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催日夜,危矶回、燕子傍人飞。正堤柳未绵,露桃初绽,荻芽茁候,鱼浪生时。见游女、障风惊蛱蝶,私语啭黄鹂。临水弄花,笑迎花展,捻花投水,花逐颦低。
何人增惆怅,维摩诘、愁见绿瘦红肥。无意好花,入手菩萨低眉。叹结习已空,休寻后果,绮怀都遣,谁问前期。分付暮潮来去,慵带花归。
【注释】
江流:指长江。
危矶(jī):高岸上的岩石。
回:曲折,绕。
堤柳未绵:堤岸上的柳树枝叶还未萌生。
露桃:刚开放的桃花。
荻芽茁(zhuò)候:初长出的芦苇芽苞。
游女:泛指美女。
障风:用花枝遮风。
蛱蝶:即蝴蝶,这里指蝴蝶。
黄鹂:鸟名,鸣声如金,故称黄莺。
临水弄花:在水上欣赏花朵。
捻(niǎn)花投水:把手中的花朵投入水中。
绿瘦红肥:形容春花的颜色鲜艳而繁盛。
维摩诘: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号。
绮怀:绮靡艳丽的情怀。
结习:指佛教所说的烦恼习气。
绮怀:美丽的心肠。
遣:排遣,排除。
前期:约会的时间。
分付:嘱咐。
暮潮:傍晚的潮水。
【译文】
江水不断向前奔流,燕子矶上的高岩弯曲起伏,燕子依傍着人飞来飞去。正值堤岸上柳树萌生嫩叶,桃花刚刚开放,芦苇的芽苞初出水面,江面上的鱼浪正翻滚涌动。看见美丽的游女们,用花枝遮住了风中的蝴蝶;听到她们娇媚地说话,黄莺也仿佛被逗得啭歌不已。她们靠近水面观赏花朵,脸上带着微笑;她们抛下花瓣,让它们随波逐流,自己则随着花儿低眉含笑。
是谁增加了我的惆怅呢?我想起唐代白居易写的《琵琶行》,那诗里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情景与我此刻的心情是多么的相似啊!可是,我无意追求那些美好的事物,就像菩萨一样低头沉思默想,不再为世俗的事情所动,也不再去追寻那些虚无的果报。只希望那些美好的情感都能够得到解脱,谁还会来关心我当初的约会呢?就让那傍晚的潮水来回涌动吧,任它带我去什么地方都可以。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美人在江边赏花、观潮的情景,表现了作者与美人之间的深情蜜意。开头三句,描绘江边景色。江水流急,燕子矶陡峭,江边的堤柳还没有萌芽,桃花刚开,芦苇的芽苞初出水面,江中鱼儿正在翻腾跃起。这几句写景,以动衬静,突出了江边景色的迷人之处,同时也为下文美人的出现作铺垫。接下来四句,描写美人在江边活动的情景。她手持荷花,轻轻一挥就将它投向水中。她面对盛开的鲜花,笑得十分开心;她又将花朵抛入江面,看它随着江水飘流而去。这四句中,写美人的动作和神态都非常生动传神。特别是“笑迎花展”一句,既写出了她高兴的心情,又写出了她轻盈优雅的体态;“花逐颦低”,不仅写出了她的娇羞之态,更表现出她内心的无限喜悦。以上六句,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江边美人的情态,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去两句,由景及人,写美人的内心世界。她对眼前的美景充满了感慨。“何人增惆怅?”是说这美好的景象为何会让她感到惆怅呢,这惆怅之情,既是由于眼前景物之美,也是由于美人心中之情所致。“维摩诘”句,是说她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中,既有感叹身世之感,也有感慨人生之苦;既有对白居易的羡慕之意,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之情。这些感慨,都是美人内心世界的流露,也是词人对这一景象的深刻理解。最后两句,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词人说:“无意好花,入手菩萨低眉。叹结习已空,休寻后果,绮怀都遣,谁问前期。”“无心”二字,道出了美人内心深处的感受;“结习已空”一句,则表达了她的超脱和释然。结尾两句中,既有对美人的赞美之词,也有对美人的安慰之意。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