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三十六 · 齐纪二

起阏逢困敦,尽屠维大荒落,凡六年。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永明二年(甲子,公元四八四年)
春,正月,乙亥,以后将军柳世隆为尚书右仆射;竟陵王子良为护军将军兼司徒,领兵置佐,镇西州。子良少有清尚,倾意宾客,才俊之士,皆游集其门。开西邸,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记室参军范云、萧琛、乐安任昉、法曹参军王融、卫军东阁祭酒萧衍、镇西功曹谢朓、步兵校尉沈约、扬州秀才吴郡陆倕,并以文学,尤见亲待,号曰八友。法曹参军柳恽、太学博士王僧孺、南徐州秀才济阳江革、尚书殿中郎范缜、会稽孔休源亦预焉。琛,惠开之从子;恽,元景之从孙;融,僧达之孙;衍,顺之之子;朓,述之孙;约,璞之子;僧孺,雅之曾孙;缜,云之从兄也。
子良笃好释氏,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道俗之盛,江左未有。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体。
范缜盛称无佛。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贵、贫贱?”缜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或关篱墙落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无以难。缜又著《神灭论》,以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太原王琰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以杜缜后对。缜对曰:“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子良使王融谓之曰:“以卿才美,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剌为此论,甚可惜也!宜急毁弃之。”缜大笑曰:“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
萧衍好筹略,有文武才干,王俭深器异之,曰:“萧郎出三十,贵不可言。”
壬寅,以柳世隆为尚书左仆射,丹阳尹李安民为右仆射,王俭领丹阳尹。
夏,四月,甲寅,魏主如方山;戊午,还宫;庚申,如鸿池;丁卯,还宫。
五月,甲申,魏遣员外散骑常侍李彪等来聘。
六月,壬寅朔,中书舍人吴兴茹法亮封望蔡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中的“卷一百三十六 · 齐纪二”主要记载了南朝齐世祖武皇帝在永明二年(甲子,公元484年)的人事与政治活动,其中包括对柳世隆和竟陵王子良等人的政治任命及与之相关的文人交往情况

《资治通鉴》,作为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其内容丰富而广泛,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6年)到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的历史。其中,“齐纪二”主要记述了齐世祖武皇帝在位期间的政治事件,包括对官员的任免、重要人事的变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文人士子的活动等。如文中提到的永明二年春,齐世祖武皇帝下诏任命柳世隆为尚书右仆射,同时任命竟陵王子良为护军将军兼司徒,领兵置佐,镇西州。这一决策不仅反映了朝廷对这两位官员的信任与器重,也显示了齐朝对地方军事与内政管理的重视。

《资治通鉴》还记录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及其文学创作的情况。比如,竟陵王子良门下有多位才隽之士,包括范云、萧琛、乐安任、王融、卫军东阁祭酒萧衍、镇西功曹谢步兵校尉沈约、扬州秀才吴郡陆等人,他们被称为“八友”,被特别受到世祖武皇帝的亲待。这一系列的人物关系和互动,不仅丰富了历史人物的生活面貌,也展示了那个时代文人群体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资治通鉴》中的“卷一百三十六 · 齐纪二”是研究南朝齐时期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阅读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色,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