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绿汀杜若,谁解为、恨人栽。
叹京袂游尘,吴霜归鬓,客闷难排。
扁舟放愁纵远,好湖山何意乱离来。
斜月还闻邻篴,落花休点吟杯。
水香亭榭忆秦淮。
歌棹晚频催。
念绣额帘花,罗心烛烬,残梦徘徊。
西风谢堂去燕,剩巢痕还占旧楼台。
待把锦书寄与,柔波九曲肠回。

【注释】

梁溪:今无锡县地,在江苏。黄竹斋:名未详。

绿汀杜若:指荷花。杜若,香草名,一名遗露。

“谁解为、恨人栽”句:意谓谁懂得怜惜被游子移植的荷花?恨,怜惜。

京袂(mèi):指游子之衣。吴霜:指游子之鬓发。吴地霜重,故称。

“客闷难排”句:言游子愁思难以排遣。

斜月还闻邻篴(lí,一种盛物器),指听到邻船传来的笛声。《晋书·王献之传》载:献之尝夜行逢一老妪,问:“大虫来,当何作?”答曰:“欲捉之。”妪云:“命汝杀之。”即摘其耳。后人因以“摘耳”比喻女子的轻狂。邻篴,泛指邻船。

落花休点吟杯:意思是不要在酒中加入落英。

水香亭榭忆秦淮:意谓在水香亭榭上怀念南京秦淮风光。

歌棹(zhào):歌船。晚频催:指歌声和酒兴都频频催促。

绣额帘花:形容绣有花饰的窗幔。绣额,指绣有额饰的帐顶。

罗心烛烬:形容蜡烛烧得只剩下心形的蜡泪。罗心,指细丝制成的灯罩,形如罗网,故称。

谢堂去燕:谢堂,谢绝宾客的厅堂。燕,燕子。

“剩巢痕”句:言燕子飞回,但已无心再筑新巢了。

锦书:《汉书·苏武传》:李陵报武帝书说:“足下素所自矜者柳毅以探兔狐之功,守信死节,亦足以厉风尘矣。臣无长兄,愿陛下诏武官属曰:‘孤胆打胡虏,君快走马持节,封狼居胥,万里饮血,何壮也!’”此诗末二句意为:请将这番情愫寄给佳人,让她在九曲柔波的梦中感受到我的衷肠。

【赏析】

《木兰花慢》,宋词牌名,又名《摸鱼儿》、《惜春春》等。《乐章集》入“林钟商”。双调八十七字,上片五仄韵,下片六仄韵。

此为怀人词。全词以咏叹的语气写离恨别情,委婉细腻,清丽自然。

开头两句,写对湖山之美的欣赏。“问绿汀”,是说向湖边询问,因为只有湖边才有绿色的芦苇丛生之地,所以叫“绿汀”。“杜若”,是一种香草,又名遗露,生长在水边的湿地里。这里用它来比喻荷花,是说荷花长得像杜若一样茂盛。“谁解为、恨人栽”,这是说谁懂得欣赏被游子移植的荷花呢?这里的“谁解为”三字,是反问语气,表达了词人的无限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游子的孤独寂寞和漂泊不定的生涯。

接下来四句,写游子的苦闷心情。“叹京袂游尘,吴霜归鬓,客闷难排”,这三句是说:叹息自己身穿京城带来的布衣,却像尘埃一般到处飘荡,头发已经白得像吴地的霜雪一般,可心中却无法排遣这种客居他乡的苦闷。其中,“京袂”指的是京城的布衣,“吴霜”则是江南的雪花,都是用来喻指自己的身世;“游尘”则指四处流浪的生活状态;“归鬓”则是指年老的头发。“客闷难排”则是说自己在外的苦闷心情无法排遣。

“扁舟放愁纵远”,这一句是说:把船放开阔一些,让愁绪随着江水远去吧!但是,这并不能消弭内心的苦闷。“好湖山何意乱离来”,这是说:好美丽的湖山啊!为什么你却带来我乱离的痛苦呢?这句是对前文的转折,也是作者对湖山的不满。

“斜月还闻邻篴,落花休点吟杯”,这两句写的是作者听到邻船传来的笛声,看到落花不禁感叹起来。“斜月”指的是夜晚的月亮,而“邻篴”则是指隔壁船上传来的音乐声。“落花休点吟杯”则是说不要在酒中加入落英。这是词人的一种生活情趣,也是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

接下来的两句,词人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水香亭榭忆秦淮”,这一句是说:在水香亭榭上怀念着秦淮风光。“歌棹晚频催”,这是说:歌声和酒兴都频频催促着我回家。“念绣额帘花,罗心烛烬,残梦徘徊”,这三句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画面:绣有花纹的帐顶,蜡烛烧成心形后留下的蜡泪,以及那残留在枕边的梦境……这些细节都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回忆。

最后两句,词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西风谢堂去燕,剩巢痕还占旧楼台”,这两句是说:西风带走了燕子,它们在空荡的巢穴中仍然留下了痕迹,仿佛还在占据着那曾经属于我的旧楼台。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词人深沉的感情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