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正蒙注卷五至当篇

此篇推前篇未尽之旨而征之于日用,尤为切近。然皆存神知化之理所一以贯之者,所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篇内言易简、知几而归本于大经之正,学者反而求之于父子君臣之间,以察吾性之所不容已,则天之所以为天,人之所以为人,圣之所以为圣,无待他求之矣。

  至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

  当于理则顺。于事至当,则善协于一,无不顺矣。事无所逆之谓福。

  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无入而非百顺,故君子乐得其道。

  以德致福,因其理之所宜,乃顺也。无入不顺,故尧水、汤旱而天下安,文王囚、孔子厄而心志适,皆乐也,乐则福莫大蔫。小人以得其欲为乐,非福也。

  循天下之理之谓道,得天下之理之谓德,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显著于天下,循而得之,非若异端孤守一己之微明,离理气以为道德。

  故曰“易简之善配至德”。

  至德,天之德也。顺天下之理而不凿,五伦百行晓然易知而简能,天之所以行四时、生百物之理在此矣。

  “大德敦化”,仁智合一,厚且化也;

  敦,存仁之体也;化,广知之用也。大德存仁于神而化无不行,智皆因仁而发,仁至而智无不明。化者,厚之化也,故化而不伤其厚,举错而枉者直,此理也。

  “小德川流”,渊泉时出之也。敔按:此言用涵于体,体著于用,小德大德,一诚而已

  渊泉则无不流,惟其时而已,故德以敦仁为本。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大者器,则小者不器矣。

  器者,有成之谓。仁成而纯乎至善,为不逾之矩则。小德如川之流,礼有损益,义有变通,运而不滞,而皆协于至一,故任让、进退、质文、刑赏,随施而可。

  德者,得也,凡有性质而可有者也。

  得,谓得之于天也。凡物皆太和氤氲之气所成,有质则有性,有性则有德,草木鸟兽非无性无德,而质与人殊,则性亦殊,德亦殊尔。若均是人也,所得者皆一阴一阳继善之理气,才虽或偏而德必同,故曰“人无有不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子正蒙注卷五至当篇,是明代文学家张岱所作。该书共分五卷,包括《易》、《诗》、《书》、《春秋》、《礼》。

在这本书中,张岱以“注”的形式对五经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经典著作的思想内涵和精髓。同时,张岱还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和考证,揭示了一些历史真相和学术价值,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张岱在书中还融入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了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他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思想内容表达得通俗易懂,使读者易于理解并产生共鸣。

‘张子正蒙注卷五至当篇’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语言优美、风格独特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研究的宝贵资料,也是我们了解和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

相关推荐