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正月己未,振旅于京师,改授大将军、扬州牧,给班剑二十人,本官悉如故,固辞。凡南北征伐战亡者,并列上赙赠。尸丧未反,遣主帅迎接,致还本土。二月,卢循至番禺,为孙季高所破,收余众南走。刘藩、孟怀玉斩徐道覆于始兴。
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公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知禁。至是,会稽余姚虞亮复藏匿亡命千余人,公诛亮,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
天子又申前命,公固辞。于是改授太尉、中书监,乃受命。奉送黄钺,解冀州。交州刺史杜慧度斩卢循,传首京师。先是,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公表天子,申明旧制,依旧策试。
征西将军、荆州刺史道规疾患求归。八年四月,改授豫州刺史,以后将军、豫州刺史刘毅代之。毅与公俱举大义,兴复晋室,自谓京城、广陵,功业足以相抗。虽权事推公,而心不服也。毅既有雄才大志,厚自矜许,朝士素望者多归之。与尚书仆射谢混、丹阳尹郗僧施并深相结。及西镇江陵,豫州旧府,多割以自随,请僧施为南蛮校尉。既知毅不能居下,终为异端,密图之。毅至西,称疾笃,表求从弟兖州刺史藩以为副贰,伪许焉。九月,藩入朝,公命收藩及谢混,并于狱赐死。自表讨毅,又假黄钺,率诸军西征。以前镇军将军司马休之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兖州刺史道怜镇丹徒,豫州刺史诸葛长民监太尉留府事,加太尉司马,丹阳尹刘穆之建威将军,配以实力。壬午,发自京师。遣参军王镇恶、龙骧将军蒯恩前袭江陵。十月,镇恶克江陵,毅及党与皆伏诛。
十一月己卯,公至江陵,下书曰:
{夫去弊拯民,必存简恕,舍网修纲,虽烦易理。江、荆凋残,刑政多阙。顷年事故,绥抚未周。遂令百姓疲匮,岁月滋甚,财伤役困,虑不幸生。凋残之余,而不减旧,刻剥征求,不循政道。宰莅之司,或非良干,未能菲躬俭,苟求盈给,积习生常,渐不知改。
近因戎役,来涉二州,践境亲民,愈见其瘼。思欲振其所急,恤其所苦。凡租
宋书 · 卷二 · 本纪第二 · 武帝中
介绍
《宋书》卷二的本纪第二《武帝中》,是关于南朝刘宋武帝时期的一篇重要文献。
在这篇文章中,记录了刘裕在位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政策变动。刘裕作为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改革,统一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恢复了国家的中央集权,为后续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刘裕的政治改革之一是对官员选拔制度的改革。他明确表示,所有官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察和选拔才能上任,这一政策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公正性。同时,他也注重地方治理,通过派遣地方官员深入民间了解情况,解决了一些地方上的矛盾和问题。
刘裕还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他下令修建学校,鼓励士人学习,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他还亲自撰写文章,弘扬儒家思想,推动了儒学文化的发展。
《宋书·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中》不仅记载了刘裕在位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也反映了他治国理念和政策的实施效果。这些内容对于研究刘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
宋书·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中 七年正月己未,振旅于京师,改授大将军、扬州牧,给班剑二十人,本官悉如故,固辞。凡南北征伐战亡者,并列上赙赠。尸丧未反,遣主帅迎接,致还本土。二月,卢循至番禺,为孙季高所破,收余众南走。刘籓、孟怀玉斩徐道覆于始兴。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公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知禁。至是
【译文】 十一月己卯,皇帝到达江陵,发布诏书说: 夫去弊拯民,必存简恕,舍网修纲,虽烦易理。江、荆凋残,刑政多阙。顷年事故,绥抚未周。遂令百姓疲匮,岁月滋甚,财伤役困,虑不幸生。凋残之余,而不减旧,刻剥征求,不循政道。宰莅之司,或非良干,未能菲躬俭,苟求盈给,积习生常,渐不知改。 近因戎役,来涉二州,践境亲民,愈见其瘼。思欲振其所急,恤其所苦。凡租税调役,悉宜以见户为正。州郡县屯田池塞
宋书 · 卷二 · 本纪第二 · 武帝中 九年,二月乙丑日,诸葛公从江陵回到京城。之前,有位名叫诸葛长民的贪财淫乱骄横之人,被士人和百姓所厌恶与痛苦。然而,丞相因其与大义相符,便宽容了他。刘毅被诛后,长民对他所亲近的人说:“当年彭越被醢,今年韩信被杀,灾难即将来临。”他准备谋反作乱。丞相约定日期到京邑,但每次都拖延不进,公卿以下的人经常在新亭等待他,长民也频频出行。后来,丞相乘坐小舟秘密来到京城
诗句解析与译文 臣荷重任,耻责实深,自非改调解张,无以济治。夫人情滞常,难与虑始,所谓父母之邦以为桑梓者,诚以生焉终焉,敬爱所托耳。今所居累世,坟垄成行,敬恭之诚,岂不与事而至。请准庚戌土断之科,庶子本所弘,稍与事著。然后率之以仁义,鼓之以威武,超大江而跨黄河,抚九州而复旧土,则恋本之志,乃速申于当年,在始暂勤,要终所以能易。伏惟陛下,垂矜万民,怜其所失,永怀《鸿雁》之诗,思隆中兴之业
``` 司马休之的诗作《宋书·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中》是一篇蕴含丰富情感和历史背景的作品,通过对其诗句的逐句解析,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以下是诗句及其译文、注释: 1. 诗句:"七年正月己未,振旅于京师,改授大将军、扬州牧,给班剑二十人,本官悉如故,固辞。凡南北征伐战亡者,并列上赙赠。" - 译文:在公元7年(元嘉九年)的正月己未日,司马休之到京城去参加庆典
诗句 - 臣自惟门户衰破:我自认为自己的家族门户已经衰败,无法维持。 - 赖之获存:幸亏还有存活。 - 皇家所重,终古难匹:皇家重视的人,自古以来难以比拟。 - 公私归冯,事尽祗顺:公家和私家都归附于冯氏,一切事情都恭敬顺从。 - 再授荆州:又被重新授予荆州的职位。 - 辄苦陈告:总是苦苦地陈述理由。 - 自以才弱位隆:自己认为才能不足而地位崇高。 - 不宜久荷分陕:不应该长久承担分陕的职责。
今荆、雍义徒,不召而集,子来之众,其会如林,岂臣无德所能绥致。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荆州、雍州两地的义师们,没有征召却自动聚集在一起了,他们的队伍就像树林一样密集。难道我没有德行能够安抚他们吗? 盖七庙之灵,理贯幽显,辄授文思振武将军、南郡太守,宗之子竟陵太守鲁轨进号辅国将军。 【注释】:"盖"表示原因;"七庙"指周朝王室祭祀祖先的七座庙宇;"理贯"意思是道理相通
诗句 承亲率戎马,远履西畿,阖境士庶,莫不蒨骇。何者?莫知师出之名故也。今辱来疏,始知以谯王前事,良增叹息。司马平西体国忠贞,款爱待物,当于古人中求耳。以君公有匡复之勋,家国蒙赖,推德委诚,每事询仰。谯王往以微事见劾,犹自表逊位。况以大过而当默然邪。但康之前言有所不尽,故重使胡道谘白所怀。道未及反,已奏表废之,所不尽者命耳。推寄相与之怀,正当如此。有何不可,便兴兵戈。自义旗秉权以来,四方方伯
宋书·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中 公视书叹息,以示诸佐曰:“事人当如此。” - 注释: 皇帝在看到书籍后感到叹息,并向他的下属们表示:“处理事务应当这样。” - 赏析: 此句表明了皇帝对于书中内容的不满和自我批评的态度。 三月,军次江陵。 - 注释: 三月份,军队驻扎在江陵。 - 赏析: 江陵是当时的一个军事要地,皇帝的军队在这里停留是为了加强防御或进行休整。 初
诗句: - 四月,公复率众进讨。至襄阳,休之奔羌。天子复重申前命,授太傅、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加前部羽葆、鼓吹,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封公第三子义隆为北彭城县公。以中军将军道怜为荆州刺史。 - 十二年正月,诏公依旧辟士,加领平北将军、兖州刺史。增都督南秦,凡二十二州。公以平北文武寡少,不宜别置,于是罢平北府,以并大府,以世子为豫州刺史。三月,加公中外大都督。 - 初
《宋书》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中》 七年正月己未,振旅于京师,改授大将军、扬州牧,给班剑二十人,本官悉如故,固辞。凡南北征伐战亡者,并列上赙赠。尸丧未反,遣主帅迎接,致还本土。二月,卢循至番禺,为孙季高所破,收余众南走。刘藩、孟怀玉斩徐道覆于始兴。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公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知禁。至是
诗句: ```夫嵩、岱配极,则乾道增辉。 藩岳作屏,则帝王成务。 是以夏、殷资昆、彭之伯,有周倚齐、晋之辅。 鉴诸前典,仪刑万代,翼治扶危,靡不由此。 太尉公命世天纵,齐圣广渊,明烛四方,道光宇宙。 爰自囗囗初迪,则投勤王国,妖蝥孔炽,则功存社稷。 固以四维是荷,万邦攸赖者矣。 暨桓玄僭逆,倾荡四海。 公深秉大节,灵武霆震,弘济朕躬,再造王室。 每惟勋德,铭于厥心,遂北清海、岱,南夷百越,荆
``` 昔周、吕佐睿圣之主,因三分之形,把旄仗钺,一时指麾,皆大启疆宇,跨州兼国。其在桓、文,方兹尤俭,然亦显被宠章,光锡殊品。况乃独绝百代,顾邈前烈者哉。朕每弘鉴古训,思遵令图。以公深秉冲挹,用阙大礼,天人引领,于兹历载。况今禹迹齐轨,九隩同文,司勋抗策,普天增伫。遂公高挹,大愆国章。三灵眷属,朕实祗惧。便宜显答群望,允崇盛典。其进位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之礼,加玺绶
下面是诗句、译文以及相应的注释和赏析。 1. 诗句: - “乃者桓玄肆僭”:不久前,桓玄肆意妄为。 - “滔天泯夏”:他的行为就像洪水淹没了整个夏天一样。 - “拔本塞源”:他拔掉了根本,堵塞了源头。 - “颠倒六位”:他颠覆了正常的秩序。 - “庶僚俯眉”:所有的官员都低头屈服。 - “四方莫恤”:整个国家的人都感到忧虑和害怕。 2. 译文: - 桓玄肆意妄为,像洪水淹没了整个夏天
宋书·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中 公有康宇内之勋,重之以明德。爰初发迹,则奇谟冠古,电击强妖,则锋无前对,聿宁东畿,大造黔首。若乃草昧经纶,化融于岁计,扶危静乱,道固于苞桑。辩方正位,纳之轨度,蠲削烦苛,较若画一,淳风美化,盈塞宇宙。是以绝域献琛,遐夷纳贡,王略所宣,九服率从。虽文命之东渐西被,咎繇之迈于种德,何以尚兹。 朕闻先王之宰世也,庸勋尊贤,建侯胙土,褒以宠章,崇其徽物,所以协辅皇家
诗句及翻译 1.公纪纲礼度,万国是式,乘介蹈方,罔有迁志。 - 注释: 这是对宋国的领导人描述其统治方式的描述,意指他能够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秩序,并且没有改变国家的基本法律和制度。 - 译文: 您(宋国的领导者)能保持国家纲纪的规范和礼节,让所有的国家都效仿,您在行动上遵循正途,没有改变国家的根本方向。 2.是以锡公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 - 注释:
宋书·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中 七年正月己未,振旅于京师,改授大将军、扬州牧,给班剑二十人,本官悉如故,固辞。凡南北征伐战亡者,并列上赙赠。尸丧未反,遣主帅迎接,致还本土。二月,卢循至番禺,为孙季高所破,收余众南走。刘籓、孟怀玉斩徐道覆于始兴。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公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知禁。至是
诗句“朕念先王之灵,以承天序,惟大宝以尊德,克慎厥位。" 出自《宋书·武帝中》。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1. 诗作原文: 朕念先王之灵,以承天序,惟大宝以尊德,克慎厥位。 2. 诗意解析: - 继承与尊敬:“朕念先王之灵”表达了诗人对于前代君王的敬意和怀念,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前辈智慧的继承。 - 天序与秩序:“以承天序”意味着遵循宇宙的自然法则和社会的秩序
宋书·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中 朕又闻之,周道方远,则鸑鷟鸣岐,二南播德,则麟驺呈瑞。自公大号初发,爰暨告成,灵祥炳焕,不可胜纪,岂伊素雉远至,嘉禾近归而已哉。朕每仰鉴玄应,俯察人谋,进惟道勋,退惟国典,岂得遂公冲挹,而久蕴盛策。便宜敬行大礼,允副幽显之望。其进宋公爵为王,以徐州之海陵、东安、北琅邪、北东莞、北东海、北谯、北梁、豫州之汝南、北颍川、北南顿凡十郡,益宋国。其相国、扬州牧、领征西将军
宋书·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中 十四年正月壬戌,公至彭城,解严息甲。以辅国将军刘遵考为并州刺史,领河东太守,镇蒲坂。公解司州,领徐、冀二州刺史,固让进爵。六月,受相国宋公九锡之命。令曰“孤以寡薄,负荷殊重,守位奉藩,危溢是惧。朝恩隆泰,委美推功,遂方轨齐、晋,拟议国典。虽亮诚守分,十稔于今,而成命弗回,百辟胥暨内外庶僚,敦勉周至。籍运来之功,参休明之迹,乘菲薄之资,同盛德之事,监寐永言,未知攸托
宋书·卷二 · 本纪第二·武帝中 沈田子,字敬光,东晋末年名将。他跟随刘裕讨伐桓玄之乱,被封为太尉参军,并册封为营道县五等侯。在刘裕北伐南燕和后秦的过程中,沈田子积极参与平定岭南的战斗,并击破南燕。然而,由于他对王镇恶的功绩心生嫉妒,导致与王镇恶关系恶化,最终二人因矛盾激化而发生暴力事件,沈田子因此被处死。他的一生充满了战火与荣耀,但最终却因个人嫉妒而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译文:
宋武帝二年四月,征召王入朝辅佐政务。六月,抵达京师。晋帝禅让位于王,下诏说: 天造草昧之时,设立司牧之职,用来调和三极,主宰天地施化之道。因此大道通行时,选拔贤能与有德之人,升官降职没有固定期限,禅让代位并非一姓之制,贯穿百代始终,由来已久。晋道衰颓,世多祸乱。爰至元兴年间,大难既积,以至日食星移,王朝易主,皇帝流离失所,宗庙祭祀坠灭,则我宣元的福祚,永坠于地。瞻望疆土,已经倾覆。相国宋王
译文: 昔日火德衰微,魏祖奠定基业,黄运不竞,三位君王都勤勉。因此上天的历数,确实有其存在。我虽然平庸暗昧,但明白废兴之道,对此已有很长时间了。想起四代的高义,稽考天人的期望,我要逊位别宫,归禅于宋,一依唐虞、汉魏故事。 诏草完成,送呈天子使书之。天子即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甲子,策曰: 咨尔宋王:夫玄古权舆,悠哉邈矣,其详靡得而闻
昔我祖宗钦明,辰居其极,而明晦代序,盈亏有期。剪商兆祸,非唯一世,曾是弗克,矧伊在今,天之所废,有自来矣。 这首诗是《宋书》中的一篇,讲述了古代帝王的德行和功绩。诗中描述了古代帝王的祖先们具有高尚的品质和智慧,他们能够洞察时局,掌握命运的规律。他们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然而,也有一些帝王因为沉迷于享乐而导致国家衰败,甚至走向灭亡。这些帝王的行为引起了上天的愤怒,使得国家陷入困境
宋书·卷二 · 本纪第二 · 武帝中 又玺书曰: “盖闻天生蒸民,树之以君。帝皇寄世,实公四海。崇替系于勋德,升降存乎其人。故有国必亡,卜年著其数。代谢无常,圣哲握其符。昔在上世,三圣系轨,畴咨四岳,以弘揖让,惟先王之有作,永垂范于无穷。及刘氏致禅,实尧是法。有魏告终,亦宪兹典。我世祖所以抚归运而顺人事,乘利见而定天保者也。而道不常泰,戎夷乱华,丧我洛京,蹙国江表,仍遘否运,沦没相因
这首诗是宋武帝的即位诏书,内容涉及对天命、皇权的颂扬和对前朝历史的回顾。 诗句与译文 1. 朕每敬惟道勋,永察符运 :我始终敬畏天道和功绩,不断观察天象以预测运势。 2. 天之历数,实在尔躬 :上天赋予的重任在你们身上。 3. 五纬升度,屡示除旧之迹 :五颗星(指木星、土星、火星、金星和水星)上升,显示除去旧王朝的迹象。 4. 三光协数,必昭布新之祥 :日月星辰协调运行,必定昭示布展新的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