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风,愁掩月。蕉雨滴窗寒咽。憔悴了,几黄昏。驶光春半分。
湖畔路。木兰渡。惆怅梦魂前度。衾枕冷,鬓眉低。厌听啼晓鸡。

【注释】:

更漏子·次温飞卿韵六首 《花间集》

夜来风,愁掩月。蕉雨滴窗寒咽。

憔悴了,几黄昏。驰光春半分。

湖畔路。木兰渡。惆怅梦魂前度。

衾枕冷,鬓眉低。厌听啼晓鸡。

这首诗是唐代词人韦庄创作的《更漏子》。《更漏子》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

此词以“次温飞卿韵”为题,当为和其《更漏子》词。词中写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词的上片写闺怨之情;下片写别恨之愁;全词委婉含蓄,哀婉动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妇幽怨的词。开头三句写室内的环境,渲染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气氛;四、五两句写闺中女子因伤春而憔悴,暗示她对丈夫的思恋和相思的苦痛;末两句写闺妇在睡梦中还念着远行的丈夫,醒来后听到报晓的鸡声,感到厌厌不乐。这首词通过写景抒情,委婉含蓄地抒发了闺妇幽怨之情。

起句“夜来风,愁掩月。”写室内环境,渲染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气氛。这一句从“夜”字生发而来,夜深人静时分,忽然一阵狂风袭来,吹灭了蜡烛,月光也被吹走了,屋内一片漆黑。此时,女子正独自独眠,愁绪萦绕,再也难以入睡。

过阕“湖畔路,木兰渡。”写女子出门去湖边散步的情景。这里所说的湖,指代的是长堤上的白沙堤,即后来白居易所建的白沙堤,是苏州市内最古老的名胜之一。相传古时有木兰(即孟姜女)从这里乘舟渡过太湖,来到苏州与丈夫范蠡相聚的地方。因此,后人便把这条长堤叫作木兰堤。

下阕“湖畔路。木兰渡。”写女子在湖畔漫步的情景。她来到了长堤之上,看到那湖面上飘来荡去的小船,想起了远方的亲人,不由得黯然神伤。这一句从“湖”字生发而来,湖水荡漾,小船轻摇,女子不禁想起了丈夫,但不知他是否也像自己一样来到这里,是否也在想念自己呢?

“惆怅梦魂前度。”这句承上启下。女子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她不禁陷入了梦乡,梦见自己回到了从前与丈夫相会的地方,重温旧梦。然而,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依然独自一人独处,这种思念之情更加强烈了。

“衾枕冷,鬓眉低。”这句从“醒”字生发而来。女子从梦中醒来,发现被子冰凉,头枕僵硬,两鬓也显得灰白了。这些变化都说明她一夜未眠,思念之情使她憔悴不堪。

最后一句“厌听啼晓鸡。”这句从“闻”字生发而来。女子在梦中听到远处传来的啼声,原来是邻居家的公鸡报晓。这声音让她更加感到孤独和凄凉。于是,她决定不再听了。这句词将女子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以“次温飞卿韵”为题,当为和其《更漏子》词。词中写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词的上片写闺怨之情;下片写别恨之愁;全词委婉含蓄,哀婉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