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观书不几行,梅梢横影月昏黄。
汉家红影无人见,未必曾添一线长。
至日
介绍
《至日》是北宋末金初诗人刘著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至日》以其深沉的感慨,描绘了乱世中人们的心声和命运,体现了作者对家国情怀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
【注释】至:到;书:写,指作诗。不几行:不多。横影:斜映。汉家:指汉代的宫女。红影:指宫妆。未必:不一定。曾添:增添。 【赏析】此诗为咏叹宫女之作。首句“至日观书不几行”是说作者在宫中的日子过得十分无聊,整天只是读书,而读书又没有多少用处,所以写得很少。次句“梅梢横影月昏黄”是描写了一幅清幽的月夜图。梅花枝头,横斜的影子,映照着朦胧的月光,使人感到一片寂静。第三句是作者感叹自己处境孤寂
【注释】:至日:即冬至。短晷催长至,新晴改故阴。 短晷:指冬至时白天最短。至:到。 短晷:即冬至。 催:催促。长至:冬至。 短晷催长至:冬至到了,白昼最短。 风霜游子鬓,节序异乡心。 风霜:天气寒冷。 游子:在外的人。 鬓:两鬓之间,指人的脸。 风霜游子鬓:指天气寒冷,游子两鬓变白。 节序:时节,这里指节气。 异乡心:异地之心情。 风霜游子鬓,节序异乡心:指天气寒冷,游子两鬓变白
注释: 至日:指农历正月初一,也泛指新年、春节。 海角仍逢至日来:海角仍然迎来新春的日子。 近腊风光初染荔:接近腊月的时候,景色开始被荔枝染红。 新阳气力仅浮灰:新春的阳光力量微弱,只能使天空中的云彩显得苍白无力。 豆糜厌胜怜荆俗:豆渣做的美食已经让人厌烦了,但还怀念荆楚地区的风俗。 云物书祥忆鲁台:云气和物象都预示着吉祥,让人怀念鲁地(指山东)的美好景象。 搔首故园心欲断:用手指挠头
【注释】至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寒风已是识新阳,昨夜千林不禁霜:寒风已知道春天的来临,昨夜树林里霜还没有融化。七日欲知天道复,丈三先看土圭长:想要知道七天以后天象如何,先看一看土圭的高度(即冬至时测量日影长度)。【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于元丰元年(1078)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前所作。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乐观、豁达、自信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诗的前两句写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至日 乱离南国忽经年,一线愁添未死前。 心折灵台候云物,眼看东海变桑田。 燕巢幕上终非计,雉畜樊中政可怜。 安得绝云行九万,却骑鲸背上青天。 译文: 在金国的南部地区,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混乱和苦难,我在这里度过了许多年头,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说的忧虑。我看着天空中的云彩,仿佛在等待什么。突然,我眼前的景象让我感到震惊,曾经平静的大海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荒芜的土地。燕子筑巢在了帐篷上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时所做,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至日 : 这一天,即重阳节。 钧天残梦忽惊回,金钥遥知已掣开。 不复五更三点入,刚云七日一阳来。 即今空恋唐宫阙,畴昔曾登鲁观台。 犹记小窗添线晷,强揩老眼乱书堆。 译文: 重阳节那天,忽然醒来,看到天上的星星好像还在空中闪烁。不再像过去那样,五更三点就起床了,因为刚刚知道,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七日,是重阳节。现在只能空怀怀旧之情
释义: 日子一天天快速地过去,人们忙碌着,我闲适无事。在小窗前坐着,面对那南山。雪花飘落在地面上,却找不到了,都在我的两鬓之间。 译文: The days pass quickly, as busy people go about their business, I am leisurely at ease. In a small window seat, I sit facing the
注释:今年冬至的时候,还像客人一样在异地漂泊。岁月无情,让我衰老的容颜又回到了故乡。照影镜中,我的鬓发已经秃了,面对别人,我的脸上已无酒颜红润之色。家乡石田茅屋与异乡官柳野梅一样,时序不同而已。试问一亩之地到底值多少钱,却使我苦于飘泊,困顿不已。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自叙其生活之艰辛及年老体衰的无奈。诗中以“今”字开头,直抒胸臆,点明题意。首联写客居他乡,岁末思归之情。颔联用“照影”
【注释】: 至日:指除夕。 岁晏多风雪,官闲深屋庐。 官闲:指官员闲散。晏,晚、迟的意思。岁晏,年暮、年终。 多风雪:一年中风雪天气频繁。 小诗:指诗。 穷:指穷困潦倒,不得志。 则变:就变化。 美酒:指好酒。 数:读shù,量词,次,一次。这里指多次。 斯疏:这里指酒量减少。斯,助词,无实际意义。 未草归田赋,空翻引睡书。 未草:没有写成。 归田赋:即辞官归田的赋诗。 空翻:徒然翻弄,徒劳无益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春节期间的生活和感受。 第一首诗“九地穷阴迸稚阳,万家起早拜迎长。”描绘了春节期间的热闹景象,人们纷纷起床迎接新年的到来。 第二首诗“梅将暖信迎青帝,橘子真心服后皇。”描绘了梅花和橘子的特点,以及人们对它们的敬仰之情。 第三首诗“耳药肯涂银盒雪,牙硝自踏板桥霜。”描绘了作者对药物的热爱和对冬季霜雪的喜爱。 第四首诗“诗情只会如工部,至日年年客异乡。”表示作者对诗歌的热爱
【注释】 至日:冬至。 松竹、浣花:指杜甫的居处。杜甫于成都有别墅,号浣花草堂。 桑麻、杜曲:指杜甫的田园生活。在今成都市西郊一带。 苍茫辞蜀地,辛苦见秦天:苍茫,迷茫;辛苦,辛苦劳动;秦天,指长安。杜甫曾为避安史之乱,流寓蜀中,后入关东行,又到秦州(今陕西陇县)等地。 死去谁怜汝,生还事偶然:死去了,谁能怜悯你呢?生还,指诗人晚年回到洛阳,得以重归故里。 但甘终垄亩,待聘岂前贤
注释: 至日:指冬至。 重阴束地户,霜落浩如积。乾坤此何时,硕果久不食。(《冬至》) 注释:重阴,浓云密布的天空;束,约束;户,门户;浩如积,像堆积的雪一样。乾坤,天地;何,什么时候;硕果,大果实;久,久违。 今晨好云气,万类若动色。(《冬至》) 注释:今晨,早晨;好,美好;云气,云雾;万类,各种事物。若,仿佛;动色,变化颜色。 枯梢自号寒,根柢已含德。(《冬至》) 注释:枯梢,干枯的树枝;号
以下是对杨奂的《至日》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忆初年少在南梁,兄弟欢游久未忘。”回忆年轻时在南梁与兄弟们一起游玩的情景。 - “春色共倾花底酒,雨声常对竹边床。”春天时,与兄弟们一同饮酒,听雨声,享受竹制床边的宁静。 2. 译文: - 忆初年少时我们在南梁快乐地玩耍,这些欢乐时光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 - 春天的时候我们在一起喝酒
【注释】 至日:即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以冬十一月为岁首,冬至为岁首之始。 葭(jiā)灰动一阳:古代传说,冬至时,葭草的尖端会动,所以称冬至为“一阳生”。又因为冬至是阳气开始生发的时候,所以称为“一阳”,这里泛指春天到来。 卧病客殊方:作者在异乡生病。 老怀不似少年好:年纪大了,没有年轻人精力旺盛。 短景始从今日长:意思是说,时光已经从冬至后开始慢慢增长,意味着春天即将到来。
诗句释义: 1. 至日:指冬至这一天,古代以这一天为冬季的开始。 2. 天涯亦有穷愁日:意指无论身处何方(天涯),都会有令人烦恼的日子(穷愁)。 3. 病里翻多故国思:因病(疾病)而更加怀念故乡(故国思)。 4. 腊冻岭梅难索笑:腊月的寒风使山间的梅花凋落,难以引起人的欢乐(笑)。 5. 春迟宫柳未舒眉:春天来得较晚,皇宫里的柳树还未长出新芽,不能舒展人的心情(眉)。 6. 浮灰不送囊中赋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至日 眼边的斜日下高舂,又放闲人过一冬。 笑倚梅花搔白发,懒吹葭管候黄钟。 药苗带雪抽新笋,鹤势冲寒唳远峰。 大地阳回人未觉,闭门空老最高松。 译文: 至日(冬至) 眼前是斜阳映照在高高的舂米石上,又是一个冬天过去了。 笑着靠在梅花旁用手搔发,懒得吹笛子等待黄钟声。 药苗带着雪花长出了新的嫩芽,白鹭冲寒向远方的山峰发出叫声。 大地开始回暖,人们还没有察觉
【注释】 ①至日:冬至之日。至,极点;日,太阳。②旅馆逢长至:在旅馆里遇见了冬至。长至,古代以十二月为正月,冬至日在最末尾,故称“长至”。③萧萧雨雪时:风雪交加的天气。④愁肠添一线:比喻忧愁的心情如同一根丝线,被一点点地扯紧。⑤短发乱如丝:形容头发稀疏,像乱麻一样。⑥阳初转:阳气刚刚开始转暖。⑦风尘泪欲垂:风雪中的眼泪快要流下来了。⑧此生驹隙过:这一辈子就像马驹儿那样飞快地过去了。驹隙
【注释】 至日:即冬至,古人以冬至为岁首的开始。 无家:指漂泊不定。 转迷:指迷路。 山空木落气凄凄;指深秋景色荒凉,寒风凛冽。 愁催白发浑如鹤,病觉长身不称犀;形容年老体衰,鬓发全白,身体瘦削,步履艰难。 蓟门;指蓟州,今北京西南,是通往北方边疆要道。天万里,指路途遥远。 禅经秦树雪千溪;意谓在寒冷的冬天,从秦地传来了佛经,就像千条溪流上飘落着雪花一样。 何由学神仙术;如何能学成神仙的法术呢
至日 日上扶桑晓色红,闭门慵似杜陵翁。 干戈送老甘人下,江海生春尚客中。 雪尽南枝开大庾,天回北斗挂空同。 试倾百斛芜城酒,未叹飘零两鬓蓬。 译文: 太阳在拂晓时照耀着东方的天际,红色的光辉照亮了整个天空,仿佛沐浴在朝阳的温暖之中。我独自关闭着门户,懒洋洋地如同一个年迈的杜甫一般。战争带来的苦难让许多人感到疲惫不堪,而我却像那些被战争折磨的老人一样。春天的江海生机勃勃,似乎还有客人在其中游历
【注释】 至日:冬至。 履微阳:踩在微弱的阳光上。履,踏、踩;微,微弱。 江城:指江南水乡。 野天:野外的天空。悬薄日:低垂着薄薄的日光。 残叶堕浓霜:秋天树叶落尽,地上积满厚霜。 失路故人绝:迷失道路而遇不到老朋友。绝,断绝。 入门新酒香:走进门来闻到了新酿的美酒的香味。 醉歌还起舞:喝醉了酒就唱歌跳舞。 儿女笑成行:孩子们高兴地笑着跑成了一排。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冬至时景和感受的小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题目,要求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歌内容,然后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最后是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至日不寒晴更好,岂惟茅屋坐欣欣”,第一句写天晴后天气转凉,但比不冷要好;第二句写自己坐在草屋中,心情十分舒畅。两句写出了天气的变化
至日,指重阳节。 曝背便暄暖,灰心任岁时。 秋天天气转凉,晒晒太阳身体就感到暖和,心情也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 衰年聊对酒,至日一题诗。 到了晚年,只能喝喝酒,到重阳节时写首诗来排解心中的忧愁。 洗药冰初薄,探梅雪半垂。 药浴后感觉皮肤清凉,梅花盛开时节,雪花飘落半空中。 转应贫与病,不厌老相随。 岁月的流逝让我变得贫穷,疾病缠身,但我也愿意与衰老相伴
诗句释义: 1. 至日:指诗人在这一天。 2. 林中幽抱逐时欢,偶为迎长引短叹。 - 林中幽抱:意指在林中找到一处幽静的角落,自得其乐。 - 逐时欢:随着时光的流逝,心情也随之变化,有时高兴,有时忧郁。 - 偶为迎长引短叹:偶尔因为时间推移而感到忧愁,时而感慨人生,时而感叹岁月。 3. 黄菊雅堪期岁晚,白鸥终未厌江寒。 - 黄菊雅堪期岁晚:菊花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诗人期待着一年中的最后一个秋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读懂诗作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和选项确定诗句所包含的意思,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赏析。 “至日”的意思是:到了这一天(指重阳节)。“为客何时了”,是说自己在外做客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一句点明了诗人在重阳节时仍羁旅在外,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苦闷。“迎长此日同”,意思是说,我与重阳节相逢,就应当欢欣喜悦
【诗句解释】 1. 至日:指冬至,古代以冬至为岁首。 2. 谁从复日赋天根:谁又能再写《归去来辞》那样的文章呢?“谁”“复”都是疑问词,“谁从”是“何人”的倒装,意思是“谁能”。 3. 笑我江湖逐客身:嘲笑我的漂泊无定,像江湖中的游子一样。“笑”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自嘲。 4. 十载波臣供履袜:十年来,我如同被贬谪的大臣一样,只能穿着鞋袜,无法自由行动。“波臣”指的是被贬谪的人
注释: 1. 至日:到了冬至的日子。 2. 去年此日身栖雪: 指上一年此时,我正在雪中过冬。 3. 今岁依然雪裹身:今年又如此,仍然在雪中度过。 4. 岁岁尽传阳已复:每年都会传来消息说阳气已经恢复了。 5. 何曾一线及流民: 哪里有一条消息能到达流民那里。 赏析: 诗人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去年这个时候,他正被冰雪覆盖,而今年却依旧如此,仿佛每年都在重复着同样的生活
注释: 至日:即冬至。 一脉阳和地底回:大地在冬天里阳气回升。 已见闭关敦古礼,又从嘘管试飞灰:已经关闭城门,遵守古礼。又试着把烟吹进烟囱,看是否能飞上天。 饱飧不自知年歉:吃完丰盛的早餐,却不知道年景不好。 喜节还应畏老莱:喜气洋洋的时候,还要担心老人受冻,因为老莱子是春秋时楚国隐士,好食松柏之实,冬日则衣皮裘,被服狐貉之厚,而适寒暑。 改岁春风知不远:明年春天,暖风就来了。 赏析:
【注释】: 至日,冬至。冬令,冬天的气候。瘴雾蛮烟泥杀人,瘴气和瘴雾使蛮烟弥漫如泥,使人窒息死亡。恶草翻翻长至日,恶草在寒冬中仍茂盛地生长,直至冬至日。未看兰蕙转阳春,没有看到兰花和蕙草从寒冬中逐渐转向春天。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冬日景色的诗。首句“玄冥久不行冬令”,玄冥是北方的水神,冬令是冬月的气候。诗人以玄冥代冬月,说它很久没有施放冬季的寒冷,而让瘴气和瘴雾弥漫
注释: 至日:冬至。 冉冉:慢慢,渐渐。 阖闾城西客未归:阖阊城是春秋时吴国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江苏苏州。这里的“客”是指游子。诗人在冬至这一天来到阖闾城,发现城中的游子还未回家。 山中桂树岁月晚,石上梅蕊园池非:山中指的是深山之中,桂树和梅树都是四季常青的植物。诗中提到“岁月晚”,说明这些植物已经生长了很长时间,但仍然无法阻挡季节的变迁。 白凫雨雪为谁急,黄鹄天风终自飞:白凫和黄鹄都是鸟类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至日风色好 - 注释:到了这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 - 赏析:诗人在此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2. 粤南霜信遥 - 注释:在广东省南部,霜降的消息还很遥远。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季节的变化。 3. 地卑饶瘴气 - 注释:地势低洼,容易滋生瘴气。 - 赏析:这里的“瘴气”是指热带地区的湿热气候和疾病
诗句释义: 1. 至日:即重阳节,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2. 佳节当长至:表示这个节日非常特殊,值得庆祝。 3. 相遇值休假:说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可以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享受假期。 4. 主人重爱客:主人对客人非常重视,希望客人能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5. 开宴乘闲暇:在空闲的时候开宴,让客人尽情享用美食。 6. 香醪发新篘:用新酿的美酒招待客人,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 7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所作,反映了他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下面是逐句释义: 1. "至日":这个词汇在古代诗词中常常指代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诗中可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感慨。 2. "归来至日三年过,物色年来好应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已经度过了整整三年的冬至,现在天气转好,春天似乎就要来了。这里的“物色”指的是观察自然的变化,而“应期”则是指顺应季节的变化。 3.
至日 岁华又值一阳生,豫汛庭堂贺太平。 万壑金鸡天欲曙,四檐霜月雨初晴。 学随年长嗟衰迈,道与时亨荷圣明。 间傍溪梅寻嫩蕊,新诗兴绪绕虞庭。 译文: 在这一天,我感受到了岁月的变迁,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希望。庭院中,万物复苏,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感叹自己的衰老和无力。然而,在这个和平的时代,我感到非常幸运和感激。 学习的道路是艰难的,但我愿意坚持下去。因为我知道
注释: 至日:即“至日诗”。 闭关旅食浮梁日,归梦寒更景德舟。 天心见处从羲觅,物理窥时向邵求。 译文: 到了这天,诗人在浮梁的客栈里度过,夜晚梦见自己回到了景德(现山东淄博),梦中的景色如画,十分美好。 天机玄妙之处,如同羲之寻找着它;自然万物变化规律,如同向王邵寻求答案。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点明时间,次句写梦境,末句是议论。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哲理,富有诗意和美感
诗句释义: 1. 日逢南至日将长,凝冱寒阴转闭藏。 - 至日:冬至日,意味着一年中最长的一天。 - 将长:表示这一天时间较长。 - 凝冱寒阴转闭藏:指在冬至日,天气寒冷,万物开始进入休眠状态,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 2. 冉冉岁华频托始,冥冥天意重扶阳。 - 岁华:这里指的是一年中的四季变换。 - 托始:开始之意,暗示着冬至后,万物开始复苏。 - 冥冥天意重扶阳
“至日”是清代诗人顾太清所作的《至日·衰颜暗向鬓丝催,地渐南游暖渐来。春意待看河畔草,天心已复地中雷。”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和对春天美景的期盼。 顾太清,清代女诗人,字端智,一字芳徽,号云溪,江苏武进人。她是乾隆皇帝的宠臣之女,一生备受宠爱,但晚年却流落民间。这首诗作于其晚年,展现了她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深刻的感悟。首句“衰颜暗向鬓丝催”
【注释】: 1. 至日:指冬至。 2. 此日相看静掩扉:此日,即冬至之日;掩扉,关闭门户。 3. 风俗穷荒何处好:穷荒,荒野。 4. 飘零尽室几时归:飘零,漂泊无定。 5. 曾无梅蕊春前放:曾无,不曾有。梅蕊,梅花的嫩芽。 6. 谩说葭灰夜半飞:谩说,空说;葭灰,葭莩上的灰,古人认为它可以用来占卜,称为“葭管”。 7. 片片冰花堆雪窖:片片,形容雪花多而密。 8. 还添弱线补寒衣:弱线
【注释】 至日:指冬至。古人认为冬至为一年的始末,故称“至日”。 七十四年余:指从开元二十四年(736)安禄山叛乱开始,到乾元二年(759)肃宗即位为止的七十四年。 伏马、衔索:指马鞍上的马缰和马嚼子。马鞍上有两根长绳,一根系在马颈上,一根系在马肚上,称为“伏马”和“衔索”,是控制马行动的工具。 敝庐(bì lú):破旧的居所。 【赏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作于乾元二年(759)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