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后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分、胜皆为列侯。
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春二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年八十复二算,九十复甲卒。行三铢钱。
夏四月己已,诏曰:“古之立孝,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然即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外迫公事,内乏资财,是以孝心阙焉,朕甚哀之。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为复子若孙,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
五月,诏曰:“河海润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曲加礼。”
赦吴、楚七国帑输在官者。
秋七月,诏曰:“卫士转置送迎二万人,其省万人。罢苑马,以赐贫民。”
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婴、太尉分免。
春二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夏四月戊申,有如日夜出。
初置茂陵邑。
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
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初作便门桥。
秋七月,有星孛于西北。
济川王明坐杀太傅、中傅废迁防陵。
闽越围东瓯,东瓯告急。遣中大夫严助持节发会稽兵,浮海救之。未至,闽越走,兵还。
九月丙子晦,日有蚀之。
四年夏,有风赤如血。六月,旱。秋九月,有星孛于东北。
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
置《五经》博士。
夏四月,平原君薨。
五月,大蝗。
秋八月,广川王越、清河王乘皆薨。
六年春二月乙未,辽东高庙灾。
夏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上素服五日。
五月丁亥,太皇太后崩。
秋八月,有星孛于东方,长竟天。
闽越王郢
汉书 · 纪 · 武帝纪
介绍
。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由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并以《白虎通义·五行篇》为蓝本,记述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共230年的历史。全书包括12篇、84章和7,059条传记,分为儒林、政事、选举、天文、地理、祭祀、五行等门类。
《汉书》是继司马迁的《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史学著作,与后来的《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以人物传记为主,分为本纪(帝王)、世家(诸侯王)、列传(贵族官僚等)和年表四种体例。它开创了中国断代史研究的传统,并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
诗句: 1. 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后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分、胜皆为列侯。 2. 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3.
```json { "诗句": [ ""黄河润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曲加礼。", ""赦吴、楚七国帑输在官者。", ""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婴、太尉分免。", ""春二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夏四月戊申,有如日夜出。", ""初置茂陵邑。", ""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
``` 四年夏,有风赤如血。六月,旱。秋九月,有星孛于东北。 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置《五经》博士。 夏四月,平原君薨。五月,大蝗。秋八月,广川王越、清河王乘皆薨。 六年春二月乙未,辽东高庙灾。夏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上素服五日。五月丁亥,太皇太后崩。秋八月,有星孛于东方,长竟天。闽越王郢攻南越。遣大行王恢将兵出豫章、大司农韩安国出会稽击之,未至,越人杀郢降,兵还。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
《汉书·武帝纪》诗句与译文及赏析 探索汉武帝统治时期文化繁荣与历史变迁 1. 诗歌创作背景与内容解析 - 诗歌创作动机及其历史背景 - 诗歌主题及情感表达分析 - 诗中象征意义及深层含义解读 2. 《汉书·武帝纪》概述 - 《汉书》编纂背景及历史地位 - 《武帝纪》内容概览及文学价值 - 与其他史书篇章比较 3. 《汉书·武帝纪》中重要事件 - 政治改革与政策实施情况 -
解析 1. 夏四月,陨霜杀草。五月,地震。赦天下。 - 解释:夏天的四月降下了霜冻,导致植物受损死亡。五月初发生了地震,随后全国宣布大赦,以宽慰民心。 2. 五年春正月,河间王德薨。 - 解释:在五年的春天,河间王刘德去世。 3. 夏,发巴、蜀治南夷道。又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 - 解释:夏季的时候,汉朝开始着手治理南部边境的叛乱(南夷),并派遣一万人前往雁门地区加固防御。 4. 秋七月
夏,大旱,蝗。 这句诗描述了夏天的干旱和随后发生的蝗灾,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担忧以及人民生活受到的影响。 译文:夏季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 注释:夏 - 指夏季;旱灾 - 指严重干旱;蝗灾 - 指蝗虫成灾; 元朔元年冬十一月,诏曰:“公卿大夫,所使总方略,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也。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由昌也。朕夙兴夜寐,嘉与宇内之士臻于斯路。故旅耆老,复孝敬,选豪俊
诗句 - 江都易王非:江都易王,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汝南王。吴楚反时,非年十五,有材力,上书原击吴。景帝赐非将军印,击吴。吴已破,二岁,徙为江都王,治吴故国,以军功赐天子旌旗。元光五年,匈奴大入汉为贼,非上书原击匈奴,上不许。非好气力,治宫观,招四方豪桀,骄奢甚。立二十六年卒,子建立为王。七年自杀。 译文 - 江都易王刘非:江都易王,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汝南王。在吴、楚之乱时,刘非十五岁
诗句:“五月飞燕入匈奴,八月胡人犯辽西”。 译文:在五月的时候,匈奴的军队已经进入了上谷郡和渔阳郡一带;而到了八月的时候,匈奴的骑兵又进犯了辽西郡。 注解:这句诗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紧张关系,特别是对上谷、渔阳以及辽西等地频繁受到侵犯的描写。这不仅展现了汉朝边疆面临的严峻挑战,也体现了武帝时期的军事扩张和对外战争策略
诗句: 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 译文: 夏六月,汉武帝下诏说:“听说引导民众遵循礼仪,用音乐来教化他们。现在礼仪毁坏、音乐崩解,我感到非常痛心。因此详细地邀请天下有才识的人士,都推荐给他们朝廷。命令礼官鼓励学习,讨论研究广泛听闻的知识,举出遗漏的地方和礼仪,作为天下的榜样
诗句 ```plaintext 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作《白麟之歌》。 十一月,淮南王安、衡山王赐谋反,诛。党与死者数万人。 十二月,大雨雪,民冻死。 夏四月,赦天下。 丁卯,立皇太子。赐中二千石爵右庶长,民为父后者一级。诏曰:“朕闻咎繇对禹,曰在知人,知人则哲,惟帝难之。盖君者,心也,民犹支体,支体伤则心怛。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流货赂,两国接壤,怵于邪说,而造篡弑
《汉书·武帝纪》是汉武帝的传记,记录了他在位期间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成就。 即汉孝武皇帝,是西汉景帝中子。他的生母是王美人,在他四岁的时候被册立为胶东王。在公元前140年,他七岁时成为皇太子,后在公元前139年即位为皇帝,直至公元前87年去世,享年七十多岁。汉武帝时期,他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皇权;颁布推恩令,制定左官法和重附益之法来选拔人才;裁抑丞相职权,形成内朝与外朝之制
诗句及译文 - 秋,匈奴入右北平、定襄,杀略千余人。 - 注释: 秋天,匈奴入侵右北平和定襄两郡,杀害并掠夺了一千多人。 - 译文: 在秋季,匈奴侵入右北平和定襄两郡,杀害并掠取了一千多人。 - 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名闻。 - 注释: 派遣谒者到受灾的郡县劝导种植宿麦,同时推荐有能力向贫困百姓借出粮食的人上报。 - 译文: 派遣谒者到遭受水灾的郡县去鼓励他们种植晚稻
诗句 罢半两钱,行五铢钱。 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 六年冬十月,赐丞相以下至吏二千石金,千石以下至乘从者帛,蛮夷锦各有差。 雨水亡冰。 夏四月乙巳,庙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初作诰。 六月,诏曰:“日者有司以币轻多奸,农伤而未众,又禁兼并之涂,故改币以约之。稽诸往古,制宜于今。废期有月,而山泽之民未谕。夫仁行而从善,义立则俗易,意奉宪者所以导之未明与?将百姓所安殊路
诗句原文: 秋九月,大司马骠骑将军去病薨。 元鼎元年夏五月,赦天下,大酺五日。 得鼎汾水上。 济东王彭离有罪,废徙上庸。 二年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张汤有罪,自杀。 十二月,丞相青翟下狱死。 春,起柏梁台。 三月,大雨雪。夏,大水,关东饿死者以千数。 秋九月,诏曰:“仁不异远,义不辞难,今京师虽未为丰年,山林、池泽之饶与民共之。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方下巴
译文 常山王刘舜去世,他的儿子刘嗣被立为国王,但因为有罪,他被废黜并流放至房陵。 四年(公元前119年)冬十月,皇帝前往雍城,进行祭祀五畤的活动,并对百姓赏赐爵位一级,对女子家庭每百户赐牛、酒各一。皇帝从夏阳出发,向东行经汾阴。 十一月甲子日,在汾阴脽上建立后土祠。完成祭祀礼仪后,皇帝前往荥阳。抵达洛阳后,皇帝下诏说:“祭祀地神,眺望河洛,巡视省视豫州,观瞻周室,可惜没有祭祀。询问老臣
诗句输出: 夏四月,南越王相吕嘉反,杀汉使者及其王、王太后。赦天下。 译文:在这一年四月份,南越国国王的宰相吕嘉发动叛乱,杀死了汉朝的使节以及国王和王太后。随后,武帝宣布全国大赦。 关键词注释: - 南越王:指的是位于中国南部的一个古代国家或地区。 - 吕嘉:南越国王的宰相,后来发动叛乱。 - 使节:汉朝派遣到其他国家的代表或使者。 - 王:这里指南越国的国王。 - 王太后:南越国王的母亲
解析: - 春,至汲新中乡,得吕嘉首 : 春,汉武帝率军到达汲县的新中乡,并找到了被俘的吕嘉首级。 - 以为获嘉县 : 将此地设置为获嘉县。 - 驰义侯遗兵未及下 : 驰义侯的军队还未来得及部署。 - 上便令征西南夷,平之 : 武帝立刻下令征伐西南夷,平定了叛乱。 - 定越地 : 汉武帝平定了越地,将其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郡。 - 遂定西南夷 :
诗句及译文 1. 东越杀王馀善降 - 东越地区的统治者王馀善被杀害,并且其统治被废除。 译文:东越地区的统治者被杀害。 2. 诏曰:“东越险阻反复,为后世患,迁其民于江、淮间。” - 皇帝下诏表示,由于东越地势险要且反复无常,将该地区居民迁移到江、淮一带居住。 译文:皇帝认为东越地区地形险峻且易变,可能成为未来的威胁,因此决定将其居民迁移到江、淮两地。 3. 遂虚其地 -
《汉书·武帝纪》原文: 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 秋季,有星孛于东井,又孛于三台。 齐王闳薨。 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 春季,幸缑氏,遂至东莱。 夏季四月,还祠泰山。至瓠子,临决河,命从臣将军以下皆负薪塞河堤,作《瓠子之歌》。赦所过徒,赐孤、独、高年米,人四石。还,作甘泉通天台、长安飞廉馆。 朝鲜王攻杀辽东都尉,乃募天下死罪击朝鲜。 六月,诏曰
诗句赏析及译文 《汉书·武帝纪》 汉景帝中子,生在公元前141年。 即位后改元为“元光”至“永昭”。 位极人臣,却未忘文治之本。 尊崇儒术,兴太学,修郊祀。 颁布诏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崇六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尊崇六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尊崇儒术,兴太学,修郊祀。 颁布诏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尊崇儒术,兴太学,修郊祀。 颁布诏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崇六经,罢黜百家
诗句及译文 春三月,还至泰山,增封。甲子,祠高祖于明堂,以配上帝,因朝诸侯王、列侯,受郡国计。 春天,回到泰山,增加他的封地。甲子日,在明堂祭祀高祖,用他来和上天匹配,因此朝见诸侯王、列侯,听取各郡国的报告。 夏四月,诏曰:“朕巡荆、扬、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泰山。上天见象,增修封禅。其赦天下。所幸县毋出今年租赋,赐鳏、寡、孤、独帛,贫穷者粟。” 夏四月,皇帝下诏说:“我到荆地、扬地、长江
诗句及翻译 1. 益州、昆明反 - “益州”和“昆明”在这里指的是汉朝的西南边境地区,而“反”则是指反叛。这句话描述的是西南边疆地区发生的叛乱。 2. 赦京师亡命令从军 - 这句的意思是在京城(即首都)宣布,没有接到皇帝命令的士兵可以自由地加入军队。这反映了西汉时期的军事动员方式,允许未经正式命令的士兵加入战斗。 3. 遣拔胡将军郭昌将以击之 - 派遣郭昌将军带领部队去攻打叛乱者
诗句:五月,籍吏民马补车骑马。 译文:在五月,汉武帝下令登记官吏和百姓的马匹,补充他们的车辆和马匹。 关键词解释: 1. 籍(jí):登记,记录 2. 吏(lì):官吏 3. 民(mín):百姓 4. 马:指战马、马车等 5. 补:补充 6. 车(chē)骑(qí):车辆和马匹 赏析: 《汉书·武帝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活动
诗句:汉武兴功业,雄才大略扬。 译文: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他大力强化皇权,推行各种改革,如推恩令、制定左官法等,不拘一格地选拔和使用人才,裁抑丞相职权,形成内朝与外朝之制。他还积极对外扩张,发动了多次对匈奴的大规模征伐,同时也重视与西域的交往,并致力于“四夷”的事务处理。同时,汉武帝还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实行官营盐铁制度和均输平准制度,并且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设,如治理黄河等。此外,他尊崇儒家思想
诗句翻译及注释: 夏四月,立皇子刘髆为昌邑王。 - 诗句: 立皇子刘髆为昌邑王 - 译文: 在夏季的四月,汉武帝立他的皇子刘髆为昌邑王。 - 注释: 这句话记录了汉武帝在位期间的一个事件,即他立他的皇子刘髆为昌邑王。昌邑,是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秋九月,令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 - 诗句: 秋九月,令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 - 译文: 秋季的九月份
夏四月,汉武帝刘彻来到不其县,在交门宫祭祀神和人,看到一些村民像在乡间一样跪拜。于是作歌《交门之歌》。 夏五月,汉武帝返回建章宫,大量饮酒,并赦免了天下的罪犯。 秋七月,赵地有一条蛇从城外进入县城,与城里的蛇群搏斗,最后在孝文庙下死去。 冬十月甲寅晦日,发生了日食。 十二月,汉武帝巡游雍城,祭祀五畤,西行到安定、北地。 征和元年春正月,汉武帝回到建章宫。 三月,赵王彭祖去世。 冬十一月
汉书·纪·武帝纪 译文及赏析 原文 八月辛亥,太子自杀于湖。癸亥,地震。九月,立赵敬肃王子偃为平干王。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三年春正月,行幸雍,至安定、北地。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三月,遣贰师将军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二万人出西河,重合侯马通四万骑出酒泉。成至浚稽山与虏战,多斩首。通至天山,虏引去,因降车师。皆引兵还。广利败,降匈奴。夏五月,赦天下。六月
``` 汉武皇,景帝之子,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载,后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 春正月初,帝巡幸甘泉,郊祀泰畤,遂幸安定。 昌邑王髆薨。二月,诏曰:“朕巡见上帝,北游边陲,群鹤停留,不设网捕,无所获献。献于泰畤,光景并见。其赦天下。” 夏六月,御史大夫商丘成有罪,自杀。侍中仆射莽河罗与弟重合侯通谋反,侍中驸马都尉金日磾、奉车都尉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