凄厉的鸣声。 5.好:确实、实在。 6.日斜:太阳偏西了。 7.红叶:深红色的枫树叶子,秋天特有的风景。 【译文】: 寺门在归路上的柳堤东边,十月间寒霜降临,早雁发出凄厉的鸣叫。真好啊!太阳偏西后人们纷纷离去,一片片红叶随风飘落,被西风吹得满天飞舞。 【赏析】
虎丘 谁云虎丘小,我觉虎丘大。 尝疑海上峰,涌起自天外。 忽坠平野中,万劫翠不坏。 夫差昔霸王,猛气亦已汰。 神斧凿巉岩,泂勺银河派。 双崖削未平,呀呷势将嘬。 灵湫湛寒碧,剑气溢光怪。 银海雁飞沉,冰岩松倒挂。 前朝百战争,今为梵王界。 吴侬得游观,时节纷綷䌨。 我老犹爱山,兴至时独迈。 聿登浮屠颠,坐觉三吴隘。 云梦如可吞,八九无蒂芥。 千人石上眠,把酒向天酹。 不知开辟来,曾见几兴败。
【诗句释义】 1. 喧喧歌吹趁时游,云敛天香正及秋。——热闹的歌声和舞蹈伴随着游人,秋天云彩散开,满园香气弥漫; 2. 词客舫依沿岸树,美人帘卷傍山楼。——词人乘坐着船,沿着岸边的柳树靠边停下,美丽的女子把窗帘撩起,倚靠在山楼上; 3. 但看七里花成市,肯信三生石点头。——只见那七里的花海如同集市一般繁华,人们不会相信三生石会点头表示赞许; 4. 自是江南佳丽地,吴侬知乐不知愁
虎丘 古寺寒烟际,郊晴问短筇。 船来先见塔,坐定始闻钟。 黄叶连高级,朱栏间老松。 平生思胜迹,延赏惜秋容。 注释: 1. 古寺寒烟际:指的是古老的寺庙在寒烟缭绕的背景中显得更加幽静。 2. 郊晴问短筇:郊外晴朗的天气里,拿着竹杖(筇)去游览。 3. 船来先见塔:当船只驶来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远处的塔。 4. 坐定始闻钟:等到坐下来后,才开始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 5. 黄叶连高级
诗句原文: 虎气消沈鹤市荒,东风容易客回肠。 贞娘墓上年年柳,画了春愁画夕阳。 译文: 昔日的虎丘现在已变得空荡荡,曾经热闹的市场也荒废了。春天的风轻轻吹过,让人不禁思念远方的人。每年春天,在贞娘墓前,长满了新的柳树,而那柳树仿佛也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虎丘的荒凉景象以及春天的到来。诗人用“虎气消沈”形容虎丘昔日的繁华,如今只剩下荒废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繁华岁月的怀念
这首诗描绘了虎丘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韵味。下面是对各句的详细释义: 第一句:“水阁家家风幔开” - 注释:这里的“水阁”指的是位于水中的楼阁,而“风幔开”则形容风轻轻吹动着悬挂在楼阁上的帘子,使之展开。整个句子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 第二句:“画阑曲折粉塘回” - 注释:这句描述的是一幅精美的画作般的栏杆(画阑)弯曲曲折地环绕在粉红的池塘周围,形成了一种优美的曲线
【注释】 看:观察。朱翁:诗人自称,这里指作者的友人朱晦庵,字元晦,号东阳,浙江金华人,曾官至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等职,有《晦庵先生文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赞美春光美好的诗。首句“看红看白数花枝”,描绘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悦心情。第二句“传唱朱翁乐府词”,则是诗人对朋友朱晦庵的赞颂。第三句“一半樱桃一半笋”,是诗人对春天的生动写照。最后一句“送春天气不多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诗句的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根据各个选项的要求逐句对照、逐个分析即可。“虎丘”是苏州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北郊5千米。这里以虎丘塔为名。虎丘山因山顶有巨石,形如蹲虎而得名。山上建有云岗寺塔等。 第一联:虎丘 “云艇松龛阅岁时,廿年踪迹鸟鱼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及赏析诗歌语言表达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最后“给出赏析”。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进行概括。此题中,“虎丘”是苏州城西南角的一座山名,山上有虎丘塔,为江南著名的风景点之一。“尘鞅删除半向闲,青鞋布袜也看山
虎丘 虎丘: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因山上的虎丘塔而得名。 石健争驮佛:这里的“石健”,指的是古代建筑中的石梁,用于支撑塔楼的重量。“争驮佛”则形容石梁上雕琢的佛像栩栩如生,仿佛在争夺人们的注意力。 塔斜险压人:这里的“塔”指的是虎丘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之一。“斜”表示塔的姿态不稳定,“险压人”则形容塔的存在给人带来的压力感。 夕阳明远岫:这里的“远岫”指的是远处的山峰
【解析】 此诗为诗人游览虎丘时所作,全诗四句,首二句写虎丘的风光;后两句写诗人游历虎丘的感想。“闻道”即听说,“开元”为唐玄宗年号(713—741);“画桡”,指画船;“箫鼓”,指音乐声。 【答案】 译文:风冷剑池石陂陀,断塔荒凉再经过。听说当年开元盛,夕阳中箫鼓画船多。注释:剑池:在苏州西郊虎丘山上。石陂陀,指山石不平貌。“一”通“异”。过:经过,经过的意思。“道”指听说。全盛日:指开元盛世
虎丘 又作山塘一日留,相逢往往说宸游。 朱栏路转千人石,黄瓦春开万岁楼。 花柳时清无隙地,管弦兴尽有回舟。 繁华何与闲僧事,添炷香灯照白头。 注释:1. 虎丘: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著名景点。2. 宸游:指皇帝的游历。3. 朱栏路转千人石:形容虎丘的路和石头都是红色的。4. 黄瓦:指皇家的建筑,通常用黄色琉璃瓦。5. 时清无隙地:形容春天的景色非常清新美丽。6. 管弦兴尽有回舟
【注释】 1.茂苑:古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 2.苍茫:辽阔广大。 3.海涌:形容山势高耸入云。 4.涧边:指虎丘附近有小河,水清流急。 5.淬鱼肠:用淬过火的鱼肠做箭镞。 6.浮云:指天上白云。 7.箫鼓:乐器,箫、鼓合奏。 8.烟花冷:形容春天烟雨迷蒙的景象。 9.楼船:古代战舰。 10.落日黄:落日的余晖映照在黄色的水面。 11.惆怅:悲伤。 12.旧游人:过去游览此地的人。
虎丘 随风画楫到山塘,水市阴笼草木香。 石不点头谁说法,惟存涧响杂笙簧。 注释: 1. 虎丘: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著名景点,以其山水景观和人文历史而闻名。 2. 风:此处指微风。 3. 画楫:古代用竹片编成的船,形状像画卷,所以称为画楫。 4. 山塘:即山塘街,位于苏州市中心,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商业步行街。 5. 水市:指水边的市场。 6. 阴笼:笼罩,覆盖。 7. 石不点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虎丘》。全诗如下: 秀壁名吴水,悬萝接紫霞。仁风期大吏,厚俗止纷华。停辇舆情问,开轩畎亩赊。笙歌陈勿用,意使尽桑麻。 注释: - 秀壁名吴水:秀美的山壁上有吴地的水(吴江)。 - 悬萝接紫霞:形容虎丘山的悬崖峭壁上挂着紫红色的藤萝(紫霞)。 - 仁风期大吏,厚俗止纷华:仁德之风期盼大官,淳厚风俗制止奢侈浮华。仁风,指仁德之风;大吏,指高级官员;厚俗,指淳厚的风俗;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