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 · 卷二 · 本纪第二 · 武帝中

七年正月己未,振旅于京师,改授大将军、扬州牧,给班剑二十人,本官悉如故,固辞。凡南北征伐战亡者,并列上赙赠。尸丧未反,遣主帅迎接,致还本土。二月,卢循至番禺,为孙季高所破,收余众南走。刘藩、孟怀玉斩徐道覆于始兴。
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公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知禁。至是,会稽余姚虞亮复藏匿亡命千余人,公诛亮,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
天子又申前命,公固辞。于是改授太尉、中书监,乃受命。奉送黄钺,解冀州。交州刺史杜慧度斩卢循,传首京师。先是,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公表天子,申明旧制,依旧策试。
征西将军、荆州刺史道规疾患求归。八年四月,改授豫州刺史,以后将军、豫州刺史刘毅代之。毅与公俱举大义,兴复晋室,自谓京城、广陵,功业足以相抗。虽权事推公,而心不服也。毅既有雄才大志,厚自矜许,朝士素望者多归之。与尚书仆射谢混、丹阳尹郗僧施并深相结。及西镇江陵,豫州旧府,多割以自随,请僧施为南蛮校尉。既知毅不能居下,终为异端,密图之。毅至西,称疾笃,表求从弟兖州刺史藩以为副贰,伪许焉。九月,藩入朝,公命收藩及谢混,并于狱赐死。自表讨毅,又假黄钺,率诸军西征。以前镇军将军司马休之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兖州刺史道怜镇丹徒,豫州刺史诸葛长民监太尉留府事,加太尉司马,丹阳尹刘穆之建威将军,配以实力。壬午,发自京师。遣参军王镇恶、龙骧将军蒯恩前袭江陵。十月,镇恶克江陵,毅及党与皆伏诛。
十一月己卯,公至江陵,下书曰:
{夫去弊拯民,必存简恕,舍网修纲,虽烦易理。江、荆凋残,刑政多阙。顷年事故,绥抚未周。遂令百姓疲匮,岁月滋甚,财伤役困,虑不幸生。凋残之余,而不减旧,刻剥征求,不循政道。宰莅之司,或非良干,未能菲躬俭,苟求盈给,积习生常,渐不知改。
近因戎役,来涉二州,践境亲民,愈见其瘼。思欲振其所急,恤其所苦。凡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书》卷二的本纪第二《武帝中》,是关于南朝刘宋武帝时期的一篇重要文献。

在这篇文章中,记录了刘裕在位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政策变动。刘裕作为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改革,统一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恢复了国家的中央集权,为后续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刘裕的政治改革之一是对官员选拔制度的改革。他明确表示,所有官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察和选拔才能上任,这一政策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公正性。同时,他也注重地方治理,通过派遣地方官员深入民间了解情况,解决了一些地方上的矛盾和问题。

刘裕还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他下令修建学校,鼓励士人学习,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他还亲自撰写文章,弘扬儒家思想,推动了儒学文化的发展。

《宋书·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中》不仅记载了刘裕在位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也反映了他治国理念和政策的实施效果。这些内容对于研究刘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