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梅子,正累累、粉红墙后。问叶底枝头,为谁酸楚,却又为谁消瘦。太息春归谁来问,记不起、莺花如绣。向杳杳帘栊,阴阴院落,伴人长昼。
纤手。几番小摘,巳醒残酒。更捻向妆台,玉娥低说,曾见依稀如豆。翠巳漫空,黄偏微雨,又到伤心时候。算颗颗,冷香松脆,想尔料难胜口。
诗句解析:
“一株梅子,正累累、粉红墙后”:这一句描述了梅子挂在粉红色的墙边,数量众多的样子。”累累”意味着梅子挂得很多,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丰满感。
“问叶底枝头,为谁酸楚,却又为谁消瘦”:这里诗人在询问为何这些梅子既酸楚又消瘦。”酸楚”和”消瘦”表达了梅子的某种特性,可能是指其味道或形态的变化。
“太息春归谁来问,记不起、莺花如绣”:春天已经离去,诗人感到惋惜,不知道是谁在欣赏着春天的美景。”莺花如绣”形容了春天的景象,如同精美的刺绣一样美丽。
“向杳杳帘栊,阴阴院落,伴人长昼”:这几句描绘了梅子伴随着人们度过漫长而阴暗的日子。”杳杳”和”阴阴”都是形容词,用来描述环境的阴沉和暗淡。
“纤手。几番小摘,巳醒残酒”:这里诗人用了一个比喻,把采摘梅子的人比作是温柔的手,暗示她们的动作轻柔而细致。”已醒残酒”可能是指因为采摘梅子而饮酒过多,显得有些醉态。
“更捻向妆台,玉娥低说,曾见依稀如豆”:这里的”玉娥”可能指的是古代女子,而”曾见依稀如豆”则形容她们的容颜美丽,但又有一丝模糊不清的感觉。
“翠已漫空,黄偏微雨,又到伤心时候”:这句话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梅子的成熟过程,从绿到黄的过程象征着生命的衰老和凋零。”伤心时候”则暗示了这种变化让人感到悲伤和不舍。
“算颗颗,冷香松脆,想尔料难胜口”:这几句是对梅花的赞美。”冷香松脆”形容梅花的香气清新而持久,”想尔料难胜口”则是对梅花美味的赞赏,认为它的味道难以比拟。
译文:
一株梅子挂在粉色的墙上,果实累累。我询问这些梅子为何如此酸楚,却又如此消瘦。春天已经逝去,没有人记得春天的美丽。我在昏暗的院落中采摘梅子,手部的动作轻柔而细致。采摘后的梅子让我想起美丽的女子,虽然她们的美只有一点模糊的影子。梅子的香气弥漫在空中,黄色的梅子被雨水淋湿,这让我想起了梅子的成熟过程,也让我想起了梅子的美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子的外观、采摘过程以及梅子的香味和形态,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梅子的观察和感受,抒发了对春天逝去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意象鲜明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