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鸦鬟初剪。娇晕额黄低浅。叠枕添香薰翠被,曾把鲛绡偷染。悄悄怕防闲,早被鹦哥听见。
桂子樱桃呼遍。谁锁东风庭院。憔悴章台杨柳色,此际绿阴浓满。懊恼是西陵,牵惹离亭飞燕。

【注释】

离亭:指临别的亭子。燕偶忆:燕莺的双曲。燕莺:一种鸟,常在柳间飞舞。

鸦鬟(huán):乌黑而圆的鬓发,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娇晕:指女子脸上的红晕。额黄:指抹于眉毛之间的黄色粉末。低浅:颜色浅淡。

翠被:用翡翠装饰的被子。鲛绡(jiāo xiāo):一种珍贵的丝织品,相传为鲛人所织。偷染:偷偷地染色。

悄悄:轻声细语的样子。怕防闲:唯恐被人发现。鹦哥:鹦鹉。

桂子樱桃:泛指春天的果物。呼遍:呼唤、叫唤。

西陵: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汉宫宫女,以美貌著称,后出塞和番。

【赏析】

此词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位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伤别之情,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剧命运。全词上片写女子初妆时的情态,下片写春光已老时的心情。全词以“离亭”“燕子”起句,以“章台杨柳色”收结,构思巧妙,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感情深沉,是宋词中描写思妇怀人的优秀之作。

“离亭燕偶忆”三句,追忆与情人相会的情景。开头两句,点出时间、地点、环境以及双方的感情色彩,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记得”二字,既承接首句,又启下文之忆,同时使全词的抒情线索清晰。“初剪”二句,写女子梳妆打扮的情景。“初剪”二字,暗示女子刚刚起床,还沉浸在睡意之中。“娇晕额黄低浅”,则描绘女子的娇美容貌,突出其美丽动人;但“低浅”一词,又暗含其内心的空虚无聊。“叠枕添香薰翠被”,进一步写出女子的情状,她叠好了枕头,又添加香料熏了香被,可见其对情人的思念之情是多么迫切、真挚。“曾把鲛绡偷染”二句,写女子偷偷地将恋人的衣服加以染色,以示怀念之心,这既表明女子对情人的依恋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处境的凄凉。“悄悄怕防闲”,写女子担心被人发现,更见其心机之深。“悄”字、“防”字、“怕”字,都从侧面表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及其处境的凄苦。“早被鹦哥听见”二句,写女子的担忧成真,原来自己的心事早已被鹦鹉听见了,从而加深了女子的孤独感和寂寞感。鹦鹉本是一种聪明伶俐的动物,它能够说话唱歌,善于模仿人类的语言。这里用它来比喻女子的心思,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并巧妙地引出下片的抒情。

下片主要写女子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桂子樱桃呼遍”,写女子呼唤身边的花果,引起读者的联想:这些花果是否也有知音呢?“谁锁东风庭院”,进一步引发联想:庭院中究竟有没有人陪伴自己度过美好时光,是否有人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谁锁”两字,既指有人看守门户,也暗示有人监视着女子,使她不能尽情享受青春的美好时光。“憔悴章台杨柳色”,写女子看到杨柳的颜色,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更加感到自己的不幸。杨柳本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它能在春天里茁壮成长;然而女子此时看到的杨柳却是“憔悴”之色,说明她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生机勃勃。“懊恼是西陵”,写女子对西陵的怨恨情绪,西陵是王昭君的名字,昭君被迫远嫁匈奴,远离故乡,成为汉朝的罪人,因此在这里借指朝廷。“牵惹离亭飞燕”,写女子看到离亭上的飞燕,想到自己的处境和心情,更加增添了几分悲愁和哀怨。

此词上片写女子初妆时的情态及内心感受,下片写春光已老时的心情及周围环境的萧条,前后相互映衬,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作者通过描写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周围环境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封建社会女性的同情和关怀。全词以“离亭燕偶忆”为题,紧扣题目中的“燕”字展开描写,使整首词充满了诗情画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